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桃园台地居民在早期为解决农业灌溉问题,遂因应地形环境因素,以开凿埤塘为发展农田水利之灌溉设施.然而自当地石门水库、桃园大圳与石门大圳等灌溉设施兴建启用后,渐渐取代原有埤塘功能;加上桃园台地因工业化与都市化的扩张,地景已有所改变,间接冲击埤塘原有数量,由鼎盛期之8000多口锐减至2800多口(2010年).且政府自1984年以来持续推动休耕补助政策,区域内农地休耕面积逐渐增加.或许是因埤塘不再做为灌溉之用,而成为埤塘消失原因之一.因此,使用多时期SPOT系列卫星影像(1993年、2003年与2010年),结合统计分析与遥测技术,以探讨埤塘变迁过程与对桃园农业环境之冲击.研究结果显示,于1993~2010年间,埤塘面积共减少约10.55百万平方公尺,以埤塘平均水深2~3公尺计算,可推估相应储水量消失约21.10~31.65百万吨,而2010年埤塘面积仅剩约18.80百万平方公尺,则推估消失约37.61~56.41百万吨之水量.然而,因近年全球气候变迁使得国际粮食供应不稳定,政府为提高粮食自给率,开始减少休耕补助,并鼓励活化休耕农地,但首当其冲的是用水需求不足问题.若继续仅以单一供水体系,即以石门水库供应民生、工业与灌溉用水,确有捉襟见肘之现象,而成为区域农业发展隐忧.研究分析2010年现有之埤塘水量,发现其可供给区域内休耕农地约1.88~2.82千公顷之灌溉水量,占桃园地区2011年休耕作面积的6.70%~10.50%.由此,若能将2010年现有埤塘列为区域灌溉之重要农田水利设施,以做为活化区域休耕农地之水源,相信能有效减轻石门水库供给量.目前政府正推动活化休耕农地计划(2012年),桃园因存有埤塘此地利之便,期望能加以利用,除可恢复原有灌溉功能,并能提升水资源再利用率.另外,本文亦建议未来应将埤塘列为公共资产,加以重点保存与价值维护,以稳定桃园区域农业发展并提高粮食自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