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510篇,会议文献有2篇,学位文献有46篇等,赋的主要作者有于浴贤、彭安湘、王彬,赋的主要机构有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北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宋代赋学文献是宋代赋学研究的基础,然而其中还有很多需要考辨之处。比如,范镇以《长啸却胡骑赋》驰名,他并不曾作《长啸赋》,更不曾以《长啸赋》“却胡骑”;《矮松赋...
2.[期刊]
摘要: 晚清辞赋中所表现的“变通尽利”思想,既有“变”的强烈诉求,也表现出迥异西方的规则与限度,其强国颂盛的图景式描绘,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士在西方科学技术的强烈冲击下,...
3.[期刊]
摘要: 西汉后期是汉代文学与文化转向的关键时期,扬雄是此期转向的代表人物。以扬雄的述作经历为线索,可以透视其人生轨迹与知识结构、价值追求三者的关联,推及西汉后期地方文...
4.[期刊]
摘要: 东汉王延寿的《王孙赋》在题材内容方面延续了汉代以来动物赋的特点,但在布局结构、咏物模式和艺术手法方面又与前代有所不同,因此在辞赋史上,《王孙赋》有着特殊的文学...
5.[期刊]
摘要: 纳兰性德在主要的赋学著作《赋论》中,秉承《诗》、赋一脉的赋源论;承袭明代“祖骚宗汉”的赋体流变论;推崇司马相如本于经术、赋家之心的创作路数。在其辞赋创作实践中...
6.[期刊]
摘要: 黄庭坚骚体辞赋有较为鲜明的创作特点。他的骚体辞赋创作继承了楚辞发愤抒情的创作传统,以述写哀情为主。因灌注了宋代的理趣,他的骚体辞赋中的感情抒发得到一定程度的节...
7.[期刊]
摘要: 本文以朝鲜古典文学作品《仙女红袋》中的两位女鬼,《谢氏南征记》主人公谢贞玉、乔彩鸾,《春香传》主人公成春香为例,浅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代表性女性形象及特征,进一...
8.[期刊]
摘要: 日、月、星辰、风、云等天文意象常常在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天文意象作为作者情感的载体承载着作者的精神世界,蕴含着无限的意义。宋玉赋中有着丰富驳杂的天文意象,不仅...
9.[期刊]
摘要: 辞赋名物注疏总是无可避免地取用经学的训释.牛供祭祀、运输和农耕,它在中国文化的认知,起于祭祀牺牲之用,成为尊物.《说文》释"牲"为"牛完全",又有"牷"字以专...
10.[期刊]
摘要: 赋起于《骚》,运用散语长句,在《诗》四言外别立一体.宋玉因承《骚》之散语,采用四言一顺的长句铺陈,开启汉代大赋.六朝时期,骈赋产生,至唐又演化为律赋,限于联对...
11.[期刊]
摘要: 日、月、星辰、风、云等天文意象常常在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天文意象作为作者情感的载体承载着作者的精神世界,蕴含着无限的意义.宋玉赋中有着丰富驳杂的天文意象,不仅...
12.[期刊]
摘要: 赋是中国古代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不仅是以文臣为主的官僚政治表达的一种形式,也是王朝政府考试文臣的重要手段,因而受到专以记载皇帝及其朝政的实录体史书的关...
13.[期刊]
摘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得益于中国留法学子的初步译介工作,汉魏六朝诗继唐诗宋词之后进入法国学界的研究视野。在20世纪下半叶,桀溺对汉代及建安时期诗歌的翻译与研究,...
14.[期刊]
摘要: 古典文学写影具有极其丰富与相对模糊的多重意蕴.形影背后所隐藏的虚实关系是解开其核心内涵的关键与钥匙.从字源上考察,影字具有暗像、虚像与实像的三像混合语义,为文...
15.[期刊]
摘要: 在宋代,律赋是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文体属性决定了它的题材内容与国家的典礼制度密切相关.宋代律赋十分强调礼的功用,认为礼有助于推行政治教化、稳定社会秩序....
16.[期刊]
摘要: 汉代社会生活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文明元素,这些新奇的外来文明成果引起了文士的关注.通过丝绸之路输入的动物、植物、器物、香料、珠宝、艺术,以及入华的胡人等,均...
17.[期刊]
论宋代辞赋同题创作新变及意义——以苏轼组织的超然台、黄楼赋咏为中心
摘要: 苏轼组织的超然台、黄楼赋咏是宋代两次典型的辞赋同题创作活动。苏轼通过书信联络四方文士参与创作,进行人生哲理的思索,集结“苏门四学士”中的三人,促进文学群体的形...
18.[期刊]
摘要: 自宋玉《好色赋》数笔勾勒登徒子妻的丑貌,丑女的赋体书写传统就已开始。后世赋作变丑女由陪衬角色而为书写主题,大量笔墨刻画形容,且日益细致,愈发夸虚,彰显了赋体铺...
19.[期刊]
摘要: 用典是引用古语古事证明道理、说明观点的艺术手法,典故在行文中起到替代和证言的作用。春秋战国以来的辞令论说,好引《诗经》替代直言、说明辩义,引史事加强论说,这种...
