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英自然灾害社评语篇对比分析
【6h】

汉英自然灾害社评语篇对比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Figures、Abbreviations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Introduction

Chapter 1 Literature Reviews

Chapter 2 Theories and Methodology

Chapter 3 A Contrastive Discourse Analysis of Editorial Commentaries on ND

3.1 Frequency, title focus and length of editorial commentaries on ND

3.2 Frames of editorial commentaries on ND

3.2.1 Thematic structures

3.2.2 Syntactic structures

3.2.3 Rhetorical structures

3.2.4 Conclusions

3.3 Disaster coverage in editorial commentaries

3.4 Functions of editorial commentaries on ND

Conclusion

Appendix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文尝试将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汉英自然灾害社评语篇。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是90年代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它把语言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应用于语篇对比分析,注重不同的文化对语言及语篇的影响。虽然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但已受到各相关学科的重视。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社评,一种正式书面语体,目前国内对社评语篇的对比分析还很少。作者选择了近年汉英媒体语篇中的热点话题——自然灾害——作为选材话题。选取了中美影响最大的两家全国性报纸《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作为数据来源,从最近8年(1998-2005)中搜集到291篇有关15种自然灾害的社评文章,并按照话题对应、数量对应的原则随机抽取了36篇社评,汉英各18篇,建立了对比语料数据库,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对语篇样本进行分析。 本文借鉴了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批评语言学的意识和权力理论,以及传播学的框架理论,认为语篇根植于语境之中,语境影响语篇的生成和解释。语篇能体现出一定的价值观体系,特别是权力关系。语篇的生成过程包含了对信息的筛选和角度的选择,这种框架会影响受众对现实的理解。本文综合了上述理论,采用了功能分析、批评分析和框架分析的方法,对汉英社评语篇样本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目前国内语言学界把框架理论应用于语篇分析的尝试还很少。 本文对比分析的范围包括汉英自然灾害社评的频率分布、话题焦点、篇幅、语篇框架、灾难报道和社评功能,其中语篇框架,灾难报道和社评功能是分析的重点。分析发现,汉英灾难社评有许多共性,但差异也显而易见。 (1)汉英社评的频率分布都是不规则的,主要取决于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强度。汉英社评都更重视国内的灾难,但汉语社评未涉及其他国家的自然灾害,而约1/3的英语社评主要评述国际上的自然灾害。汉语社评的篇幅较英语社评长,平均字数汉语超过英语两倍多。 (2)框架对比分析从主题结构、句法结构、修辞结构三个层面入手,分析了汉英语篇的主题和主题模式、标题结构、句子话题、施动—受动关系、常用修辞手段等,发现汉英自然灾害社评都属于冲突框架和责任框架,但表现各不相同。本文总结出汉语社评的一个主要构架和6种次框架,以及英语社评的两个重要构架和8种次框架。 (3)灾难报道分析主要对比了汉英灾难报道在社评中的不同比重和文体特点。研究发现,英语灾难报道在整篇社评中所占平均比重约是汉语灾难报道所占平均比重的2倍,特别是灾难场面的报道英语社评更多于汉语社评。文体方面汉语灾难报道较笼统,英语灾难报道较详细,多用数字。 (4)社评功能分析发现,汉英社评的语篇功能都是劝说、说明和评价。近90%的汉语自然灾难社评为议论文体,60%以上的汉语社评主要功能是劝说。英语自然灾难社评2/3为说明文体,1/3是议论文体,60%以上的英语社评主要功能是解释。 本文还对汉英自然灾害社评的差异从跨文化角度做了一些探讨,比如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舆论的喉舌作用和监督作用等。但由于篇幅所限,政治文化方面的探讨还不深入,有待研究者展开进一步探讨。此外本文仅对36篇汉英语篇进行了对比分析,以后可以对更多的样本进行更全面的分析。 本论文包括前言、主体部分三章和结论。主体部分第一章是文献综述。它首先追溯了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在国内外的发展,以及媒体语篇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然后介绍了语篇对比分析的两种主要方法,并提出这一领域现存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这一章为本文的研究确定了方向。 第二章介绍了本文研究涉及的理论和方法论。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语境理论,语篇和意识理论,以及框架理论。方法论部分解释了研究的设计、数据搜集和处理,以及研究的局限性。 第三章是对比分析部分,从诸多方面对汉英自然灾害社评语篇样本进行了研究。本章共分四节。第一节总体对比了汉英语篇的频率分布、话题焦点和篇幅;第二节详细分析了汉英语篇的框架及三个结构层面;第三节对比了汉英社评中的灾难报道;第四节分析了汉英语篇的社评功能。每一节除了对比分析,还包括对分析结果的总结和从文化角度所作的探讨。 本文尝试将框架分析这一新的研究方法应用在自然灾害语篇这一新的语域,旨在拓展语篇对比分析的研究范围,揭示社会文化语境对语篇框架结构的影响。希望籍此促进对于汉英社评的理解,促进我国防灾救灾工作的宣传和国际交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