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世界时
协调世界时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55篇,主要集中在天文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54559篇;相关期刊39种,包括创新时代、玉溪师范学院学报、数学小灵通:小学5-6年级版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学术交流大会、第十九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2005年中国合成孔径雷达会议等;协调世界时的相关文献由117位作者贡献,包括董绍武、武文俊、广伟等。
协调世界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4559篇
占比:99.72%
总计:54713篇
协调世界时
-研究学者
- 董绍武
- 武文俊
- 广伟
- 张继海
- 胡昌军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侯雷
- 刘军良
- 吴海涛
- 宋文霞
- 张清莲
- 李素文
- 欧阳波
- 温逸思
- 王正明
- 胡永辉
- 蔡志武
- 袁海波
- 陈正慧
- 陈洪卿
- 韦民红
- A.
- Borcherdt
- C.
- D.
- Dreger
- Hardebeck
- Hellweg
- Hetcher
- J.
- Ji
- Johnston
- L.
- Langbein
- M.
- Murray
- Nadeau
- R.
- Rymer
- Treiman
- 于航
- 云恩学(文/图)
- 何劲耘
- 倪广仁
- 刘基余
- 刘文祥
- 刘晨帆
- 刘景世
- 刘民
- 卢敬叁
-
-
于航;
张磊;
宋文霞;
王玉琢
-
-
摘要:
原子钟组集成技术广泛应用于计时系统中,以保持原子时标的准确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相同环境下的原子钟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原子时标性能。从原子钟组与其协方差矩阵的相关性出发,考察了相同环境因素对原子钟频率特性的影响,基于正则化理论设计了一种原子钟组加权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铯钟组,实验表明有效降低了原子钟组的输出频率不稳定性。
-
-
-
-
摘要:
在法国巴黎闭幕的第27届国际计量大会上,与会代表通过一项决议,决定最迟不晚于2035年不再引入闰秒。闰秒是什么?将何去何从?1什么是闰秒为确定时间,世界上有两种常用的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的世界时(UT)和基于原子振荡周期的国际原子时(TAI)。由于两种测量方法不同,随着时间推移,两个计时系统结果会出现差异,因此有了协调世界时的概念。协调世界时以国际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世界时。1972年的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当国际原子时与世界时的时刻相差达到0.9秒时,协调世界时就增加或减少1秒,以尽量接近世界时,这个修正被称作闰秒。
-
-
-
刘民;
孙毅;
古兆兵;
高玉平;
张升康
-
-
摘要:
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电磁计量专业委员会Commission A准备提交2020年关于UTC连续的问题提案,草案征求意见期间,URSI中国委员会的电磁计量委员会表达了反对意见,引起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引发了关于UTC是否继续闰秒的再讨论,这里揭示了UTC闰秒和时间连续性问题的本质,介绍了支持和反对取消闰秒的双方观点,比较了URSI声明的初稿和最终稿,中国的反对意见对国际组织的提案和国际时间规则的修订产生了重要影响.
-
-
杨玉婷;
刘晨帆;
蔺玉亭;
李国俊
-
-
摘要:
介绍了近十五年来我国守时系统取得的进展.从历年指标来看,我国守时系统频率稳定度提高较快,目前地方协调世界时[UTC(k)]与世界协调时UTC保持在±5 ns以内.为进一步寻找与国外先进守时系统的差距,利用国际计量局(BIPM)公布的全球守时实验室相关数据,将我国守时系统UTC(k)的时间稳定度、频率稳定度、控制精度等性能指标和在国际原子时(TAI)计算中的贡献权重与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PTB)、美国海军天文台(USNO)、俄罗斯国家计量院(SU)等守时实验室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性能指标方面,我国守时系统UTC(k)与国外先进守时实验室相当;我国UTC(k)在TAI计算中权重为7%以上,仅次于美国海军天文台、俄罗斯国家计量院.
-
-
杨志强;
梁坤;
张爱敏;
袁小迪;
宋文霞
-
-
摘要:
研究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接收机(SDR)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技术(TWSTFT),该技术能明显降低卫星双向比对中的测量噪声,与基于卫星时间调制解调器(SATRE)的TWSTFT相比,SDR TWSTFT表现出更优良的性能.在基于AM22通信卫星的亚洲—欧洲卫星双向比对链路中,NIM与俄罗斯计量院(SU)之间的SDR TWSTFT结果相对于SATRETWSTFT得到明显改善,增益因子的平均值为2.0;同时,NIM-SU SDR链路也是全球第一条周日变化误差得到明显改善的长基线洲际SDR TWSTFT链路.分析了基于ABS-2A通信卫星的SDR TWSTFT和SATRETWSTFT时间稳定度计算结果,结果表明SDRTWSTFT对短期链路噪声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
-
-
张健;
董绍武;
武文俊;
王威雄;
郭栋;
袁海波
-
-
摘要:
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共视时间比对技术一直是全球守时实验室参与协调世界时(UTC)计算的重要手段之一.为进一步改善共视时间比对的各项性能指标,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和日本情报通信研究院(NICT)两个守时实验室各自的多台接收机,基于多接收机组合技术原理,依据接收机性能,采用等权和非等权两种不同的加权方式对GPS共视接收机进行组合,构建NTSC和NICT各自的多接收机系统,进行多接收机系统共视时间比对,并对两种组合方式的比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两种组合方式均能改善共视时间比对性能,但采用非等权组合方式比对结果的标准偏差(STDEV)值为0.954 ns,优于等权组合的0.987 ns,非等权组合方式的天稳为4.6×10-15,也优于等权组合的5.4×10-15.
