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门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279篇,会议文献有123篇,学位文献有292篇等,软体动物门的主要作者有陈德牛、张素萍、尤仲杰,软体动物门的主要机构有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金乌贼(Sepia esculenta)的日周期性,以及角质颚和内壳微结构在金乌贼年龄鉴定中的相关关系。【方法】根据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
2.[期刊]
中国海汇螺科Potamididae的分类学研究Ⅰ.塔蟹守螺属
摘要: 为了摸清中国沿海汇螺科Potamididae物种数量和分布情况,本文采用国际上最新的分类系统,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采集积累的汇螺科标本进行系统性的形态...
3.[期刊]
南麂列岛中华蛸(Octopus sinensis)形态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 2020年6~12月在南麂列岛采捕一种中大型章鱼44只,描述了形态特征,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分析了形态多样性,并比较了与真蛸的差异,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
4.[期刊]
摘要: 在福建厦门近海采集到梭螺科Ovulidae尖梭螺属Cuspivolva中国海新记录种1种,即武装尖梭螺Cuspivolva bellica(C.N.Cate,...
5.[期刊]
中华蛸寄生丛集球虫(顶复亚门:丛集球虫科)新种的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摘要: 丛集球虫(顶复亚门:类锥体纲:丛集球虫科)是头足类消化道中一类常见寄生虫,在福建连江海域以及浙江南麂岛周边海域采捕到的中华蛸(Octopus sinensis...
6.[期刊]
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角质颚微结构及生长特性研究
摘要: 角质颚是鸢乌贼重要的摄食器官,信息储存能力强,被广泛用于重建头足类生活史等研究.根据2017年5-8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860尾鸢乌贼样...
7.[期刊]
摘要: 采用Pacbio三代和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对不同温度(15°C,20°C,25°C,30°C,33°C)条件下养殖的30月龄池蝶蚌性腺组织进行转录组分...
8.[期刊]
摘要: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等边浅蛤的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通过拼接、组装得到了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研究结果表明:环状线粒体基因组总长度为20 248 bp...
9.[期刊]
摘要: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等边浅蛤的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通过拼接、组装得到了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研究结果表明:环状线粒体基因组总长度为20 248 bp...
10.[期刊]
中国近海豆滨螺属Peasiella(腹足纲,滨螺科)两物种的分类学研究
摘要: 在对历年来在中国近海采集的滨螺科(Littorinidae)贝类标本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的过程中,鉴定出隶属于豆滨螺属Peasiella的2个物种:波部豆滨螺P...
11.[期刊]
摘要: 角质颚形态被广泛应用于头足类种类鉴定与种群判别,基于游标卡尺的手动径向测量是获取角质颚形态参数最常用的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计算机视觉提取角质颚形态参数的方法...
12.[期刊]
摘要: 蟹守螺总科(Cerithioidea)是一群古老、极度多样化的腹足类,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至温带的水域中,是腹足类生态和进化研究中重要的关键群体.目前蟹守螺总科...
13.[期刊]
摘要: 轮廓与特征点研究是头足类角质颚形态特征鉴别的基本方法,对于轮廓与特征点的提取最常用的方法是手动描绘与标定,利用计算机视觉进行轮廓与特征点的提取,不仅可以降低手...
14.[期刊]
摘要: 研究以沅江常德段蚬Corbicula为例,采用线粒体COⅠ分子标记对其进行谱系构建,梳理谱系与形态、倍性、性别和遗传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蚬属的系统分类和生...
15.[期刊]
中国海洋腹足类分类学研究进展——纪念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所70周年
摘要: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所70年来,在海洋贝类分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做出一系列开创性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建所以来我所海洋腹足类分类学研究方面的主要...
16.[期刊]
摘要: [目的]克隆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胰岛素相关肽受体PmIRR基因,并分析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利用cDNA快速末端克隆技术(RAC...
17.[期刊]
摘要: 作者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中国近海采集的笠贝总科标本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学研究,共鉴定出2科5属11种,选取了其中的9种进行了齿舌解剖,利用扫描电镜对其齿...
