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堡油田
南堡油田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工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6030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学报、中国矿业、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中国石油学会2010年物探技术研讨会等;南堡油田的相关文献由339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宽亮、卢淑芹、付兴深等。
南堡油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030篇
占比:99.26%
总计:16150篇
南堡油田
-研究学者
- 朱宽亮
- 卢淑芹
- 付兴深
- 冯京海
- 谢占安
- 鲁娟党
- 刘淑华
- 吴艳
- 李楠
- 王在明
- 陈金霞
- 刘建武
- 刘萱
- 周岩
- 张国栋
- 张文林
- 张杰
- 徐小峰
- 徐波
- 李睿
- 沈付建
- 王峰
- 王政军
- 王荐
- 郑华
- 马水龙
- 任倩倩
- 伍志敏
- 刘京
- 刘平礼
- 刘瑞杰
- 吴均
- 吴彬
- 吴晓红
- 吴鑫
- 吴鹏
- 姜薇
- 崔海弟
- 廖保方
- 张宗和
- 张林
- 徐吉
- 徐同台
- 徐向雲
- 徐美香
- 曲丽丽
- 朱光有
- 朱宏博
- 李丹
- 李健
-
-
林伟强;
曲丽丽;
朱露;
冯林平
-
-
摘要:
南堡油田M区是冀东油田的主力注水开发区块,目前已进入中含水阶段,主体区域注水效果显著,局部区域受井间砂体连通性认识不清的影响,注水效果不明显,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较低。准确判定井间的砂体连通性,对于完善该区注采井网,提高采收率意义重大。该区砂体横向变化快,纵向砂体层数多而薄,叠置关系复杂,井间砂体连通认识难度大。针对这个问题,通过地质、地震、测井、油藏等多学科综合技术来判定井间砂体连通性,其中包括地震相技术、地震属性技术、地震反演技术、油藏动态分析技术等。井震藏结合的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该区的井间砂体连通性判定,并在开发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研究成果提高了该区井间砂体连通性判定的准确率,为指导该区的油藏开发调整提供了有利依据,对同类型油藏的井间砂体连通性判定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
-
林伟强;
张林;
李光帅;
黄鹏;
曲丽丽;
路梓铭
-
-
摘要:
新井产量在南堡油田总产量的占比较重,产能建设对于南堡油田的稳产上产意义重大。南堡油田开发程度较高,但由于断层极其发育,构造复杂,储层多变,新井部署难度较大。通过对各种开发地震技术的分析,并结合南堡油田的实际地质情况和目前主要存在问题,明确了适合的地震构造解释技术和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等开发地震技术。其中,以低级序断层解释技术和微构造识别技术为主的精细地震构造解释技术,以地震属性技术和地震反演技术为主的精细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南堡油田的井位优选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
刘彝;
吴均;
宋颖志;
刘京;
于洋洋
-
-
摘要:
针对南堡4-3区东二段低渗透油藏注水井注入压力高、欠注严重、常规酸化有效期短等问题,研究应用了JDZC季胺盐双子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工艺,通过室内实验表明,120°C下该体系与南堡4-3区东二段油藏原油的界面张力可达到10^(-2)~10^(-3)mN/m数量级,能够将岩石表面由强亲水转为弱亲水,且能有效防止黏土膨胀,岩芯驱替降压实验表明,经过JDZC活性增注剂处理后,驱替前后降压率达到30%以上。现场24口井应用结果表明,现场实施有效率为94%,注水井初期注水压力平均下降9.4 MPa,有效期超过200 d,平均单井增注超过2×10^(3) m^(3),改善了南堡油田低渗透油藏注水难题。
-
-
郭明红;
张克正;
吕东华;
来东风;
王保军;
徐文光;
刘艳;
李秀妹
-
-
摘要:
