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1127~1279年)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456篇,会议文献有10篇,学位文献有194篇等,南宋(1127~1279年)的主要作者有姜钦峰、林正秋、董春林,南宋(1127~1279年)的主要机构有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河北大学、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孝”一直是中华民族崇尚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中的重要范畴,历代儒家学者多有辨析。朱子在继承和总结前人认识成果的基础上,对...
2.[期刊]
摘要: 《中庸》经筵进讲及其向最高层的传播,是研究宋代《中庸》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邢昺为宋真宗讲《中庸》,到宋仁宗以之赐新及第进士,再到真德秀为宋理宗读《中庸...
3.[期刊]
摘要: 宋元时期是我国制茶技艺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转变阶段,蒸青绿茶的制作工艺从蒸青片茶向蒸青散茶发展。制茶工具主要有如下特点:采拣茶叶的工具有银镊子、金刀,说明制茶工...
4.[期刊]
摘要: 宋代妇女再嫁风气的盛行,引发了层出不穷的法律纠纷。这些纠纷可大致分为三类与亲属间的纠纷、奁产纠纷、接脚夫问题。总体来看,宋代法律维护妇女的再嫁权利,保护再嫁妇...
5.[期刊]
摘要: 南宋淮西制置使、名将夏贵本一生戎马保宋危疆,却于德祐二年(1276)二月携淮西府二、州六、军四、县三十四降元。夏贵的贰臣之举使得世人对他的晚年活动产生诸多争议...
6.[期刊]
摘要: 孝宗朝科举制度大致维持高宗朝局面,作为较少。孝宗登基之初,励志图新,故强调科举考试必须选拔真才实学之士人,有一定效果。孝宗同时关注太学和科场文风,试图改善科场...
7.[期刊]
摘要: 宋代台州临海县辖十五乡。利用墓志、方志和文献史籍中相关山原水体的地望记载,可以考证出宋代临海县所辖各乡的地理位置,并据此复原各乡的空间分布。宋代以降,乡的行政...
8.[期刊]
摘要: 南宋时期,内忧外患伴随政权始终,使得南宋政权不得不日益将地方财务聚集中央,导致地方官府行政治理能力严重不足,百姓赋税重于前代。唐宋以来崛起的财富力量“富民”阶...
9.[期刊]
摘要: 南宋孝宗朝前后共有宰相十七人,宰相似走马观花般频繁更换。在这众多宰相中,梁克家与陈俊卿任期相对较长且二人长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主守派,二人既是政治上的盟友...
10.[期刊]
摘要: 南宋时期的东南漕运因漕供机制变化、转般与直达供漕方式的交替进行、漕供运程远及供输压力大而产生了水脚糜费。官般与民般这两种承运方式在运行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脚...
11.[期刊]
摘要: 宋代劝农政策在前代基础上形成定制,中央表现为劝农令和农书的颁行,在地方则是劝农文的颁布与传播。在南宋理学大兴的背景下,劝农文书写也受此学术风气的影响。真德秀作...
12.[期刊]
摘要: 宋高宗开创了南宋政治的较新局面,在科举制度方面也完成了稳定和更化工作。高宗朝反思徽宗朝诸多重大失误,开始了全面拨乱反正工作。具体而言,前期废除三舍法,后期随着...
13.[期刊]
摘要: 宋朝遥郡官分正任和遥郡两类。宋朝遥郡范围的升官与遥郡升正任,有其叙迁的原则和规矩。宋朝武阶官遥郡范围内的升官,有极大的随意性、灵活性和弹性;遥郡升正任落阶官后...
14.[期刊]
摘要: 绍兴五年至绍兴七年,张浚与岳飞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合作到分离的过程。造成这种关系变化的导火索是张浚与岳飞对北伐和淮西兵权归属问题的分歧。岳飞愤然离职的行为使将相...
15.[期刊]
摘要: 转对是宋代臣僚议政言事的重要制度途径。该制源自晚唐五代,在北宋晚期,其作为言路构成的政治意义已被普遍认可。然而,意义的成立并不意味着制度规范的成熟,南宋转对制...
