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词汇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449篇,会议文献有62篇,学位文献有364篇等,基本词汇的主要作者有张书岩、李仕春、伍莹,基本词汇的主要机构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南大学、西南大学文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宝藏”作为一个由粉丝吐槽明星杨洋绯闻太多而广泛流行于网络的流行语,它的传播路径经由个体至群体、特殊群体至普通群体、人至物的发展,在传播和使用扩大的进程中,“...
2.[期刊]
摘要: 语法意义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去解释,维度不同,词语的释义就不同。在当前的语言类论文中,学界大多使用替换、删除、对比等方法来验证释义的正确性。论文以词语“敢、来”为...
3.[期刊]
摘要: “这么的”“那么的”都具有指示和称代功能。在句法功能、篇章指代功能以及距离指代上具有不对称性。从历时语料看,“这么/那么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与之同中有异的...
4.[期刊]
摘要: 本研究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基础上,探讨了汉语学习者对使令动词"让、使、使得、强迫"的习得情况。研究发现,汉语学习者能够完全习得使令动词论元的有生性限制,但使...
5.[期刊]
摘要: 文章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利用语料库梳理汉语和土耳其语“吃”的隐喻,对比汉土“吃”喻指向。结果表明:汉语和土耳其语共有16种“吃”的概念隐喻,其中“感受情绪是吃”...
6.[期刊]
摘要: 近年来,“逛”经常出现在互联网语境中,并为人们广泛使用。我们通过对相关语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观察到“逛”出现了大量超常组配现象,认为其已衍生出新的语义。为揭...
7.[期刊]
摘要: “好比”的话语功能主要有两类:一是用于举例说明,二是用于假设推论。为了更加具体、更加形象传递信息,言者有时会借用相似事物对此前内容进行类比式举例,亦或者作为举...
8.[期刊]
摘要: "X得够呛"是现代汉语程度构式之一.构式由变量构件"X"及常量构件"得"与"够呛"组成,变量构件"X"核心成员为性质形容词,部分心理动词及动作动词也可进入构式...
9.[期刊]
摘要: 在漫长的历史中,汉语产生了数量繁多、种类丰富的亲属称谓词,其中有一部分沿用至今,成为当代人际交往的常用词.本文将汉语中常用的直系亲属称谓词分为四类:父母相关、...
10.[期刊]
摘要: "南"字在作为方位名词的基础上,根据语言使用者的需要,它的词义不断在网络中、生活中发生演变,并成为2019年度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络流行语.立足于作为动词和名词使...
11.[期刊]
摘要: 先秦时期表示眼睛的词语多用"目";到了两汉,"目"和"眼"同时并存,而"目"多用于书面语中,"眼"多用于口语及汉译佛经当中;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使用"眼"...
12.[期刊]
摘要: 从黎锦熙等开始,现代汉语词意识发展接近100年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女"字条,按照意义发展脉络安排语素义项,并且给成词语素标注了词性.这种做法体现了从...
13.[期刊]
摘要: 基于CCL语料库,对"发誓"类离合词AB入境离析后介标隐、现情况进行考察,并探析其制约机制.结果发现:强调介引对象时,生命度高的代词、指人名词或生命度低的事物...
14.[期刊]
摘要: 新词语"带入感/代入感"在表意、使用领域、语法功能、出现时间上十分相似,差异主要在于"代入感"使用频率及个别搭配不同。二者已成异形词,预测"代入感"会成为优胜...
15.[期刊]
摘要: 以"真、假"二项对立所构建起来的语义框架为其语义的发展提供了语域范畴,在人类的认知图式里,"假"的语义值产生于对"真"事件的语义偏离.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
16.[期刊]
摘要: 在现代汉语本体研究中,时间副词是表达汉语时间范畴的重要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时间副词也是重要的习得词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直"和"从来"是留学生比较...
17.[期刊]
摘要: 分析了当代媒体语言中“玩命”由动词向副词演化的过程,阐述了动词“玩命1”到副词“玩命4”在共时演变中构成了一个逐步虚化的连续统:“玩命2”和“玩命3”实义性逐...
18.[期刊]
摘要: 采用量名搭配测试的方法,从母语者快速产出的搭配词及其聚类特征,归纳并解释了“把”“片”“条”“根”“头”“只”6个名量词在母语者心理词典中典型的认知属性,并发...
19.[期刊]
摘要: “其实”属于言实类语气副词,它之所以表达反预期的话语功能是因为言者对听者的关注,体现了语言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它的话语标记功能是其反预期功能进一步主观化的结果。...