冀东油田南堡2号构造2-27区块东三段发育多套火成岩,裂缝和孔洞发育,承压能力低,同井段深灰色泥岩坍塌压力高,安全密度窗口极窄,尤其是大斜度井垮塌与井漏矛盾异常突出,极易引发多重事故复杂。南堡27-平201井实钻过程中发生多次井漏,其中钻至井深4574 m发生钻井液失返后,进行2次桥接堵漏效果不佳,综合分析井下情况采用两段式桥堵增效技术,第一段堵漏浆以中细颗粒为主,辅助3%固结材料,实验结果显示加入固化剂后堵漏浆具备安全可泵性,堵塞层更致密,内摩擦力可提高6倍,第二段优选抗高温三角锥形树脂颗粒,充分发挥其易进入、易滞留、抗返排的特点,施工过程采取平推堵漏工艺,一次堵漏成功,后续施工未发生复漏。
-
-
王昊
-
-
摘要:
南堡油田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断块小、岩相变化大,开发方案频繁调整,受地质和工程多重因素影响,套管损坏现象日趋严重,截止2021年底,套损井占全部油水井比例的5.6%,由于套管损坏导致年产能下降近1.7万吨,套管损坏增加了油田稳产难度,减少油田开发效益,已成为制约油田发展的一大难题。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套管损坏机理,研究不同类型套损井的治理对策,提高套损井治理成功率。运用统计分析法,确定了非均质地应力、泥岩蠕变、地层出砂是造成南堡油田套损的主要原因,提出在完井过程、作业工程、生产过程的套损预防措施,总结了机械整形、取换套、膨胀管补贴等几项关键的套损井治理技术,对于油田后续套损井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
赵金龙
-
-
摘要:
传统采出水处理工艺的水质主控指标虽满足注水需求,但仍存在细菌数量超标、溶解氧腐蚀等问题,对注水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存在着VOCs超标排放的潜在环保风险.因此采用隔绝空气的方法来控制溶解氧腐蚀,压缩系统停留时间的方法来控制细菌数量,从而确保出水水质、保证注水效果,是未来油田采油水处理的重要方向.通过对全密闭短流程工艺核心设备的技术原理、采出水处理方案优选、工艺流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形成了一套满足不同水质需求的采出水处理工艺体系.目前全密闭短流程采出水处理工艺已在南堡油田NP2-3LP采出水处理站中应用,不仅满足了注水开发需求,也为该工艺在其他区块的推广应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
-
万涛
-
-
摘要:
在地震、测井和地质录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断层活动性和封闭性的定量评价、波阻抗储层反演等方法,对渤海湾盆地南堡油田中浅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系东营组一段、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是南堡油田中浅层的主要富集层系,以构造油气藏为主,总计发育23条油源断层,油源断层控制中浅层油气藏在平面上的宏观分布。研究区馆陶组局部发育火成岩,厚值中心达400 m,火成岩的发育有利于油气垂向和侧向封堵,火山岩厚度与断距的配置关系是造成油气在纵向上差异分布的主控因素。泥岩涂抹作用和断层面两侧岩性的对置关系对油气保存起重要作用,形成断层侧向封堵的条件为SGR 40%,油气在砂岩–泥岩对置或砂岩–火山岩对置的有利圈闭中富集,波阻抗异常高的储层油气显示情况较好。基于南堡油田中浅层油气成藏要素分析,指出南堡4号构造带、南堡2号构造带东部和南堡3号构造带是下步有利勘探区。
-
-
马海云;
胡勇科;
邱元瑞;
武海栋
-
-
摘要:
南堡油田诸多探井在钻探过程中,深部地层发生井壁失稳坍塌,无法实现勘探目的.结合油基泥浆的作用机理与技术特点,研究并构建了环保型可重复利用的类油基钻井液体系,并与油基钻井液膜效率、反渗透等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室内研究以及在南堡油田深层大斜度井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类油基钻井液体系具有与油基钻井液相近的优异性能,具备良好的井壁稳定和油层保护效果,为南堡油田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
-
薛成
-
-
摘要:
针对南堡油田注水开发油藏特点以及开发现状,在提液可行的前提下,利用油藏工程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对提液时机、提液幅度、合理注采比进行了研究,认为南堡油田注水开发油藏在含水达到70%~80%时提液,且提液幅度2~3倍最佳,合理注采比1.0~1.1之间.矿场实践表明南堡油田注水开发油藏通过提液能有效提高油井产量,2020年共实施29井次,井口累增油1.0万t.