18.[期刊]
中国海汇螺科Potamididae的分类学研究II.拟蟹守螺属、锥蟹守螺属、望远蟹守螺属及笋光螺属
摘要: 继中国沿海汇螺科Potamididae分类学研究I后,又完成了汇螺科的分类学研究II。本文主要论述了汇螺科中拟蟹守螺属Cerithidea、锥蟹守螺属Ceri...
19.[期刊]
摘要: 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采自新疆昭苏琥珀螺科一未知种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该种琥珀螺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4219 bp,由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
20.[期刊]
摘要: 满月蛤目物种是海洋常见的双壳类软体动物,通常生活在有机质含量较高或化能生态系统中,是这两类生态环境中的主要类群。本文回顾了满月蛤目分类与系统演化的研究历史。随...
1.[会议]
摘要: 采用传统的系统形态解剖学方法对短蛸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进行观察,并描述、绘图.结果表明,短蛸中枢神经系统由围绕着食道的脑神经节、足神经节和脏神经节组成,周围神经...
2.[会议]
摘要: 本文对采自新疆乌鲁木齐南山西白杨沟一种琥珀螺贝壳的形态特征,齿舌、颚片结构特征和生殖系统等解剖特征进行了研究,绘制了此种蜗牛的内部解剖图,扫描了此种的齿舌、颚...
3.[会议]
摘要: 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研究水流中钉螺的沉降特性与运动特征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的水力环境,钉螺可表现出自由态、逃离态和失控态三种行为状态.本...
4.[会议]
摘要: 本文以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为对象,进行PSTs蓄毒培养,从其内脏中分离纯化得到PSTs结合蛋白(PSPBP),并对该...
5.[会议]
摘要: 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海域,目前是我国主要的头足类捕捞对象之一.根据2015年10-11月在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渔业...
6.[会议]
摘要: 为探究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在合浦珠母贝幼体发育及贝壳形成中的潜在作用,本实验通过RACE技术克隆...
7.[会议]
摘要: 采用组织解剖方法研究了北部湾海域管角螺(Hemifusus tuba)的生殖系统的形态结构,并采用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了其生殖腺发育和生殖细胞发生过程.结果表明:...
8.[会议]
摘要: 本研究获得的多刺牡蛎和棘刺牡蛎线粒体基因组蛋白质编码区序列长度、基因排布顺序、编码基因的起始与终止密码子均完全相同,且在4个线粒体基因组的蛋白质编码区中仅发现...
9.[会议]
摘要: 研究钉螺种群生长动力学和繁殖规律,建立钉螺在现场环境中的生长与繁殖曲线,探索螺口变动的临界指标,分析不同密度条件下钉螺种群生长繁殖动态规律,探讨钉螺种群的内禀...
10.[会议]
脂类抽提对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肌肉稳定同位素测定结果的影响
摘要: 稳定同位素技术可深层次地分析头足类的摄食习性和栖息地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本研究选取了53尾北太平洋柔鱼,通过分析脂类抽提对胴体肌肉稳定同位素比值的影响,探讨脂类...
11.[会议]
摘要: 以马氏珠母贝选育系F6代黑、白2种不同壳色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解剖授精技术,按照1雄配3雌的原则,构建了8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24个母系全同胞家系,分...
12.[会议]
摘要: 耳石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其微化学被广泛用于生活史重建、群体划分等渔业生态学的研究。本文根据中国鱿钓船2007年在西北太平洋生产期间采集的柔鱼样本,利用激光剥...
13.[会议]
短蛸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OoSerpin的特性分析与重组表达
摘要: 研究短蛸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及其功能将有助于深入了解短蛸先天性免疫防御机制。本研究在构建的短蛸转录组文库中,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得到了一个Serpin型蛋...
