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1417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第五届西部消化内镜新技术论坛暨第七届内蒙古消化内镜学术研讨会等;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文献由26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期东、杜小平、王颖等。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 占比:0.4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1417 占比:99.59%

总计:31547篇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发文趋势图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研究学者

  • 杨期东
  • 杜小平
  • 王颖
  • 郭旭
  • 华川
  • 唐金荣
  • 李宏芬
  • 沈志霞
  • 王颖杰
  • 付丽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田伟; 张小存; 贺迎坤
    • 摘要: 目的探究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OS3)、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差异以及其在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26例及同期体检健康者130例,患者根据梗死体积、功能障碍、预后分组,比较不同组间血清NOS3、GDNF水平;使用ROC曲线分析NOS3、GDNF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比例升高,血清NOS3、GDNF水平降低(P0.05);轻度功能障碍组、中度功能障碍组、重度功能障碍组患者NOS3、GDNF水平依次降低(P<0.05);NOS3、GDNF水平预测患者预后不良AUC分别为0.858、0.779。结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OS3、GDNF水平均降低,其水平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预后相关,有望成为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的生物学指标。
    • 窦岩岩
    • 摘要: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时间段就诊的60例单纯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对比分析两组的诊断结果、颈动脉狭窄情况以及斑块表面形态。结果实验组的MT增厚占比率、斑块发生占比率、狭窄及闭塞发生率、轻度不规则占比率及重度不规则占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规则占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可准确判断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动脉狭窄程度等,诊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 蔡文
    • 摘要: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且均通过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患者共150例,设为观察组.另外选择1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参照组.两组受检者均实施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就两组受检者的临床检查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IMT增厚率、IMT高于参照组,数据统计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斑块发生率高于参照组,观察组的斑块多不规则,参照组的斑块多为规则,组间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颈动脉狭窄率高于参照组,数据统计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展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有利于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应用价值较高.
    • 鲁杨
    • 摘要: 目的 探究桂哌齐特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50例.单一组仅接受桂哌齐特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接受奥扎格雷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单一组(P<0.05).结论 桂哌齐特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可提升临床疗效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 易子塬
    • 摘要: 目的 评价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价值,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5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50例作为参照组.两组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比较两组血管闭塞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增厚、斑块形态以及平均斑块数、动脉内膜厚度.结果 试验组血管闭塞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增厚发生率分别为12%、82%、92%,均高于参照组的0、30%、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形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斑块数(1.50±0.50)个多于参照组的(0.30±0.10)个、动脉内膜厚度(1.35±0.20)mm高于参照组的(0.50±0.12)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能够明确患者情况,有效检出斑块,了解斑块形态、动脉内膜厚度,从而为患者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 褚会娟
    • 摘要: 目的:探究TCD技术应用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录的78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利用TCD技术进行早期诊断,以头颅CT检查结果作为样本分组依据,总结患者脑梗死面积情况.结果:78例患者进行有效诊断,70例患者的梗死病灶出现异常,其中大面积梗死组、小面积梗死组异常人数分别为38例、32例,与大脑动脉健康一侧相比,大脑前、中动脉患侧平均流速、收缩峰值流速更慢,而大脑后动脉与其相反,组间数据差异经P值判定显示为P<0.05.结论:早期诊断TCD技术应用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可以清晰掌握病灶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 窦岩岩
    • 摘要: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时间段就诊的60例单纯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对比分析两组的诊断结果、颈动脉狭窄情况以及斑块表面形态.结果 实验组的MT增厚占比率、斑块发生占比率、狭窄及闭塞发生率、轻度不规则占比率及重度不规则占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规则占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可准确判断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动脉狭窄程度等,诊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 张凤昌; 温立俊; 李爽; 陈益曼; 李玉梅
    • 摘要: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4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0例为参照组.对比观察两组的颈部超声诊断结果 、斑块表面形态.结果 两组在颈部超声诊断结果 、斑块分布情况的比较上存有差异,差异显著(P<0.05).结论 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