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双侧乳腺癌

双侧乳腺癌

双侧乳腺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82504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健康必读(下旬刊)、基层医学论坛、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0年全国内分泌外科进展高峰论坛、第四届全国肿瘤诊疗新进展及新技术学术会议、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乳腺疾病学术研讨会等;双侧乳腺癌的相关文献由29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勤、杨伟明、郑琳等。

双侧乳腺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82504 占比:99.97%

总计:482625篇

双侧乳腺癌—发文趋势图

双侧乳腺癌

-研究学者

  • 刘勤
  • 杨伟明
  • 郑琳
  • 亓发芝
  • 任宇
  • 刘东举
  • 厉红元
  • 吴凯南
  • 周梅
  • 姜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伟; 何山; 李焰; 李燕茹
    • 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全新《2020全球癌症报告》^([1]),乳腺癌已超越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新发病例数为226万。随着诊疗水平的发展及人们对疾病防患意识的提高,乳腺癌患者预后得以改善,生存期延长的同时对侧乳腺癌发生率却呈增加趋势。1921年Kilgore首次报告双侧原发性乳腺癌^([2]),此后相关研究报告逐渐增多,双侧乳腺癌的发病率占所有乳腺癌的2%~12%^([3])。
    • 摘要: 浙江省肿瘤医院首创"放疗服"近日,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放疗科副主任王跃珍展示了自己为患者量身定做的"放疗服"。她在原本服装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为双侧乳腺癌患者、右侧乳腺癌患者、左侧乳腺癌患者设计了3款不同形式的"放疗服"。据了解,目前这样的"放疗服"王跃珍总共定制了30件,邀请患者试穿。四川省人民医院淋巴水肿康复门诊开诊近日,四川省人民医院淋巴水肿康复门诊开诊,淋巴水肿会造成肢体沉重、僵硬和皮肤纤维化、硬化、反复感染.
    • 陈景森; 张文夏; 李欢; 熊志毅; 王恩礼
    • 摘要: 目的评价全数字钼靶在临床上检测同时性双侧原发乳腺癌的准确率,探讨其在同时性双侧原发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6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12例同时性双侧原发乳腺癌患者,所有病例均行全数字钼靶X线摄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术后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结果总检出灵敏度:全数字钼靶诊断的灵敏度为83.3%,超声和MRI检查的灵敏度分别为54.2%、45.8%,与全数字钼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原发癌的检出灵敏度:全数字钼靶诊断的灵敏度为83.3%,超声和MRI检查的灵敏度均41.7%,与全数字钼靶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的结果表明,未发现漏诊的对侧乳腺癌患者。结论全数字钼靶对双侧原发癌中较早期的一侧及第二原发癌的检出率均高于超声及MRI检查,能够更早更准确地发现病灶。
    • 龙佳丰; 雷正武
    • 摘要: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PBC)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提高和乳腺癌预后的改善,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这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探讨,其中该疾病的病因、诊治、预后及预防是研究的重中之重.为了解BPBC的危险因素,预测不同人群的发病风险,从而指导其治疗、预后及预防,该文回顾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对BPBC的病因、临床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等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性阐述.
    • 汤镇榕; 王义华; 杨珞; 陈玲; 张英子; 屈驰; 刘胜春
    • 摘要: 目的 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breast cancer,BBC)是指在同一患者的双侧乳腺中发生的乳腺恶性肿瘤.根据两侧原发和继发肿瘤被确诊的时间间隔,BBC可分为同时性乳腺癌(synchronous breast cancer,SBBC)和异时性乳腺癌(metachronous breast cancer,MBBC).随着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的逐渐标准化,目前常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使用,不仅可以对较大或局部晚期肿瘤进行降期降级,而且也可以同时评估肿瘤对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以便优化化疗方案.目前已有大量文献及共识指出,在单侧乳腺癌(unilateral breast cancer,UBC)患者中,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大小、生物标志物、肿瘤类型等的改变均对患者预后有影响,但是在双侧乳腺癌患者中对此认识知之甚少.本研究即探讨了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接受NAC治疗前后的双侧乳腺癌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与NAC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的126例确诊为双侧乳腺癌的患者,根据Chaudary等人的诊断标准分为两组(即SBBC和MBBC)(SBBC n=59;MBBC n=67).