-
-
-
-
许廷生
- 《第四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针对南堡油田古潜山上覆地层岩性复杂、储层渗透性差异大,钻进速度慢,钻井过程中易发生井壁坍塌、井漏,井身结构设计复杂等问题,在地层岩性特征、储层孔隙结构等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开展了井身结构优化、优快钻井技术、欠平衡钻井技术、高温低固相钻井液体系等配套钻井技术的研究,进一步优化了井身结构,加快了钻井速度,有效发现和保护了油气层,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将为南堡油田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
-
-
-
刘萱;
谢占安;
张国栋;
翟瑞国
- 《中国石油学会2007年成都物探技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南堡凹陷属富油气凹陷,储层类型多,纵向上发育多套含油层系,横向上储层变化大,如何寻找一种高效科学的储层研究配套技术是南堡油田勘探开发面临技术难题之一。为此,在大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基础上,以叠前地震属性和叠前地震反演为手段,开展了油气藏地震识别和预测,形成以层序地层学为地质约束,以叠前地震信息为载体,以测井资料为桥梁,以综合地质和地球物理解释为核心,以突出储层和含油气性为目标的精细地震描述配套技术。通过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了测井资料岩石物理模拟、AVO正演模拟、弹性参数反演和储层、流体识别等关键技术,形成了富油气凹陷储层描述配套技术。在南堡油田1、2号构造的勘探过程中取得了初步效果,为推广该项技术奠定了基础。
-
-
廖保方;
王群会;
郑家朋
- 《中国石油学会第12届三省一市环渤海浅(滩)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交流年会》
| 2007年
-
摘要:
通过南堡油田3口高效水平井的实施,基本形成了低井网控制程度下砂岩油藏水平井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体系,即低井网控制程度下的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动态建模与实时部署优化技术、低井网控制条件提高油层钻遇率的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强敏感性储层全过程油层保护技术、大位移、长水平段水平井高产高效完井技术、海洋敏感环境下高气油比井的安全、高效、长效举升技术,为南堡油田水平井整体开发提供了技术储备。
-
-
刘淑华;
张宗和;
刘建武;
付兴深;
张文林
- 《中国石油学会2007年成都物探技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南堡地区东一段为主力油层,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砂岩储层声波测井曲线不能反映储层特征,常规反演储层预测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在南堡油田加快勘探阶段,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办法预测储层分布规律。通过综合分析岩性、测井、测井解释成果等资料,对自然伽马、电阻率、密度等多条测井曲线与岩性对比,利用交汇图进行测井敏感性分析,对优选的测井曲线应用strata中emerge模块进行数理统计拟合,得到反映砂岩储层特征的伪声波曲线,用测井约束方法预测了东一段砂体展布规律,在南堡油田的勘探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
谢占安;
郭爱华;
朱宏博;
付兴深
- 《中国石油学会2007年成都物探技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南堡凹陷地下构造复杂,以往的叠后分块处理资料难以进行南堡全凹陷统一的对比解释,难以对区域构造进行更准确的整体评价。为此,在该区开展了大面积三维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研究,介绍了叠前时间偏移的基本原理,三维连片配套处理技术及进行叠前时间偏移的关键技术,对该方法在南堡凹陷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利用大面积三维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得到了高品质的完整的全凹陷三维地震数据体。
-
-
谢占安;
郭爱华;
朱宏博;
付兴深
- 《中国石油学会2007年成都物探技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南堡凹陷地下构造复杂,以往的叠后分块处理资料难以进行南堡全凹陷统一的对比解释,难以对区域构造进行更准确的整体评价。为此,在该区开展了大面积三维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研究,介绍了叠前时间偏移的基本原理,三维连片配套处理技术及进行叠前时间偏移的关键技术,对该方法在南堡凹陷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利用大面积三维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得到了高品质的完整的全凹陷三维地震数据体。
-
-
谢占安;
郭爱华;
朱宏博;
付兴深
- 《中国石油学会2007年成都物探技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南堡凹陷地下构造复杂,以往的叠后分块处理资料难以进行南堡全凹陷统一的对比解释,难以对区域构造进行更准确的整体评价。为此,在该区开展了大面积三维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研究,介绍了叠前时间偏移的基本原理,三维连片配套处理技术及进行叠前时间偏移的关键技术,对该方法在南堡凹陷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利用大面积三维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得到了高品质的完整的全凹陷三维地震数据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