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志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三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7169篇,会议文献有155篇,学位文献有568篇等,民族史志的主要作者有李树辉、孙炜冉、王禹浪,民族史志的主要机构有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通化师范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北宋王朝通过羁縻、贡赐等政治制度完善了五溪地区的民族治理政策,并注重政策实施的针对性与时势性,客观上加强了北宋朝廷与五溪南、北两江少数民族的联系,实现了中央与...
2.[期刊]
摘要: 土司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中原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管理制度,其在历史上的实施,以西南地区最为广泛,这使得西南地区成为我国民族史和边疆史地研究的主要领域之...
3.[期刊]
摘要: 秦汉时期西南民族融入中华民族的进程,是由以汉族形成的凝聚核心为外部动因、以西南民族对统一多民族中国的认同为内部动因以及经过秦汉时期历时性的长时段建构统一多民族...
4.[期刊]
摘要: 宣统元年(1909),清中央政府派出以钟颖为协统的川军进藏。驻藏大臣联豫为了维护西藏地方稳定,提高驻藏大臣威信,向朝廷请奏平定波密“乱匪”。驻藏川军为钟颖所训...
5.[期刊]
摘要: 城镇建置作为大理国“郡县制”文化的实践单元,政治军事的职能属性始终伴随着其自身的建设发展。由于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白蛮贵族们的割据自固,客观上造成了大理国...
6.[期刊]
摘要: 自宣帝朝以后,匈奴开始向汉廷遣送侍子,这标志着其被纳入了以后者为中心的宗藩体系之内。匈奴这一举措既是其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与汉朝就此作出的妥协有关。...
7.[期刊]
摘要: 为促进天麻素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以"天麻素""含量测定""结构""药理活性"为关键字检索相关文献,对天麻素的含量测定、结构表征和药理活性进行归纳总结。天麻素的...
8.[期刊]
摘要: 战国时期,燕国将军秦开曾为“质”于东胡,熟悉了东胡军政情况,返回燕国后率军北却东胡千余里。赵国通过“胡服骑射”改革,极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向北扩地千里。秦国与...
9.[期刊]
摘要: “敕勒”是两晋南北朝时期漠北各族对敕勒的称谓,也是敕勒的自称。“高车”一名源于敕勒人善于制造并使用高轮车的生活习惯,也是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后对敕勒的称谓。“丁零...
10.[期刊]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至北宋仁宗朝,川西地区的人地矛盾越来越大。一部分人们向四川盆地南部及西部迁徙,这种人口流动限于巴蜀内部民众。南宋前期的人口迁徙,主要是外来民众...
11.[期刊]
摘要: 民居是在几代人的劳动下,经过世代使用者认可而形成的。赫哲族居民为了适应环境,满足日常居住功能而自发设计、施工的非官式的建筑。赫哲族民居生态化是指赫哲族人民在国...
12.[期刊]
摘要: 宋袭唐制,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政策,并根据归附诸族的“种落”大小设置规模不等的羁縻州县峒。为加强对这些羁縻州县峒的控制,宋王朝设置了一个新的军事行政单位...
13.[期刊]
摘要: 满族源远流长,清朝满族生存智慧吸收地域与民族精华,融合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经济、文化、政治等众多领域。独具特色的混合型经济生活中形成渔猎兼习农耕的生产方式...
14.[期刊]
摘要: 《夫余王》传说在形式上典型的“三段式”结构,在内容上“感应生子”“主人公历经磨难之后成功”以及“动物帮助”三个主要情节反映着民族深层文化心理和民俗意蕴,即感应...
15.[期刊]
摘要: 对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以来的学术文献进行梳理,整理归纳这一时期学界关于独龙族经济社会发展、传统文化、健康及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后可能出...
16.[期刊]
摘要: 茶马互市的兴起是农牧自然分工和茶叶生产发展基础上族际交往的结果,族际关系的变化使茶马互市迅速发展。明朝"以茶驭番",将茶马互市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随着国家统一格...
