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照顾
发展性照顾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34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儿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086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母婴世界、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河南省护理学会2015重症监护新进展学术会议等;发展性照顾的相关文献由48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永琴、杨倩、林小燕等。
发展性照顾
-研究学者
- 刘永琴
- 杨倩
- 林小燕
- 刘春玲
- 王红
- 于红艳
- 何苗
- 余捷文
- 余静
- 侯怡
- 凌茜
- 刘千玮
- 刘娟
- 刘星
- 叶天惠
- 叶苗
- 吕迎春
- 吴小花
- 周钝敏
- 唐明
- 姜鸿鸿
- 孙晓荣
- 廖树利
- 张倩
- 张敏
- 张敬敬
- 张欢
- 徐丹洋
- 徐秀
- 徐芬
- 徐苹丽
- 时小丁
- 朱丹
- 朱慧云
- 朱红丹
- 李宝倩
- 李秀春
- 李艳平
- 李雪芬
- 杨后华
- 杨小莉
- 杨洁莹
- 杨燕
- 杨雪玲
- 殷倩倩
- 沓小玉
- 焦小英
- 熊晓菊
- 王克铭
- 王曦
-
-
翁小丽
-
-
摘要: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理念对NICU早产儿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瑞金市某医院NICU收治的9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的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研究组早产儿的体重恢复时间、每日睡眠时间、每日进奶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临床结局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护理可有效降低早产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早产儿脑发育和行为神经发育,改善早产儿的临床结局。
-
-
喻巧萍
-
-
摘要:
目的:探究发展性照顾与袋鼠式护理应用于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2例早产儿,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袋鼠式护理联合发展性照顾.对比分析两组早产儿出生时、30 d头围、体重、身长;出生时、10 d后胃泌素水平及住院时间与暖箱内操作次数.结果:出生时两组早产儿头围、体重及身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30 d后试验组早产儿头围、体重、身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d后试验组早产儿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与暖箱内操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与袋鼠式护理应用于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中,可改善早产儿肠胃功能,缩短住院时间,维持生长发育正常,效果显著.
-
-
赵成;
白延霞
-
-
摘要:
目的 探讨发展性照顾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该院进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18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发展性照顾,记录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疗效、肝功能指标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介入治疗14 d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低于介入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活动能力、睡眠质量、营养供给、心理状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展性照顾应用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中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介入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
-
-
-
何静
-
-
摘要:
目的 探讨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乌鲁木齐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新生儿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围术期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体温变化、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用时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1、2 h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体重增加量大于对照组,营养补给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食管闭锁新生儿围术期中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效果良好,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稳定患儿体温,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
-
黄玉兰;
黄晓愈
-
-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早产儿接受发展性照顾对其生长发育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NICU病房收治的胎龄低于37周、出生体质量低于2.5 kg,适于胎龄的早产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发展性照顾,并比较2组早产儿摄入奶量、体质量增长、睡眠时间与住院时间及生长指标.结果:观察组摄入奶量与体质量增长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后30天早产儿身长与体质量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U早产儿接受发展性照顾,可延长睡眠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其生长发育.
-
-
王赟
-
-
摘要:
目的 研究发展性照顾在NICU早产儿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需要选取在NICU住院的早产儿,共计60例,纳入时间段为2020年3月~2020年7月.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组别不同运用的护理对策不同,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发展性照顾,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患儿平均进奶量、睡眠时间、体质量增长速度、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运用发展性照顾的观察组早产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3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为提升早产儿护理效果,此次研究对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结果显示早产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平均进奶量、睡眠时间明显延长,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
龙念
-
-
摘要:
目的:选择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方案,明确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的病历资料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形成两个组别:对照组和观察组.以接受常规护理方法的患儿为对照组(45例),以接受发展性照顾护理的患儿为观察组(45例).需要观察、分析与记录的数据主要是对各项相关指标进行评分,对比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发展性照顾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各项指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两组差异显著.结论:发展性照顾护理方式对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来说护理效果更加明显,各项指标明显好转,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建议推广.
-
-
刘晓萌
-
-
摘要:
目的:分析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中的应用.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中选取5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模式)均为26例,比较治疗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睡眠时间更长,体重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更短,不良反应率更低(P<0.05).结论:对NICU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能减少不良反应、促进小儿发育.
-
-
邓露;
武兆磊
-
-
摘要:
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发展性照顾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3月-2020年5月收治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受护理的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试验组在传统护理模式基础上采用发展性照顾.比较两组住院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每日喂奶量高于对照组,而平均住院时间、正常体重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发展性照顾应用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不仅能降低早产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而且有助于保障其正常发育.
-
-
张素果
- 《河南省护理学会2015重症监护新进展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系指胎龄>28周而未满37周,出生体重不足2500g,身长不足47cm的的活产新生儿.随着新生儿科学的发展,使得更多早产儿生存率不断提高,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我们的工作已不仅仅是保住患儿的生命,更重要的是保证活下来的早产儿能有优质的预后.因为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和发展性障碍,另外加上照顾环境及照顾者的差异,更加深了早产儿的问题.我院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9例早产儿,运用早产儿发展性照顾的护理措施.工作中努力改变早产儿所处的环境,尽可能减少因医疗环境过度刺激而受到的伤害,促进早产儿生存发展及自我协凋能力,提高患儿生存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促进其发育,发展性照顾在 本院已取得较好效果. 早产儿发展性照顾提升了护士自身的人文修养,而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对早产儿的护理水平。在医护人员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环境的控制及鸟巢的应用、合理喂养、爱心抚触、精心护理及出院后延续性发展性照顾,使受试早产儿均能顺利适应外界环境,顺利出院且现在健康状况良好说明该方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
金迪
- 《河南省护理学会2015重症监护新进展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早产儿在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等方面与足月儿相比较差,尤其是对于NICU中的早产儿更应给与特殊的护理,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其发展性照顾理念也被应用于新生儿的临床护理之中.可采取非营养性吸吮、模拟子宫环境鸟巢式护理、新生儿抚触等护理措施.早产儿发展性照顾是以人为中心,在护理中充分考虑环境刺激等因素对早产儿的影响,,发展性照顾护理理念的运用是NICU的医护人员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未来早产儿护理的全新发展模式,有效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
-
吕彬
-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由于早产儿出生后体重较轻,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系统而完善的护理—早产儿发展性照顾,对于早产儿身体健康的恢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产儿从子宫内环境提前分娩子宫外环境,出生后不适应外界的光线、声音、疼痛等,早产儿情感发育要求得不到满足,易发生焦虑、急躁等情绪,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发展性照顾从仿生学角度满足了早产儿舒适、安全与归属的需要,完善了人性化服务理念.在采用"鸟巢式护理"的同时,施以轻柔的抚触护理,同时播放舒缓的音乐,在处处体现出母爱般的关怀下,消除对早产儿不利的生长因素,使早产儿尽快恢复健康.经过研究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恢复健康的时间及住院天数都比对照组短,吃奶量也多,睡眠质量也好.表明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有利于早产儿尽快恢复健康,促进生发发育,提高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