20.[期刊]
摘要: “只是”在历时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只”和“是”单用阶段,此时“是”作为判断动词已开始出现;“只+是”连用并凝固阶段,也是判断动词“是”能稳定受副...
1.[会议]
摘要: “稍、稍微、稍为、稍许、略微、略、略略、略为、微微、些微”,在现代汉语中被看作是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的程度副词。但它们又和一般的程度副词具有不同的句法和...
2.[会议]
摘要: 本文旨在对副词“还”的义项进行探讨。文章例举了2005年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实用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八百词》等书中给出的“还”的义项,分析指出“...
3.[会议]
摘要: 现代汉语的“真”和“很”都是副词,都能够修饰形容词和动词作状语,《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认为它们在作副词的时候都起“强调”的作用,都应该是程度副词,但副词...
4.[会议]
摘要: 现代汉语范围副词“都”,也称“统括性副词”、“总括性副词”,是汉语中典型的充当状语的副词,一般用在谓语前,其语义所指范围一般都在它的前面。法语的“TOUT”及...
5.[会议]
摘要: 本文对“了”语法意义的实现情况进行介绍,分析了影响“了”使用与意义的各种因素,并从时态因素、共同心理因素以及必要与灵活因素等方面简述了“了”习得的策略思考。
6.[会议]
摘要: 学界对连动式复合词的研究很少。研究连动式复合词的释义的更少。本文论述了连动式复合词的判定标准,依托符淮青对表示动作行为的词的释义模式研究,分析了现代汉语连动式...
7.[会议]
摘要: 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副词“才”在普遍公认的时间、数量、逻辑三种义项之外尚有一种作为语气副词的用法,能够传达强烈的感情和特定的语用意义.但现有的研究对表达语气的“才...
8.[会议]
摘要: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的统计,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方面对“省得”、“免得”和“以免”进行分析对比,得出“省得”和“免得”都可以用作动词、连词和副词,但用...
9.[会议]
摘要: 本文着重从英汉亲属称谓词语的差异的角度来探讨英汉两个民族对亲属关系认知的差异。称谓是指人们因为婚姻和社会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建立起来的名称,分为亲属称谓和社...
10.[会议]
基于物性结构试析名词无向词语的语义变化——以汉语同义类语素双音节合成词为例
摘要: 该文旨在通过物性结构理论,分析同义类语素双音合成名词中无向词语的语义变化.首先根据两个语素义如何通过转喻或隐喻变为词义,将无向词语分为八类.然后根据物性结构理...
11.[会议]
摘要: 将汉语的连绵词、音译词、拟声词统称为拟声类词,其内部的各个单字,便是被认为仅记录无义的音节音的[拟声类用词]。结果显示,这些词都是独立语素,都可独立成词。 ...
12.[会议]
摘要: 现代汉语中个体量词"件"和种类量词"码"都可以和名词"事"形成选择关系,但它们的选择在句法和语义方面都有差异.从句法上来说,"件"对"事"的选择比较自由;"码...
13.[会议]
摘要: 在现代汉语代词的非疑问用法中,"什么"的否定用法是比较复杂的一类,尽管已有一些语法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它做过研究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在系统性和理论解释深度...
14.[会议]
摘要: 从概念形成和其语言形式表征的角度,以词概念为本位,通过“四个结合”即历时与共时、概念/意义与形式、词法与句法、语言与言语, 拟构狗概念框架,并从以下几个方面...
15.[会议]
摘要: V-O式动词带宾语问题一直为语言学界所关注,文章以配价理论为基础,从语义、词化程度、语素特征及内部结构语义关系等角度考察二价V-O式动词的价位问题,试图找出影...
16.[会议]
摘要: 本文认为副词“其实”具有主观认识功能,先从共时的层面上分析了“其实”主观性程度的差异及其大致的发展轨迹,认为“其实”的主观化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客观对比——客观...
17.[会议]
摘要: 汉语中“纪念”一词,跟日语不同的是,没有读音上的区别。但是根据本文的分析,可以说证实了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汉语中“纪念”一词的概念有显著的变化或扩大。其...
18.[会议]
摘要: “片”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量词,在现代汉语中,它是一个具有多重量词身份,用以称量的事物众多,范围较广,而重量词用法,集合量词是其主要用法。。本文介绍了量词“片”的...