-
-
武文俊;
姜萌;
王翔;
张继海;
广伟;
董绍武
-
-
摘要:
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是目前最准确的远距离时间比对方式之一.多年以来,卫星双向一直是利用硬件调制解调器来开展工作.在国际时间频率咨询委员会卫星双向工作组的组织下,全球主要时间实验室于2016年发起了基于软件接收机的卫星双向时间比对试验.2016年8月,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与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开通了第一条欧亚间基于软件接收机的卫星双向时间比对链路.通过对基于软件接收机的卫星双向时间比对进行测试与标定,结果表明:该时间比对方式的频率相对稳定度和时间稳定度分别可以达到1×1 0-'/d和1 ns,其链路总不确定优于1.6ns.最后将该链路与基于硬件调制解调器的卫星双向时间比对进行比较验证,二者结果互为一致.
-
-
张继海;
董绍武;
袁海波;
广伟;
宋会杰;
章宇
-
-
摘要: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完善,现已开始向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基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和中国台湾中华电信两个守时实验室的GNSS时间比对系统,本文开展了基于北斗精密单点定位(PPP)的高精度远距离时间比对技术研究;并结合两个守时实验室的实测数据,利用IGS国际多模GNSS实验工程(MGEX)提供的精密轨道和钟差产品开展了比对试验,进而获得了两地钟差.试验结果表明,北斗PPP解算的两地钟差与GPS PPP解算的两地钟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天稳达到了10-15量级;说明北斗可以实现纳秒级或亚纳秒级精度的时间比对与同步,为北斗正式纳入协调世界时的计算提供了基础.
-
-
江志恒;
武文俊
-
-
摘要:
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TWSTFT)是协调世界时(UTC)产生过程中的重要时间比对技术手段,其精度可达0.5 ns.目前,全球大约有20多个时间保持水平最高的守时实验室利用卫星时间和测距设备(SATRE)进行连续的实验室间远距离卫星双向时间比对工作.然而SATRETWSTFT的性能主要受到了周日效应的影响,其在某些链路上变化幅度甚至可达2 ns.2016年2月,国际权度局(BIPM)和国际时频咨询委员会(CCTF)卫星双向工作组(WGTWSTFT)共同发起了基于软件接收机(SDR)的国际卫星双向时间比对试验研究,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对该研究小组的工作进行了简单的回顾,主要以SATRE TWSTFT和GPS PPP或IPPP技术为参考对SDR TWSTFT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SDR TWSTFT在洲际内的多数链路上对SATRE TWSTFT的周日效应的平均增益因子为2~3,而在洲际间的长基线链路上改善了30%~40%.从201 7年1 0月开始,SDR卫星双向成为了UTC时间比对链路的备份链路,预计未来几年将成为UTC时间比对的正式链路.
-
-
刘军良;
胡永辉;
侯雷
- 《第十九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为了提高计算机本地时钟的精度,介绍了一种以协调世界时修正计算机本地时钟的设备-基于PCI总线的GPS授时卡.采用了基于PCI总线的设计方案,阐述了PCI总线的驱动程序的设计.最后采集分析观测数据,结果表明授时卡对计算机的授时精度小于1ms.
-
-
-
董绍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2005年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
| 2005年
-
摘要: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我国综合原子时建立与保持的研究"项目,目的是全面开展综合原子时(JATC)产生与保持(包括远程时间传递技术)的技术与方法研究,以便在条件成熟时,充分利用国内的原子钟资源、建立国内高精度时间比对网,从而建成我国的综合原子时系统,形成我国统一的国家标准时间.本文主要介绍用于综合原子时系统的自动监控系统的工作进展情况,包括守时钟内部物理参数的自动采集和监测;时频基准系统硬件故障的自动监测和自动报警;协调世界时UTC(NTSC)的实时监控等方面的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成厚权
- 公开公告日期:2002-05-01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世界时功能的24小时制指针式钟表,其特征在于:在钟表盘下面增加一个有24时区标记的时区轮盘,在钟表盘上开一个时区窗口,从该窗口能看到一个时区标记;另增加相应的转动机构,带动时区轮盘转动的同时也带动时分针转动。只需先将时区标志调节为本地时区标志,将时分针调节为本地时间,再调节时区,则时分针所指示的时间始终是时区窗口中所标志的时区时间,十分方便和直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