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组织切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的表达水平,并对入组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数据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相关双侧乳腺癌病人特征与NAC后病理缓解及预后的关系(CR+PR+pCR).结果 在接受了NAC的SBBC患者中,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Ki67和P53水平的降低与延长生存期呈正相关,然而,ER、PR和HER2的降低与延长生存期呈负相关.另外,肿瘤类型和分子亚型的变化也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时间.结论 NAC治疗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Ki67、P53、ER、PR、HER2的改变影响着患者预后.这些结论可能对BBC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 王庶
    • 摘要: 乳房重建手术已逐渐发展为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近些年,随着乳房重建手术数量的增加,双侧乳房重建手术(bilateral breast reconstruction,BBR)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而预防性乳腺切除术和双侧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是双侧乳房重建手术增加的主要原因.本文将就BBR的临床指征、重建方式、手术并发症和远期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
    • 徐佩佩; 孔令非
    • 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对乳腺癌认识水平的提高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延长了乳腺癌患者生存期,但也导致了对侧乳腺癌发生率的增加.该文从双侧乳腺癌的诊断、危险因素、治疗和预后等对其进行综述,旨在了解双侧乳腺癌的易感因素,从而预测其发病风险,指导其治疗、评估及预后.
    • 史玉静; 郑海伦; 鞠孟阳; 胡晓伟; 李金凯; 王沛沛; 李彩虹; 昌志刚; 孙新臣; 李顺梅
    • 摘要: 目的:对比双侧乳腺癌术后放疗的不同治疗技术下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8例接受根治或者改良根治手术后的双侧乳腺癌患者,利用三维适形调强治疗系统为每例患者设计两种放疗方案.IMRT方案:设计10个野照射;VMAT方案:双侧胸壁同时进行两个Arc双弧照射.根据DVH图得出PTV的Dmean、V95%、V107%、V110%,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及正常组织(肺和心脏)受量体积差异来比较两种治疗技术.结果:两种治疗技术均能满足处方需求.靶区覆盖率都归至95%时,IMRT计划中PTV的Dmean优于VMAT计划中靶区的Dmean(P=0.04).但是VMAT计划的V95%比IMRT提高了2.7 cm3(p=0.02),而V107%和V110%分别减少了2.93和0.05 cm3,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0.03).而且,在计划HI和CI方面,VMAT计划比IMRT计划更好(P=0.03,0.05).危及器官肺的参数:相较于VMAT计划,除了V5高于IMRT计划以外,其余参数均低于IMRT计划;而心脏的参数VMAT除了V40以外其他的所有参数均高于IMRT计划,但是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IMRT技术,VMAT计划靶区剂量分布更均匀,靶区和肺等受量优于IMRT计划,心脏的受量差于IMRT技术,但是仍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对于根治术后的双侧乳腺癌患者,使用VMAT双弧计划设计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收益.
    • 张磊; 李浦; 杨一威; 翁邓胡; 方敏; 邵凯南; 郑士明
    • 摘要: 目的:拟利用双射野中心及固定钨门限定射野范围方式分别设计双侧乳腺癌的容积弧形旋转调强及三维静态调强放疗计划,并对两者放射治疗计划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此放疗技术在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8例确诊且进行放疗的双侧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利用RayStation v4.5系统,基于Trilogy加速器参数分别设计两种固定射野的调强计划:双射野中心容积旋转调强(D-VMAT)、双射野中心三维静态调强(D-sIMRT).肿瘤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为5 000 cGy/25f,要求双侧乳腺靶区PTV-L、PTV-R均至少95%以上的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及计划系统的Clincalgoal工具比较两者剂量分布、靶区剂量的均匀性及适形性和心脏、双肺、肝脏、脊髓等重要危及器官的剂量差异.结果:两种双中心固定射野的调强计划均可以满足双侧乳腺肿瘤靶区的处方剂量,同时重要器官的剂量满足临床放疗医师限定标准.D-VMAT计划在剂量均匀性指数(HI)及靶区适形度指数(CI)方面均优于D-sIMRT计划(P<0.05).两者在心脏V20、肝脏V5和Dmean以及脊髓Dmax保护上并无明显差异.D-sIMRT与D-VMAT计划在全肺的剂量上相比较,后者可以显著降低全肺区域的剂量受量,V5(47.9%±4.6% vs 42.2%±3.9%,P=0.001)、V20(22.9%±6.7% vs 17.5%±4.3%,P=0.021)、V30(15.7%±.8%vs 11.7%±3.6%,P=0.031)、Dmean[(1 222.5±246.7) cGy vs(1 009.5±161.3)cGy,P=0.009],且能更好降低心脏的平均剂量(P<0.05);机器跳数MU为(1 177±311 vs 908±130,P=0.036).结论:双射野中心及限定射野钨门技术的调强计划均可以满足双侧乳腺癌的临床放疗实施,同时D-VMAT计划可给予靶区更好的剂量均匀性及适形性,降低心脏和肺放疗损伤剂量以及提高治疗效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