14.[会议]
摘要: 采用磁珠富集和PCR筛选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分离含有微卫星核心的序列,共得到12对缢蛏的多态性微卫星引物.首先从缢蛏闭壳肌中提取基因组DNA,经酶切、接头连接、...
15.[会议]
泥蚶Smad1基因cDNA全长和内含子克隆及组织表达差异性分析
摘要: Smads蛋白家族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证实的转化生长因子-p(TGF-田信号的细胞质内介导者。本研究基于己构建的泥蚶转录组文库,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泥蚶Sma...
16.[会议]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中国沿海和泰国普吉岛里氏拟石磺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摘要: 本文首次通过对COI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研究了中国沿海及泰国普吉岛8个里氏拟石磺群体的种群遗传结构,结果显示,该群体平均T、C、A、G碱基含量分别为38.0%、...
17.[会议]
摘要: 为探明彩虹明樱在中国沿海的系统地理发生关系和遗传多样状状况,本文采用形态学多元分析方法结合微卫星标记和ITS分子标记对采自连云港(LYG)、崇明(CM)、宁德...
18.[会议]
摘要: 本实验通过RACE方法克隆得到泥蚶三种金属组织蛋白酶抑制因子,分别命名为Tg-TIMP-2-like、Tg-TIMP-3-like和Tg-TIMP-4-lik...
19.[会议]
摘要: 本研究以狭盐性生物—紫石房蛤为对象,分别观察了急性低盐度(盐度15)胁迫和急性高盐度(盐度35)胁迫条件下,紫石房蛤鳃组织显微形态结构的变化,同时结合测量软件...
20.[会议]
摘要: 2013年8月在海南省陵水县黎安港随机以壳高为56.74±8.46∽62.41±4.31mm的壳高、壳长和总重无显著差异的企鹅珍珠贝为实验材料进行抑制前、抑制...
1.[学位]
摘要: DNA甲基化在基因表达、细胞衰老、性状分化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为探讨生长期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和短蛸(Octopus oche...
2.[学位]
摘要: 琥珀螺属(Succinea)系由 Draparnaud于1801年确立,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琥珀螺科(Suc...
3.[学位]
摘要: 在传统经济鱼类资源衰退、广大群众对水产品需求增加的情况下,生命周期短,生长速度快,营养价值丰富的头足类受到了重视,对头足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广泛。东海和黄...
4.[学位]
摘要: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是中国重要的淡水育珠蚌,其生产的珍珠占世界总淡水珍珠的98%以上。珍珠是一种天然的有机宝石,既可作为药物和饰品...
5.[学位]
摘要: 进化论观点认为生命起源于海洋,生物从水栖向陆栖进化,两栖类是进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渡态物种。石磺科(Onchidiidae)贝类,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
6.[学位]
皱纹盘鲍、黑足鲍及杂交F1代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及系统发育价值的研究
摘要: 通过测定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黑足鲍H.iris Martyn及杂交F1代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发现这三个鲍线粒体基因组结...
7.[学位]
摘要: 本文以脉红螺进食四个时期的唾液腺转录组数据为分析材料,选取其中在多个数据库中未被注释的序列,用相关生物学软件分析预测了序列的蛋白质功能和结构,以期为这些蛋白质...
8.[学位]
摘要: 红树蚬属是红树林区特有的大型双壳贝类,本研究通过走访调查和样方调查,分析了广西北海红树蚬属的分布种类、分布特征和影响分布的环境因子;通过比较红树蚬、歪红树蚬不...
9.[学位]
摘要: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目前已侵入我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200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恶性外来物种之一。福寿螺不仅危害农作物等水生作物,而且还传...
10.[学位]
杂色鲍HSP90、HSC70和HSP70基因启动子基本功能的初步研究
摘要: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是细胞在高温及其他应激条件下产生的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质,HSPs作为一类重要的分子伴侣,从原核细...
11.[学位]
摘要: 脯氨酰内肽酶(Prolyl endopeptidase/PEP/PREP)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家族,在医学,食品科学中有较大应用潜力。本研究选用皱纹盘鲍(H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