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体字、同音字、多音字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82篇,会议文献有38篇,学位文献有132篇等,异体字、同音字、多音字的主要作者有倪荣强、杨小平、雷励,异体字、同音字、多音字的主要机构有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华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在《经典释文·古文尚书音义》中有一些音切比较特殊,它们不是为字头注音,而是为字头的他本异文作音,我们把这些以注音形式标识的他本异文称之为“音注异文”。音注异文...
2.[期刊]
摘要: 同治兰溪鱼鳞图册虽属官方档案,但书写者却是基层人员,反映了清朝同治年间兰溪民间手写文献用字的特色。图册内土名纷繁,可谓俗字的渊薮。笔者通过审辨字形、比勘异文,...
3.[期刊]
摘要: 2010年出土的武周《骆本墓志》反映了唐代社会及政治状况,具有重要的文献、语料和史料价值。由于该志石面略有残泐,加之俗讹字较多,行文用典使事,难于理解,给准确...
4.[期刊]
广西富川民间土地契约文书的地亩计量探析——南岭走廊民间文献俗字研究之三
摘要: 从新发现的契约文书中可以看到,清季民国时期富川民间使用块、坵、边、节、钱、斗、升、灰等多种特殊的地亩计量单位。借助文献考证、文献与田野相结合的方法,将这些特殊...
5.[期刊]
摘要: 立足于嘉靖《保宁府志》,整理出17个“稱”字俗体,按照形体关联度分成3类论述,以图展现其流变概貌,这对于促进汉语俗字研究的发展以及加深汉字简化的认识将有所裨益...
6.[期刊]
摘要: 《三台万用正宗》是明代一本具有代表性的通俗日用类书,书中俗形丰富,反映了明代俗字使用情况,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对“粲”“灿”“餐”“迟”“痪”“寎”“卿...
7.[期刊]
摘要: 中华资源库藏抄本《漠北行程录》异体字类型特殊,特点鲜明,成因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朝鲜半岛李朝时期抄本汉文文献的异体字情况。其表现为异体字划分出因古字回归造...
8.[期刊]
摘要: 俗字源远流长,古时却未被足够重视,经过近现代学者的不断研究,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敦煌俗字的相继探讨,俗字研究已成为文字学界的研究方向之一,成果较多,并有逐渐向近古...
9.[期刊]
摘要: 《汉字海》是迄今收汉字最多的表意文字大字典,借助渤海大学CCFD字书字料库(3.0版)对该字典进行数字化加工,发现该书中收录大量的异体字,并统计出7000多组...
10.[期刊]
摘要: 晋代史学家孙盛著书颇丰,其佚文资料在《三国志》裴注和《御览》中均有征引。这两部书所引孙盛著书存在大量异文,对这些异文现象进行分析,可以为汉语史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11.[期刊]
摘要: 近年来,契约文书珍贵的历史、经济、民俗、语言等价值越来越受学界重视,随着清水江契约文书、婺源契约文书、浙江契约文书等研究的展开,海南地契文书的价值开掘也到了理...
12.[期刊]
摘要: 俗字即俗体字,为异体字的一种。民歌唱本中的俗字,分为某一地区某一时代民歌唱本中的俗字、仅见或多见于民歌唱本的特异性俗字、见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民歌唱本中的通用性...
13.[期刊]
摘要: 参考历代字书及古籍文献,对嘉靖《保宁府志》中的俗字“■”“■”“■”“■”进行研究,描述其字形的演变过程,有利于推动俗字研究的全面发展,并为《汉语大字典》在收...
14.[期刊]
摘要: "處"字在《贵州清水江文书》中俗体众多,多达58个,多未见于历代字书,形体各异,很难看出与正体的关系,极易造成误判问题.按照形体关联度,"處"字俗体分成6类,...
15.[期刊]
摘要: "據"字在《清代巴县档案》中俗体多达26个,多未见于字书,按其形体关联度分成四类进行研究。考辨"據"字的俗体及其演变关系,验证汉字"孳乳而浸多"这一特点的同时...
16.[期刊]
摘要: 1640年代至1950年代初,海南产生较多的“民写官验”的红契(官契)和民间相互认可的白契(民契),它们最初的形式为民间书写,故从这一角度而言,皆可称为民间地...
17.[期刊]
摘要: 《内科百效全书》是近年从日本复制回归的我国明崇祯末问世的一部国内失传己久的实用内科医书。由于学者们初涉研究的缘故,其中有些疑难字词认识尚不到位。现以人民卫生出...
18.[期刊]
摘要: 裴松之《三国志注》征引志怪类著作共7种,与《太平御览》所引对应内容形成大量异文。这些异文形式丰富,有文字上的异体字、通假字、形似而讹字,有词汇上的同义替换词、...