20.[期刊]
摘要: 《古赋辩体》对“古赋”作出系统性的阐述,祝尧所谓“古赋”绝非简单的时间概念,也非单纯的赋类名称,而是统摄时间、经义、体制多维尺度的理论内涵,对后世产生久远的影...
1.[会议]
摘要: @@谈到刘向(约公元前77-前6年)、刘歆(公元前50-公元23年)的赋学批评,就不免要涉及到刘氏父子的《别录》、《七略》与班固《汉书·艺文志》的关系。关于这...
2.[会议]
摘要: @@《汉书·艺文志》“杂赋”类中收录有《成相杂辞》十一篇,唐人杨倞《荀子·成相》注:《汉书·艺文志》谓之《成相杂辞》,盖亦赋之流也。朱熹承其意,亦认为《荀子·...
1.[学位]
摘要: 本文以张耒的辞赋为研究对象,在确定其数量和篇目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探讨儒释道思想在其辞赋中的体现,进而把握其辞赋创作的艺术特色。同时将张耒的辞赋与宋代其他文人的...
2.[学位]
摘要: 西汉武帝时期,社会思潮发生巨变,阶层流动日趋明显,文士地位得到改善,贼家身份变化显著,汉赋创作呈繁荣之态,大批扛鼎之作相继出现。这一现象的产生,绝非偶然,论其...
3.[学位]
摘要: 《文选》是保存完整的最早的中国古代总集。《文选》收录文体三十九类,其中以赋体居首,收录三十一人共计五十六篇赋文,占整个《文选》几近三分之一。本文采用以文献为基...
4.[学位]
摘要: 西晋是咏物赋创作大爆发的时期,据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所载之文统计,西晋咏物赋数量占了西晋赋总量的50%以上,是三国时期咏物赋数量的三倍之多,更远...
5.[学位]
摘要: 高唐神女,又称巫山神女,是三峡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高唐赋》、《神女赋》问世以来,后世文人不断地追随宋玉,创作出许多吟咏高唐神女的篇章。20世纪20、30...
6.[学位]
摘要: 吴莱是元代著名的古文学家,与黄溍、柳贯合称为“金华三先生”,三人中以吴莱最少,然而却极富盛名,柳贯称其为“绝世之才”。其所在吴氏家族在浙江当地也颇有影响力,在...
7.[学位]
摘要: 宋玉,又名子渊,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他是继屈原之后楚国又一著名的辞赋家,从其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方面中可以看出他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宋玉转变了赋的写法,...
8.[学位]
摘要: 辞赋是我国古代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产生于战国,兴盛于两汉,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两汉四百多年的时间里,赋体占据了整个时代的文学重心,...
9.[学位]
摘要: 李奎报(1168-1241),初名仁底,字春卿,号白云居士、止轩、三嗜好先生。高丽朝中后期的哲学家、文学家,其文学造诣颇高,在朝鲜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现存...
10.[学位]
摘要:
朴祥是古代朝鲜“文章四家”之一,现存世赋作十二篇。本文以朴祥的赋为对象,研究中国古代赋文学对朴祥赋创作的影响,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和一定的开创性意义。
...
11.[学位]
摘要: 中国与朝鲜半岛一衣带水、山水相连,中国辞赋对古代朝鲜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是直接的、深刻的。闵齐仁是朝鲜朝中期重要的文人,被称为“庙堂儒”。他创作的《酒...
12.[学位]
摘要: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两汉现实状况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两汉隐逸思想的渊源。虽然儒家与道家在隐逸方面提出的理论是独到的,...
13.[学位]
摘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辞赋属于其中重要一脉。新世纪前十年间(2001-2010),在上个世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辞赋研究蓬勃发展。在研究对象上,辞赋研究从上世纪的止...
14.[学位]
摘要: 赋是中国古代文体史上的一朵奇葩,其亦韵亦散的文辞特点加之铺张扬厉的文风,使得赋文洋洋洒洒易于吟诵,汉赋便是在诗经、楚辞及先秦诸子等文学养料的滋养下,孕育发芽,...
15.[学位]
摘要: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汉赋的成就虽不比唐诗、宋词突出,但无论作品数量还是作家数量上,汉赋都是两汉文坛上的主流文学,是两汉文学的总代表。作为文学作品,汉赋在写作方式...
16.[学位]
摘要: 汉赋兴盛于汉代儒学独尊、经学勃兴、统治者积极制礼作乐的时代背景之下,并成为代表有汉一代风貌的文体。因此,汉赋与汉代礼仪制度有着一定的关系。本文共分四章,探讨此...
17.[学位]
摘要: 风俗是一个民族难以磨灭的印记,是民族血液的延续、民族性格的塑造、民族情感的熔铸。汉赋虽作为精英文化的代表,其中也保存了大量的风俗,体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
18.[学位]
摘要: 本文将晁错的公文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欲在为晁错的公文“正名”,还其公文作品的本来面目,并试图探索和反映晁错公文思想艺术的特色。为此,本人将其号称“西汉鸿文[1]...
19.[学位]
摘要: 六义之“赋”的“直陈其事”之义经历了渐趋稳定的过程。其“直陈”之义是郑玄为区分赋比兴的首创。唐代孔颖达改造郑笺,并明确将六义之“赋”视为诗歌表现方法。孔颖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