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压站
升压站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924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建筑科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2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64895篇;相关期刊199种,包括中国科技投资、科技风、电工技术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2015年发电厂继电保护及自动控制技术应用研究交流会暨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年会等;升压站的相关文献由2269位作者贡献,包括俞华锋、贾献林、施朝晖等。
升压站—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4895篇
占比:99.42%
总计:65275篇
升压站
-研究学者
- 俞华锋
- 贾献林
- 施朝晖
- 杨文斌
- 赵生校
- 朱军
- 吕国儿
- 孙杏建
- 杨林刚
- 袁建平
- 李智
- 黄春林
- 郦洪柯
- 高宏飙
- 汤群益
- 王永发
- 陶安
- 王健
- 范京申
- 许钢
- 冯卫江
- 孙震洲
- 孟勋
- 徐志辉
- 戚海峰
- 傅春翔
- 吴尚
- 徐小龙
- 罗雯雯
- 马煜祥
- 徐晗
- 徐鸥洋
- 王淡善
- 张清涛
- 杨建军
- 王小合
- 王赫楠
- 郭士杰
- 陈德春
- 冯小星
- 冯璐
- 吕亚博
- 吕贝
- 季晓强
- 安志才
- 张力
- 方滔
- 王峰
- 芮守娟
- 谢瑞
-
-
徐志伟
-
-
摘要:
结合沿海某300 MW海上风电场项目,设计了海上风电升压站平台钢结构支承,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海上风电升压站平台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了不同荷载组合下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海上风电升压站平台钢结构应力符合要求,分析结果能够为海上风电升压站平台结构优化设计与应用提供依据。
-
-
张云鹏;
黄鑫;
马庆林;
丁永海;
钟任欢
-
-
摘要:
风电开发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海上风电将成为未来风电市场的发展重心。敷设海底电缆,将其抽拉上平台是海上风电安装施工的重要环节。该文对比海洋石油平台的海缆抽拉,系统介绍了海上风电风机基础的类型、抽拉施工设计、施工准备和过程。根据业内首次使用动力定位船和ROV进行电缆抽拉的项目实践,总结了一套风电电缆抽拉的施工工艺,为今后类似的风电项目电缆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
-
张晓清;
谢光
-
-
摘要:
通过对1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500 kV升电站四角形接线方式的并网控制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四角形接线方式独特的运行特点,创造性地通过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状态信号的巧妙组合成机组并网信号,最终成功实现了机组的快速稳定并网控制,提高了经济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
-
-
-
摘要:
据华能国际公众号,昨日,华能国际投资建设的德州丁庄水面光伏电站二期120MW顺利并网发电,标志着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德州丁庄320MW水面光伏电站全面并网发电。据介绍,德州丁庄水面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320兆瓦,与丁庄100兆瓦风电项目、8兆瓦时储能装置"打包"形成华能德州丁庄"风光储一体化发电"项目。风电与光伏发电项目共用升压站和送出线,顺利实现"风光储同场"。
-
-
卿启忠
-
-
摘要:
根据风电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海上风电已成未来发展趋势,开展3000 t级以上的外海超大型升压站结构设计具有重要工程意义。以大连市庄河海上风电场址Ⅳ1(350 MW)项目升压站为研究背景,对升压站、基础选型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定后桩法导管架整体式海上升压站。结合极端高潮位确定了升压站底板高程,再依据外海各种工况下,通过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对钢管桩、导管架和上部结构的支柱、撑杆和梁采用梁单元,钢管桩和地基土采用p-y曲线法,对结构受力、变形及地基土屈服特性进行了详细计算分析,最终确定外海超大型升压站所有参数均能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
-
余德启
-
-
摘要: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基地风电项目再次迎来规划、建设高潮,风电发展新局面已开启,风电进入全面平价时代。典型的风电场组成包括变电升压站、风电机组和集电线路等。集电线路的成本占风电场总成本的9%以上,且随着风电机组和安装成本的逐步降低,集电线路电缆成本占比将不断提高。考虑到风电场的投资规模,集电线路布局的任何微小变化都可能带来显著的成本降低。因此,合理优化集电线路布局是降低风电场投资和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提高风电场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
-
李春;
张凤
-
-
摘要:
针对以礼河三级电站设备多、面积广、分散且不在同一个水平面,升压站与控制室之间距离远等都会影响倒闸操作的时间,作为老厂设备尚未彻底改造完,致使部分设备操作方式未统一,人员业务能力低对新两票系统不太熟练,导致操作票的填写时间较长,特别是检修期间任务繁多,表现更加突出。结合电站、班组的实际情况,通过优化填票流程、增设工器具摆放点、制定操作杆清单、提高人员业务技能、制定合理的管理考核机制等,达到减少停电时间和减少现场人员倒闸操作时间的目的,使倒闸操作的效率更高。
-
-
张国盛
-
-
摘要:
电缆沟是升压站工程电气电缆敷设的通道,也是土建项目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升压站工程电缆沟设计的合理性、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建设期的安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及投资控制,也将影响电站运行期的安全运行、运行成本控制。基于此,.文章主要针对升压站电缆沟设计、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
-
王一江
-
-
摘要:
升压站不仅集成了整个风电场的控制设备,同时还为运维人员提供了工作与生活的综合性场所,而且具有复杂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因此,升压站往往是风电项目建设中管理控制的重点和难点。2020年在“抢工期、保发电”的大形势下,某风电项目的升压站较计划提前完工,较早地具备了带电条件,为如期并网发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以该升压站的建设为案例,从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管理等维度系统分析项目管理控制方面的实践经验与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思考建议,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工程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
-
黄龚相
-
-
摘要:
基于某风电场升压站发生的220 kV主变低压侧连接35 kV开关的管型母线绝缘击穿案例,探讨了预防措施。对绝缘材料升级改造,提高包装防护等级,防止运输、施工中绝缘受损,优化施工工艺,严格把控安装质量和验收关,做好日常运行的动态系统监控工作,完善应急处置体系,并通过加装防振装置、增大对地距离等措施,消除各种可能的隐患,提高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
-
毕远涛;
邓伟;
张伟;
田拓
- 《第十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
| 2018年
-
摘要:
在海上风电工程建设中,海上升压站上部组块一般需要长距离运输至施工现场,为实时了解升压站上部组块运输及吊装过程中姿态,需对其进行姿态监测.在滨海北H2海上升压站安装工程中,对上部组块四桩腿底部及柱顶共8个位置的冲击加速度、倾斜进行监测,测量结果显示,上部组块运输及安装过程中满足震动加速度不超过0.2g,横倾角不超过20°,纵倾角不超过10°的技术要求.
