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NBI内镜技术探讨大肠息肉与中医舌诊关系的研究
【6h】

基于NBI内镜技术探讨大肠息肉与中医舌诊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基于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内镜技术对于大肠息肉疾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NBI 内镜技术下大肠息肉的镜下成像特征、病理性质及中医舌诊的关系,为大肠息肉的临床诊疗提供中医基础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 100 例大肠息肉患者进行临床调查研究,填写临床信息调查记录表记录患者一般信息、息肉在 NBI 内镜下成像特征、息肉病理性质及中医舌诊等资料,对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建立数据库,采用 SPSS17.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大肠息肉 NBI 成像特征、病理性质及中医舌诊三者的关系。  结果:(1)大肠息肉病患者发病男性多于女性,50-59 岁年龄段为发病的高峰。大肠息肉的发部位以乙状结肠为多见,其次是直肠,依次为横结肠、升结肠、降结肠、回盲部。(2)大肠息肉的病理性质与发病的部位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与不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老年组以腺瘤性息肉为多见,年轻组以炎性息肉为多见;与息肉的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大于0.5cm的息肉以腺瘤为多见,炎性息肉的直径多小于0.5cm;与息肉形态山田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多见于山田Ⅲ型、Ⅳ型;与腺管开口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以 Pit-Ⅲ、Pit-Ⅳ型多见,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多见于Pit-Ⅰ、Pit-Ⅱ型。(3)中医舌诊情况,舌色的分布情况由多到少依次为淡白舌>红舌>青紫舌>淡红舌>绛舌,在男女之分布无差别(P>0.05),而在不同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苔的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白厚腻苔>黄厚腻苔>薄白苔>薄黄苔>无苔,在男女之分布无差别(P>0.05),而在不同年龄段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大肠息肉患者舌诊与大肠息肉发病部位及山田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大肠息肉患者舌色与病理性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可以认为病理性质与患者舌色存在差异;大肠息肉患者舌苔与病理性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可以认为病理性质与患者舌苔存在差异。(6)大肠息肉患者舌色与腺管开口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可以认患者舌色与息肉腺管开口具有差异;大肠息肉患者舌苔与腺管开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可以认为腺管开口与患者舌苔存在差异。(7)全息舌诊方面,舌态由多到少依次为无点刺瘀斑齿痕>齿痕舌>点刺舌>瘀斑舌;舌色由多到少依次为淡白>红>青紫>淡红>绛;舌苔由多到少依次为腻苔>厚苔>薄苔>无苔;苔色由多到少依次为白色>黄色>灰黑。  结论:(1)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舌诊与病理性质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淡白舌与管状腺瘤相关,青紫舌与绒毛状腺瘤相关,炎性息肉及增生性息肉与绛舌、红舌相关;白厚腻苔与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相关,薄黄苔、黄厚腻苔与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相关。  (2)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舌诊与腺管开口有一定相关性,其中绛舌与pit-Ⅰ型相关,红舌与pit-Ⅱ型相关,淡白舌与pit-Ⅲ型相关,青紫舌与pit-Ⅳ型相关;白厚腻苔与pit-Ⅲ型、pit-Ⅳ型相关。  (3)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舌诊与息肉发病部位及息肉形态未发现具有相关性。  (4)从中医舌诊及全息舌诊上看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病机多与虚、湿、痰、热、瘀等有关。

著录项

  • 作者

    李瑞胜;

  • 作者单位

    广西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西医结合临床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彭卓嵛;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大肠息肉病,NBI内镜,中医舌诊,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