16.[期刊]
摘要: 宋代墓志中有不少女性割股疗亲现象的记载,有的是女事父母,有的是妇事舅姑,有的是妻事夫,也有个别是婢女事主等。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环境、家庭氛围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
17.[期刊]
摘要: 自建炎元年至绍兴八年,宋高宗和大臣们围绕初立、避敌、定居、措置、国是五大主题对驻跸何处展开争论。这些有关驻跸的观点可以归纳为回銮(川陕)派、西幸(汴京)派、南...
18.[期刊]
摘要: 边事是晚宋士人普遍关注的话题,嘉定十四年发生的“蕲黄之变”引起士人激烈的争论。其时士人议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蕲、黄二州守臣李诚之与何大节的评价问题上。李、何...
19.[期刊]
摘要: 宋元变革社会转型在南宋开启,士人流向呈现出多元化的势态。较之走出乡里,向上流动,士人更注重在地方上的横向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犹如作用于政治场的士论,地域社...
20.[期刊]
中古以来上海城内水系详考——兼论江南水乡背景下的城市微观肌理及基层行政空间之生成
摘要: 基于江南水乡地区聚落—城镇的形态发生学分析,借助本地特有的近代早期大比例尺实测地图,并通过对相关特定文献的精查辑考,对明中叶筑城前后的上海城市水系提出了较高分...
1.[会议]
摘要: 在南宋历史上,真德秀占有重要的地位.学者们对他的研究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各有偏重,缺乏一种整体性的认识.本文将以史料为基础,同时借鉴已有学术成果,从六个...
2.[会议]
橋樑修建與士人參與——南宋士人與地方社會公益事業關係研究之一
摘要: 南宋时地方士人开始积极参与大型桥梁修建活动,并且以资金直接参与和非资金参与两种方式发挥自己的影响。资金直接参与的方式有官员劝导,地方士人出资;地方士人独立山资...
3.[会议]
摘要: @@宋朝自“澶渊之盟”后,与辽国建立了交聘制度,“宋与契丹约为兄弟之国,凡生辰及正旦及大丧大庆,辄有信使往来,如古诸侯之交聘,非蕃国比也”。宋金时期,双方沿袭...
4.[会议]
摘要: 面对内忧外患的复杂局势及社会伦理道德缺失,为重整封建道德,重建封建统治秩序,南宋统治者以及地方官员、士绅,还有亦官亦教的理学家们,对民众的社会教化活动予以高度...
5.[会议]
摘要: 一论《心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经"明末崇祯戊寅十一年十一月初八,即公元1638年12月12日,江南苏州城内发生一件轰动奇事.是年吴中久旱,城里居民买水而饮,争...
6.[会议]
摘要: 有关岳飞"黄龙痛饮"一语的出处,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记载可能是黄元振追述岳飞遗事的《杂记》,但文中却将黄龙府与燕京混为一谈,这一疑点长期以来未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解...
7.[会议]
摘要: 南宋浙东学者的论著中,有关史学批评的论述颇多,对史书的史法、体例内容、义例、文字等方面都有涉及,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也反映了浙东学者的经世致用学风。
8.[会议]
摘要: 为了修正下已往校勘的疏漏和保存更多的文献,南宋丞相周必大在致仕后重新校勘、刻印了北宋著名的官方类书《文苑英华》。周必大的《文忠集》和同时代的其他文献证明:他不...
9.[会议]
南宋村民生活舆“绑村社會”初探——以《夷堅志》所見南方资料为主的考察
摘要: 随着研究祝角的轉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在“自下而上”的研究視角下,更多關注歷史和现寅中的農村、農民和業等“三農”同题。然而,宋朝歷史上有關“三農”的绑村社...
10.[会议]
一个南宋士人眼中的"蛮"——以周去非《岭外代答》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 周去非的《岭外代答》,既往的研究中多是从其史料价值出发,忽视了其背后所蕴藏的士大夫的文化观念.《岭外代答》中《外国门》的创立,反映了"外国"的概念从"蛮"中的...
1.[学位]
摘要: 王庶,字子尚,永兴军路庆阳府(今甘肃庆阳市)人氏,是南宋初期一位较重要的政治家,他历仕徽、钦、高三朝,曾任鄜延路经略使、权陕西制置使、知兴元府、兵部尚书、枢密...
2.[学位]
摘要: 王庶,字子尚,永兴军路庆阳府(今甘肃庆阳市)人氏,是南宋初期一位较重要的政治家,他历仕徽、钦、高三朝,曾任鄜延路经略使、权陕西制置使、知兴元府、兵部尚书、枢密...