-
-
霍焕杰;
张石;
张博
- 《2017年火电厂节能环保新技术与成果应用交流研讨会暨电力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前火力发电依然是我国的主要发电方式.由此看出化石能源的消耗依旧在我国占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化石能源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导致我国出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等问题.此外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国化石能源消耗极大,未来势必会消耗殆尽.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我国需研发新能源以替代化石能源.目前我国可利用的新能源包括风能、光能、核能等.我国对风能的研发利用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全国各个地方已经建造开发了大量的风电场.此外我国的海域辽阔,因此发展海上风电场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本论文简单介绍了我国海上风电场的建造情况、规模.同时对升压站内的设备、以及各设备的设计原则做了介绍.
-
-
林阳坡
- 《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以某升压站接地网参数实测为例,介绍了类工频分析法在升压站接地网状态评估中的应用,并针对评估中遇到的地网参数超标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升压站接地网的改造措施.类工频分析法能够实现升压站接地网运行状态的有效评估检测,通过采取在接地极周围敷设降阻剂、外延扩充地网面积以及增加焊接钢带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网接地阻抗过高及场区地表电位分布不均、局部地区跨步电势差偏高的问题。
-
-
-
-
欧阳潮
- 《全国火电600MW级机组能效对标及竞赛第十八届年会》
| 2014年
-
摘要:
针对普遍存在的输电线路滞后于发电厂建设进度的问题,通过介绍在广东台山电厂采用SF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母线GIL连通新旧升压站母线的成功案例,提出了大多数扩建电厂可以积极有效地利用已有送出线路的裕量,使扩建机组能按时或提前发电的新思路,对扩建电厂,尤其对火电扩建项目业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ZHANG JIE;
张杰;
ZHANG XIU ZHAO;
张秀钊;
ZHI MIN WANG;
王志敏
- 《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研究新形势下新能源电源接入模式迫在眉睫.通过对新能源接入电网主要模式的梳理,分析了新能源接入各种模式的特点.结合电网规划工作,着重从新能源接入电网主要方式、新能源电站升压站的主接线形式、对片区网架结构及送出断面影响等方面,论述了新能源接入电网引起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单点馈入的形式多用于就近接入电网并可就地消纳,结构简单,可优化小电网电源结构,而打捆送出多接入220(110)kV系统,需要通过输电网络送至负荷中心进行消纳,新能源电源均是通过直接接入变电站出线间隔或者"T"接线路并网,对电网近期发展影响不大。目前采取在新能源电站内预留出线间隔方式解决公用变电站出线间隔短缺的问题。
-
-
FENG Baohua;
冯宝华;
WU Lijun;
吴利军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保护和控制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升压站的电气主接线接线方式决定了母线保护的形式,目前升压站主要接线方式有单母线接线方式、双母线接线方式、一个半断路器接线方式(即3/2接线方式)。对于这些常用的接线方式,现在都有成熟的保护形式,并且也都有配套的保护设备。近年来,随着节能减排以及基建降造的要求,出现了一些比较特殊的接线方式,但大多数却没有考虑保护的正确配置,给正常运行带来了一些技术的问题.本文对宁东电厂母差保护设计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现场解决方案,为特殊接线方式的母差保护设计提供参考.rn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对一次设计进行更改,使其满足保护要求;二是对保护装置进行改造,使其能满足运行要求。rn 一次系统改造。按照3/2接线方式的母差保护要求,两条母线保护所用的电流回路应该相互独立,互不影响,此时应考虑通过改变母差保护所用TA的位置,使两条母线保护所用TA相互独立。通过一次系统的改造,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改造后的接线方式和正常情况的3/2接线方式母差保护完全一样.rn 二次保护设备改造。二次保护设备的改造主要是依据双母线保护的特点,增加刀闸切换功能,即无论是哪条母线的保护,只有当该条母线的隔离开关在合位时,母差保护才计算启备变电流,否则不计算启备变电流。rn 以上两种改适解决运行中的差流问题,保证差动保护能够正确可靠地动作,但却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断路器失灵动作启动母差保护的问题,也就是说当启备变高压侧断路器失灵保护动作时,无论两条母线的隔离开关状态如何,都会同时启动两条母线的失灵保护,隔离开关切换对失灵保护不产生影响,该母差保护中的失灵保护照样动作,这就要求运行人员根据实际的隔离开关状态通过投退保护压板来保证保护的正确动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