19.[会议]
摘要: 本文对汉语基本词汇界定问题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基本词汇概念发展史,在后人的演绎过程中,有人继续沿用斯大林“主要”的表达,有人则将用词略加更换,作出了“核心”说和...
20.[会议]
摘要: 文章以2+1式三音节复合名词及其核心后字为主要分析对象。首先提取充当核心字的单音节名词或名词缀,之后对单音节名词的释义模式进行分析。文章认为,定中式复合名词所...
1.[学位]
摘要: 本文依据文化语言学理论、柏林和凯伊在1969年提出的四条界定基本颜色词的标准,以及色彩学的理论,首先,分别界定了缅甸语和汉语的基本颜色词。其中,缅甸语基本颜色...
2.[学位]
摘要: 本文依据文化语言学理论、柏林和凯伊在1969年提出的四条界定基本颜色词的标准,以及色彩学的理论,首先,分别界定了缅甸语和汉语的基本颜色词。其中,缅甸语基本颜色...
3.[学位]
摘要: 量词是汉语和越南语词汇中的一个丰富而复杂的大类,无论是在汉语还是在越南语中,量词的数量都较多、使用频率较高,而且用法也都相当复杂,在汉越词汇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4.[学位]
摘要: 量词是现代汉语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词类,丰富的量词是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而汉语量词的丰富性正是通过大量个体量词的使用体现出来的。因此,个体量词在汉语学习中处于...
5.[学位]
摘要: 动词是汉语词类重要的一类,动词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根据动词所带宾语语义类型数量的不同,从“系”的角度来研究动词词类,是动词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但目前此类研究较...
6.[学位]
摘要: 语气词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留学生在使用语气词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本文选取“呢”“吗”两个常用语气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
7.[学位]
摘要: 时间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抽象概念,也一直是语言学和哲学的研究重点。为了更好的理解时间概念,国内外很多学者做了很多关于时间概念和时间词语的分析研究。在语言学领域...
8.[学位]
摘要: 本文以实地调查得出的3000多个万年方言词汇语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语料的整理、描写和分析并将其与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试图归纳出万年方言词汇的一些特点。另外...
9.[学位]
摘要: 汉语“看”与俄语“смотреть”在属于各自语言体系中的基本词汇,它们在各自语言系统中皆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汉语中“看”与俄语中“смотреть”考...
10.[学位]
摘要: 颜色词在汉语词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往的研究主要注重汉语颜色词语义部分的研究,缺乏对其句法部分的系统研究。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概念...
11.[学位]
摘要: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表示一个人“愚笨”时,主要用“蠢”、“笨”、“傻”,其实,在汉语史上,还出现了其他词来表示这一概念,如“愚”、“顽”、“痴”、“呆”等。我们...
12.[学位]
摘要: 前人对“头”的研究大多从语义结构、社会文化特征以及隐转喻机制在英汉“头”的语义转移中的作用等角度,成果颇丰且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前人未对英汉“头”框...
13.[学位]
摘要: 语气是一个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使用一定的语言方式,来表达对于事件、情况、他人态度、周围环境等客观事物的主观描述或情绪态度。而达到这种表现的一个重要手法就是在语句...
14.[学位]
摘要: 词汇的学习伴随着留学生们学习汉语的始终,向来都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学习者的词汇量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随着大量近义词的不断涌现,部分意思相近的...
15.[学位]
摘要:
本文以“机”作为中心语素的汉语“机(器)”类名词为研究对象。通过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汉语“机(器)”类名词的形成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汉语“机...
16.[学位]
摘要: 自古以来由于中国和日本邦交、征战、移民等事件的发生,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频繁,这种现象带动了语言方面的交流与传播。日语和汉语虽然属于不同的语系,但日本从中国借用...
17.[学位]
摘要: 中日同形词是日语词汇研究方面的热点问题,一直以来,研究者们多将视角集中在中日同形词在各自语言中的词义对比,而未能着眼于影响中日同形词在两国间得以长期存在和分布...
18.[学位]
摘要: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更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的基本工具。汉语是构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吸纳新元素丰富语言体系,...
19.[学位]
摘要: 经验主义和体验现实主义哲学地位的确立为隐喻的认知观提供了基础假设。认知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能够组织和构建概念的认知工具,很大程度上通过语言表现出来。隐喻包含着...
20.[学位]
摘要: 在日常生活中,隐喻这一语言现象无处不在。隐喻研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隐喻研究的范围逐渐由传统的修辞学和文学批评扩展到以认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