17.[期刊]
摘要: 清初,归化城(呼和浩特老城)土默特地区被划定为朝廷的"官粮地",推动了该地区土地性质的转变.同时,清廷给土默特蒙古族人分配"户口地"即份地,作为他们承担兵役、...
18.[期刊]
摘要: Scholars have previously attributed the theoretical origin of“the heart is the ...
1.[会议]
摘要: "濮"是西南地区最为重要的古代民族之一,但是,由于资料的缺乏,人们对其认识尚较为肤浅.本文拟根据史料中的记载,结合西南地区发表的考古材料,对濮人的族属、文化面...
2.[会议]
摘要: 盘瓠故事首见于汉代的文献,然而作为"历史民族志"的盘瓠故事,不仅是盘瓠蛮的祖先神话,更是其族源历史的发端.通过对汉晋时代古籍中盘瓠故事文本的解读,结合汉晋时期...
3.[会议]
摘要: 本文是对明代羌人历史进行的基本梳理性研究,文章利用基本史料得出明代羌人分为茂州、松潘、天全"三系"的结论.通过对史料的纵向铺排和横向比较,力图揭示出明代三系羌...
4.[会议]
摘要: 由于坪坦河流域各村寨在历史上一直处于行政的“边缘地带”——湘黔桂结合部,历代统治者为了便于统治,防止所谓的“苗乱”“瑶变”,对其行政隶属也不断“碎片化”地割裂...
5.[会议]
摘要: "西南蕃"民族称谓出现于唐代,流行于两宋,此后较少出现.相对于"西南夷""西南蛮"等民族称谓,"西南蕃"是在"蕃汉"对称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其蕴涵意义重大.学界...
6.[会议]
贵州彝族传统制度的内涵特征转型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摘要: 通过对贵州彝族传统制度的梳理和描述,对贵州彝族上千年来在贵州地区的民族历史发展、统治政权结构、社会文化传统,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其中的政治制度、政权结构、职官...
7.[会议]
摘要: 本文拟探讨壮族先民自行营运的古国方国社会与壮学体系的关系,希望弥补此方面之不足.总之,壮族先民古国方国的研究成果,对壮学体系的构建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不但弥补...
8.[会议]
摘要: 河西之纳入汉朝版图,本是得之于匈奴浑邪王的献纳;汉朝和平接管河西,并非通过战争夺取。这是无可否认的客观事实。而抹杀浑邪王率民携地降汉,渲染汉朝武力夺取河西;将...
9.[会议]
摘要: 启发民族史学工作者,如何转变传统观念,如何透过丰富生动的近代影像资料开展历史研究,传统民族史学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挑战,如何使历史学焕发生机与活力,为少布依...
10.[会议]
摘要: 黑水靺鞨是隋唐时期活跃于中国东北地区一支重要的少数民族,曾与唐朝、渤海等政权发生过十分密切的联系,在隋唐东北亚世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隋朝黑水靺鞨始见于文献记...
11.[会议]
摘要: 《盘村瑶族》尽管是《花蓝瑶社会组织》的后续研究,却是一部“史志合璧”之作,堪称建构费孝通“历史功能论”理论大厦的一块厚重奠基石.从民族志撰写与历史文献利用的角...
12.[会议]
民国前期回族历史叙述与民族认同的建构——以《回部公牍》为中心
摘要: 近代以来,伴随着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也逐步尝试以“民族”为核心重新叙述历史,为族群成员展现本民族的起源、发展历程等,使得民族的现在与过去之间建立起...
13.[会议]
摘要: 黎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黎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不畏强暴的革命精神和反抗剥削与压迫的光荣传统,他们发动过数次反抗历代统治阶级的起义.进入现代以后,在中国共...
14.[会议]
翦伯赞的台湾“番族”考——兼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民族史研究
摘要: 以翦伯赞1947年发表的长文《台湾番族考》为中心,对其关于台湾少数民族的研究作一梳理。在梳理其学术观点时,希望能找到台湾少数民族研究与翦伯赞20世纪三四十年代...
