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原穴

原穴

原穴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吉林中医药、上海针灸杂志、世界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中国针灸学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等;原穴的相关文献由32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维波、陈以国、刘婷婷等。

原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92.25%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5.63%

专利文献>

论文:3 占比:2.11%

总计:142篇

原穴—发文趋势图

原穴

-研究学者

  • 张维波
  • 陈以国
  • 刘婷婷
  • 古菲菲
  • 宋媛媛
  • 李晓陵
  • 李朝政
  • 王燕平
  • 赵朋娜
  • 丁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朋娜; 古菲菲; 李朝政; 王燕平; 宋晓晶; 张维波
    • 摘要: 目的:测算健康人十二经原穴经皮二氧化碳释放率(TCER)及其左右失衡度(IBD-LRM)、表里失衡度(IBD-EIM)、手足失衡度(IBD-HFM),为经络诊断奠定基础。方法:使用激光多普勒及经皮氧分压监测仪测量30例健康受试者十二经原穴的经皮二氧化碳分压曲线,用MATLAB程序对该曲线最小值之后的一段线性曲线进行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以拟合直线的斜率作为TCER,再分别计算3种失衡度IBD-LRM、IBD-EIM和IBD-HFM及失衡度绝对值。结果:1)十二经TCER IBD-LRM均值为(-0.71±8.00)%,左右侧TCER分别为(2.21±0.56)和(2.24±0.59)mm Hg(1 mm Hg=0.133 kP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BD-LRM绝对值在(14.04±9.66)%至(40.63±23.36)%之间,均值为(25.86±6.40)%。2)IBD-EIM均值为(-6.18±14.35)%,表里经TCER均值分别为(2.18±0.61)和(2.27±0.59)mm Hg/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BD-EIM绝对值在(20.26±14.82)%至(58.37±20.19)%之间,均值为(38.50±8.64)%。3)IBD-HFM均值为(13.63±16.93)%;手足同名经的TCER均值分别为(2.35±0.63)mm Hg/s和(2.10±0.64)mm Hg/s,手经显著高于足经(P<0.05);IBD-HFM绝对值在(26.68±20.69)%到(56.55±18.29)%之间,均值为(41.12±7.19)%。结论:健康人十二经原穴左右侧的TCER十分接近,表里经之间也比较接近,但手经高于足经;TCER的左右失衡度较小,表里失衡度和左右失衡度较大。
    • 董有康
    • 摘要: 太渊穴又称太泉、大泉、天泉、鬼心,是手太阴肺经的重要穴位之一。太渊穴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和五输穴中的输穴,又是八会穴之一的脉会,因其是脉气大会之所,博大而深,故名太渊。原穴是脏腑原气留止的部位,肺原于太渊,意思是肺经的原气留止于太渊穴。输穴是五输穴井、荥、输、经、合穴之一,是经气由浅入深,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肺输于太渊,意指肺经的经气在太渊穴处由浅入深,渐渐变盛。
    • 朱佳敏; 黄水花; 许金森; 潘晓华; 罗来; 徐芳媛
    • 摘要: 经脉脏腑相关是中医经络学说的核心理论之一,关于其机制的研究是经久不衰的热点.原穴作为特定穴之一,为经脉中脏腑原气循行所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故其与经脉、脏腑的关系都十分密切.文章通过对相关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的整理,分别总结了原穴与相应脏腑对应关系的形成过程、原穴与脏腑原气的关系以及原穴与脏腑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而分析从原穴角度探讨经脉脏腑相关的可行性.最后提出注重文献研究、结合现代技术和关注穴位组合的研究思路,以期为今后经脉脏腑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另一个角度.
    • 王镜宇; 朱永政; 贾仰理; 贾红玲; 张永臣
    • 摘要: 目的:探析阳谷主治优势病症与腧穴配伍规律。方法:1949年10月前以《中华医典》(第五版)、民国期刊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为主要检索源,1949年10月后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为主要检索源,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阳谷穴数据库,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探析阳谷主治优势病症及腧穴配伍规律。结果:1949年10月前单穴及配伍主治优势病症分别为11、13种,均以内科病症为主;配伍腧穴136个,关联规则分析显示阳谷与腕骨、合谷、阳溪、液门等穴联系紧密,聚类分析筛选出5类高频配伍腧穴组合。1949年10月后单穴及配伍主治优势病症分别为4、6种,见于内科、骨伤科等;配伍腧穴111个,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其与阳溪、阳池、合谷、外关等穴联系紧密,聚类分析选出3类高频配伍腧穴组合。结论:阳谷主治病症以内科病症为主,且在骨伤科、耳鼻喉科具有独特优势;配穴方面,多配伍原穴、五输穴;配穴归经以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为主。
    • 代宇杉; 司林阁; 吕玉兰; 陶雪; 赵蕾; 顾力华
    • 摘要: 原络配穴法是以原、络穴配伍使用为基础,可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对互为表里脏腑经络的多种病证具有协同调节作用,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如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疾病等;还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等,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原络配穴法的相关机制研究尚有不足,通过查阅古代典籍及大量文献,归纳原、络穴的作用及其配伍使用的原理,总结原络配穴法在多个系统的临床应用特点,为原络配穴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窦杰; 邹勇; 史欣莹; 纪睿
    •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手三阳经原络配穴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4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电针治疗,治疗组在电针基础上加用手三阳经的原络配穴治疗.比较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分和Brunnstrom分级.结果 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FMA评分、MBI评分和Brunnstrom分级均升高,且治疗组FMA评分、MBI评分和Brunnstrom分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传统针灸取穴比较,原络配穴法体现了针灸穴位的特异性,发挥了良好的近治作用和阴阳并补的全身调节作用,能够更有效地修复神经缺损,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 姜楠
    • 摘要: 现代人不良饮食习惯多,加上运动量少,便秘已成为常见病和高发病。长期服用通便药物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中医按摩法--捻压“虎口”,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便秘。“虎口”是手背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部位,其正中间为合谷穴,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
    • 赵晓敏; 陈叶
    • 摘要: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联合针刺原穴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糖尿病胃轻瘫脾胃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2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基础治疗及健康宣教.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升阳益胃汤联合针刺原穴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治疗2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血浆胃泌素及胃动素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胃泌素含量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血浆胃泌素含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血浆胃泌素含量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胃动素含量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血浆胃动素含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组患者血浆胃动素含量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升阳益胃汤联合针刺原穴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脾胃气虚证,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明显纠正患者血浆胃泌素与胃动素紊乱的状态,疗效显著.
    • 顾继昱; 佘月凡; 卢梦叶; 许欣蕾; 徐天成
    • 摘要: 目的:通过对《针灸甲乙经》等针灸古籍的数据挖掘寻找表征原穴定量差异的指标.方法:借助图论建立穴位-主治症状的复杂网络,通过度值计算、佩奇排名算法等得出十二原穴的拓扑学指标差异,并探讨差异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结果:在表征原穴的定量差异中,佩奇排名比度值计算更具备显著差异,并可联系相应的时代背景特征.结论:基于图论的十二原穴拓扑参数变化,为在临床研究中定量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穴位的重要程度提供思路,为针灸数字化、智能化提供具体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