19.[期刊]
摘要: 《新三字编句解》,仿《三字经》体制,是一部曾流传于四川民间的清代蒙书,由成都刘芳远撰,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李拔鉴定,抄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文童苟定...
20.[期刊]
摘要: 《医学集要》是2002年从日本回归的我国十六世纪问世的一部很有实用价值的综合性医书。该书文字上的特点是不少俗字为不见于他书的自造新字,给当今读者阅读带来极大不...
1.[会议]
摘要: 异体字的产生和流传与人们的认知方式和规律有关。汉字通过标识作用、类化作用和区别作用构成特有的认知模式,汉语中的异体字表面上似乎多为杂乱无章的异构与异写字,但其...
2.[会议]
摘要: 笔者拟分析多音字读音弱化、单音化的现象,在此基础上,以符合语音发展规律、方便人们学习和使用普通话为原则,探讨更进一步整理和简化多音字的问题。
3.[会议]
摘要: 在疑难俗字考辨方面,《正字通》的价值有二:一是有助于考辨大型字书中的疑难俗字,一是可以为现代学者的考释工作提供佐证。论文即从这两点出发,对该书试作举例性介绍。
4.[会议]
摘要: 徽州俗字来自于徽州古文书,徽州俗字的研究对徽学、文字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徽州俗字在汉字发展史、汉字规范化和汉字学理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的研究价值。
5.[会议]
摘要: 目前,俗字的研究主要着重於对疑难俗字的考释,但很少有学者封俗字考释的方法进行探封。基于这一现状,利用草书、楷书、《原本玉篇残卷》和《妙法莲华经释文》等手抄本或...
6.[会议]
摘要: 本文对东汉许慎所着《说文解字》的异体字进行统计,参考各家的研究成果,对《说文解字》异体字加以界定,弄清其来源,归纳出《说文》异体字包括古文、籀文、或体、俗体、...
7.[会议]
以西北边塞汉简为主的上古出土文献"並""并"考辨——兼谈异体字"並"恢复的必要性
摘要: "并"是使用频率很高的现代规范汉字,该字形合并了现代规范汉字推行之前的"并、併、並(竝)"字形的意义,承担了动词、副词和连词等多种用法."並"是"并"的异体字...
8.[会议]
摘要: 异体字所涉及的是字际关系.因此,以《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汉大》")异体字数据库为基础,通过系联的方法,将《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异体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考察...
9.[会议]
摘要: 敦煌写本的发现,促进了汉语俗字的研究,时人前贤在俗字的理论、单个字形的辨认、考证和字形的汇集等方面都已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出了不少成果.但是对于写本文字的构件替...
10.[会议]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异写字与异构字的定义、判定标准及具体类型进行讨论,对前人的观点进行总结和比较,并表明自己的看法.另外,针对异写字与异构字的层次、异构字的同字认定、...
11.[会议]
摘要: 徽州文书被发现以来,历史学界有不少成果问世,而语言文字学成果寥寥无几.文章就《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宋至民国)中的部分异构字运用汉字构形学的理论进行考释,主要从...
12.[会议]
摘要: 本文对俗讹字“閦”、“(柏)”进行考释。“閦”字的音义令人疑惑.《汉语大字典》(第2版)中,閦,音chù,意为众多.《汉语大词典》"閦"下的解释基本相同.“閦...
13.[会议]
摘要: 《京本通俗小说》,文学古籍刊行社1987年7月第1版,以缪荃孙1915年"景元人写京本通俗小说"本为底本影印.《京本通俗小说·抝相公》属于早期白话文,读者主要...
14.[会议]
摘要: 域外俗字是指流播于中国疆域之外的变体汉字,包括中国历代使用的传承俗字,也包括主要流行于域外的国别俗体.从汉字圈视角,考察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域外俗字,展示...
15.[会议]
摘要: 汉字偏旁化是一个独立使用的汉字演变成为一个偏旁的过程,也是形成汉字异体字的重要方式。《玄应音义》中所记录的汉字异体字为这一演变过程提供了大量可资证明的例证。
16.[会议]
摘要: 《说文》谐声系统中蕴含的声符字是上古不同时代选择和积累的结果。同一个声符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构字能力。据考订,《说文》中用来充当声符的汉字将近一半在殷商就已经...
17.[会议]
摘要: 用字过程中,出现文献用字所表语义与字形(字面)义不相一致的现象。汉字系统利用形符所示意义的弹性范畴,调整既有形声字,有效地保持自身的表意特性。
18.[会议]
摘要: 对传统“六书”之“形声”造字条例,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本文针对各家避言定义语词而空泛说解名称结构和定义所指之弊,紧扣语词,在细究疑难语词“事”、“名”、“...