15.[会议]
摘要: 本次会议是近年来中国民族史学界的一次盛会,是从事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学者一次大规模的交流和聚会,参会论文的质量普遍较高,中国民族史的研究队伍不仅不断壮大,而且队伍...
16.[会议]
摘要: 中国民族史学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了,我想借此机会,就民族史研究中的一些理论方法问题,略表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首先,我认为应该进...
17.[会议]
论民族志质量的目标控制——以《北川羌族自治县志(1988-2007)·民族篇》等为例
摘要: 民族志是一个内涵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实际上是关于当地民族情况综合记述的学问。从己出版的志书看,各民族情况千差万别,志书整体布局不尽一格,应当从实际出发,主要反映...
18.[会议]
摘要: 古DNA技术使人们对古人遗骸的研究得以进入分子水平,本文大致介绍古DNA的研究进展,如群体来源和迁徙、群体内部关系、族属辨别.对以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就古DN...
19.[会议]
摘要: 本文拟从文献记载、历史记忆和田野考察几方面相结合来进行讨论.指出白马氐自北周末期失去政权后,不断被挤压、同化,其生存空间不断缩小,最终退缩到平武、九寨沟县、甘...
20.[会议]
摘要: 本文从史料出发,对历史上氐人的一支—白马氐的活动进行尽可能地历史还原,通过对白马氐在汉代的活动地域的考证,寻找汉代以后白马氐不见于史载的原因,并对东汉时期活跃...
1.[学位]
摘要: 中国宗族历史悠久,中国社会也向来注重宗族文化,血脉相连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近代以来,宗族发展跌宕起伏,一度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
2.[学位]
摘要: 叶尔羌汗国(1514-1680)是新疆历史上重要的伊斯兰教政权之一。汗国统治时期,塔里木盆地绿洲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我们...
3.[学位]
摘要:
论文对陕南地区江口、茅坪、西口三个回族镇回民的渊源、迁徙和分布进行初步探究。
绪论部分介绍论文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梳理学界对于陕西回族,以及陕南回族...
4.[学位]
六世纪中叶到九世纪蒙古高原-北亚族群研究——以《通典·北狄》记述族群为中心
摘要: 6世纪中叶-9世纪对中国史而言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它前面魏晋南北朝与后面辽金都为北方民族文献的黑暗时期,相比而言,唐代的文献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唐代中期杜佑所...
5.[学位]
摘要: 辽金人所称的阻卜或阻(革业美)是对当时蒙古语族和一些突厥语族部落泛称。这一时期是蒙古高原部族发展的重要时期,以阻卜为主体的蒙古语族部族势力不断地经历着变迁、演...
6.[学位]
摘要: 匈奴是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活跃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一个草原民族,在历史上有着巨大影响。其被具体记载始于《史记》,之后详略不等地见于诸史籍,较早的史料将其记作“胡”...
7.[学位]
摘要: 善巴所生活的十七世纪后半叶和十八世纪初期是蒙古诸部纷争迭起、群雄逐鹿的年代。自元朝败亡后,蒙古诸部发展于此,内讧仍然是制约蒙古诸部发展的首要障碍。同时,这一时...
8.[学位]
摘要: 少数民族地区集贸市场是民族地区各农村之间、城乡之间商品交换的固定的、持久的(时间、空间与地域上的持久)、自由的场所、民族间文化交流交融的空间,有着悠久的历史与...
9.[学位]
摘要: 朝鲜族是最早参与抗战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延边地区涌现出许多朝鲜族抗日女英雄。延边地区朝鲜族女性受到社会和封建父权制的影响下一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地位,她们认识到女...
10.[学位]
摘要: 伴随东北地区近代化而产生、发展的东北邮政、电信事业从清末民初到光复前期一直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所控制。尤其是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一手把持东北地区的邮政、...
11.[学位]
摘要: 自秦汉两千余年以来,黎族因为海岛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简单的民族关系,得以保留自己独特的社会制度和传统文化,一直到解放前还保持着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以及原始的社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