3.[学位]
摘要: 自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以来,儒家学说一直处于低迷徘徊的状态,其正统地位不断受到佛、道二教的冲击和挑战,儒学独尊的身份出现危机。理学家热衷于创办书院,试图借助书院...
4.[学位]
摘要: 端平入洛后,蒙古着手筹划灭宋,并从巴蜀、京湖、两淮三线进攻南宋。四川地处长江上游,顺流可至吴楚,实属战略重地,加之物产丰饶,故率先遭兵。为避战乱,众多蜀人出峡...
5.[学位]
摘要: 本研究是对南宋白鹿洞书院中的乐教活动进行探究,从书院日常教学活动的角度出发,探寻乐教在其中的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以文献学方法为主,辅以历史学和比较学等...
6.[学位]
摘要: 在宋代三百二十年的历史演进中,军事统领体制的调整是与宋朝盛衰和武将沉浮密切相关的课题。南宋初期,诸“家军”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形象生动地阐释并演绎着南宋政治军...
7.[学位]
摘要: 本文以鹭溪钟氏家族文献《赣县鹭桃溪联修族谱》(1949年版)及地方志、田野碑刻为史料基础,以南宋以后鹭溪钟氏家族历史演变为主要线索,力图管窥赣县区域家族与地方...
8.[学位]
摘要: 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也即晚宋时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落,建立蒙古汗国,开始了对外征伐。晚宋从开始通过金朝与蒙古的间接接触,到宋蒙(元)之间进行大规...
9.[学位]
摘要: 南宋年间,马和之曾受帝王之命绘制一系列以图释《毛诗》为题材的作品,画史皆传诸卷《毛诗图》为高宗、孝宗书,马和之补图。高宗曾于南宋绍兴初年刊刻南宋太学石经,亲笔...
10.[学位]
摘要: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丰富的伦理思想。作为儒家首要政治伦理道德,忠思想曾在中国传统社会得到普遍的认可和尊奉,并成为君臣民之间重要的政治准则...
11.[学位]
汤思退研究二题——围绕“地域集团论”和《宋史·汤思退传》的讨论
摘要: 从早期攀附秦桧到成为高宗继续奉行与金共存路线的代理者,汤思退是一个对政治形势极为警敏、手腕谙练现实的政治人物。以地缘、科场谱系等搭建人际网络的常规性要素为基础...
12.[学位]
摘要:
本文通过对南宋浙江地区刻书事业的探讨,考察刻书事业在南宋浙江地区发展兴盛的原因及其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章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南宋浙江...
13.[学位]
摘要: 唐宋之际,伴随着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一个拥有雄厚经济实力却无政治特权的社会群体—富民阶层应运而生。南宋时期,在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富民阶...
14.[学位]
摘要: 官员书信可以成为研究宋高宗朝历史的一个方面。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史后,书信到宋代时期已经相当成熟。得益于官员士大夫们对自己作品的保存重视度和宋代成熟的刻书业,...
15.[学位]
摘要: 《历代制度详说》是南宋吕祖谦所作未完成之书,该书不入吕祖谦年谱,书名是《历代制度详说》,而非《精骑》,性质是为家塾子弟应付科举考试而编纂的时文参考书,而非特著...
16.[学位]
摘要: 善书作为劝人向善且具有引导社会价值观的书籍,源于秦汉,兴于两宋,在明清时期发展鼎盛,甚至到今天仍具一定的社会影响。在其发展历程中,以南宋为界点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7.[学位]
摘要: 宗法作为一种维护宗族内部秩序的制度和准则,为适应不同历史条件而发生变化。在宋朝建立以后,张载、程颐和程颢为明统系、收宗族,主张建立与宋代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宗法制...
18.[学位]
摘要: 张栻(1133-1180),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为一代学者宗师。作为湖湘学派的集大成者,张栻以其《论语解》《孟子说》《希颜...
19.[学位]
摘要: 范应铃是一位勤政务实,并且在南宋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官员。淳熙元年(1174)出生于江西丰城槎村的范氏家族,卒于淳祐三年(1243)。开禧元年(1205)中...
20.[学位]
摘要: 《续博物志》十卷,南宋李石撰。《续博物志》是一部续张华《博物志》的传统博物学著作。体例与《博物志》大体相似,其内容的收录范围较《博物志》有所拓展。因“张华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