19.[会议]
摘要: 墓志是语言研究的同时资料,五代墓志在语言文字研究方面价值巨大。本文具体分析了五代墓志俗字的10种类型及其成因,以期有助于汉字教育、大型辞书编纂和汉字史研究。
20.[会议]
摘要: 假借字是汉语中一个很重要的用字问题,语音相通是假借字的一个重要特点,那么假借字的语音相通是依据什么标准呢?本文就以《诗经·国风》中的假借字为材料,进而分析假借...
1.[学位]
摘要: 《型世言》,陆人龙著,刊刻于明末崇祯年间杭州书坊峥霄馆,书坊主人陆云龙评点,故又称为《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陈庆浩先生于一九八七年在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发...
2.[学位]
摘要: 《群书治要》是魏徵等人於贞观初年为唐太宗编写的有关治道政术的古籍选编,该书共五十卷,撷取经、史、子书中六十八部古籍。《群书治要》在中国已失传,但日本转写本仍有...
3.[学位]
摘要: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以下简称《清华简(陆)》)於2016年4月发布。这次出版的第六册共收录竹简六篇五种,包括:《郑武夫人规孺子》、《管仲》、《郑文公...
4.[学位]
摘要: 异体字整理是汉字规范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发布以来,我国对异体字的整理从未间断。2013年8月19日国务院在中央政府门户网...
5.[学位]
摘要: 异体字整理是汉字规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发布以来,我国对异体字的整理工作从未中断。国内学者对异体字整理工作的研究主要围绕《第...
6.[学位]
摘要: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几个阶段,其间文字有几次较大的演变过程。在文字的演变过程中,俗字扮演了至关重要的、具有革命性的角色。汉语形体的正...
7.[学位]
摘要: 根据出土文献,研究宋元俗字,这是汉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1-3册文献为材料,穷尽式辑录其中的俗...
8.[学位]
摘要: 明朝是科举考试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科举文献保存得最完整阶段。其中宁波的“天一阁”藏有较为丰富的科举文献。本文正是以“天一阁”馆藏的41本《登科录》为研究对象,...
9.[学位]
摘要: 论文从具体俗字实例出发,尝试运用汉字符号学的相关理论来解释俗字的产生、演变、特征、类型、正俗字关系等问题。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论文的选题意义,以及俗...
10.[学位]
摘要: 《说文·水部》(以下简称《水部》)与《汉书·地理志》(以下简称《地理志》)均为东汉著作,它们采用西汉二年的建制叙述汉代以前的河流,许慎与班固不是专门的地理学家...
11.[学位]
摘要: 本文搜集整理并扫描敦煌契约文书和道真契约文书共766件,综合考虑契约内容、时代、书体、清晰程度等因素,最终确定其中287件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这两种文书中的...
12.[学位]
摘要: 《敦煌俗字典》收字全面,字形选择稳审,考辨严谨,是可资信赖的工具书。本文以《敦煌俗字典》为字形资料,分析俗字构形系统,研究敦煌俗字,以期实现对敦煌俗字研究的延...
13.[学位]
摘要: 《紹興重雕大藏音》是北宋精嚴寺僧人處觀所著佛經音義。然而卻並沒有如遼代僧人所著《龍龕手鏡》般受到青睞。因此,研究成果甚少。但它收錄了眾多佛經寫本異體俗字,字形...
14.[学位]
摘要: 元魏是南北朝分裂之后,北方的第一个独立政权,在昙曜的大力倡导下,译经再次兴盛起来,并逐渐形成以义理为上的译经风格。本文以异文校勘为切入点,从文献、词汇、词义、...
15.[学位]
摘要: 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存在大量同音字,而且大多数汉字是形声字。因此,汉字是研究词汇识别中语言因素问题的重要测试领域。先前关于字符和词汇识别的研究,发现了汉字识别...
16.[学位]
基于《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的全同异体字字库建设与检索系统开发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文社会类学术研究由传统的纸质研究逐步向计算机辅助型研究转变,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电子文本的阅读与检索,而目前投入使用的检索系统或不包含计算...
17.[学位]
摘要: 本论文以王宁的汉字构形学理论以及相关的汉字理论为指导,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对《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601组异体字组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分类研究,进而探...
18.[学位]
摘要: 《直音篇》是明代的一部大型字书。学界对《直音篇》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它的编纂体例,与《四声篇海》的关系以及在字书史上的地位等方面,但从文字学角度,对其中的异体字的...
19.[学位]
摘要: 清水江文书是清水江中下游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的珍贵民族民间文献遗产,文书内容主要以古旧土地、山林、木材、房屋等财产的买卖和租佃契约为主,它被中外学者赞誉为“世界记...
20.[学位]
摘要: 有关《诗经》异文的研究从汉代一直持续到如今,相关术语不断准确和完善。在对《诗经》异文的研究过程中逐渐认识从古至今文字和词汇的使用兴替情况。根据形、音、义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