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劣化机理

劣化机理

劣化机理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化学工业、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558930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考古与文物、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中国文物科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四届化学灌浆、防水堵漏、加固改造和裂缝控制技术研讨会、第九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全国第十三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等;劣化机理的相关文献由367位作者贡献,包括吕恒林、周淑春、丁梦茜等。

劣化机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58930 占比:99.98%

总计:559045篇

劣化机理—发文趋势图

劣化机理

-研究学者

  • 吕恒林
  • 周淑春
  • 丁梦茜
  • 余睿
  • 刁波
  • 周凤娇
  • 童宣胜
  • 钱雕
  • 于一三
  • 付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冲; 薛丹丹; 林晋海; 徐亚峰
    • 摘要: 为揭示跨海盾构隧道侵蚀发育规律并评价管片服役性能,以厦门地铁6号线下穿马銮湾海底隧道工程为背景,利用多物理场耦合有限元软件Geo-studio开展了水土荷载作用下海水非饱和渗流与氯离子运移数值模拟,对管片服役期的劣化行为过程进行探析。在此基础上,还确定了管片内外排钢筋的无锈工作时间。结果表明:(1)海水入渗和氯离子侵蚀发展均从衬砌环外缘各个方向呈圆环状同时入渗,渗入深度和速率受所处部位的水压力影响较大;(2)同一时间,管片不同位置处的海水渗入深度和氯离子侵蚀深度总体表现为拱底>拱脚>拱肩>拱腰>拱顶,隧道埋深越大的部位海水入渗深度越深;(3)隧道拱底部位外排钢筋最先锈蚀,其无锈工作时间为34.6年,相应海水渗入深度最深约为105 mm。
    • 包文成; 朱炜
    • 摘要: 近年来我国交通建设发展迅速,公路建设、铁路建设都离不开边坡开挖。尤其是在山区公路施工中,各种高边坡施工问题突出,边坡失稳、变形沉降问题发生屡见不鲜。本文结合各学者的研究以内因为重点研究高边坡施工稳定性的劣化机理分析,同时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措施和工程措施着手,科学的为高边坡施工安全控制技术提供参考。
    • 童天扬; 敖匀镡; 何娟
    • 摘要: 为了提高微波辅助磨矿的适用性,以红透山铜矿和思山岭铁矿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微波、盐酸溶液、草酸溶液及其组合的方式对矿石进行预处理。对比了7种预处理方式下矿石的升温特征、表面形态、磨矿效果,并通过介电常数、波速、微观照片揭示矿石的劣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铜矿和铁矿浸酸后介电常数减小,导致微波作用下升温速率降低,温度分布更加均匀。铜矿经过盐酸-微波处理,表面有灼烧痕迹,而经过微波-盐酸处理,表面产生裂纹,矿物边界明显。铁矿微波辐射后表面颜色变黄,酸处理后颜色还原。7种预处理方式中,微波-盐酸联合作用磨矿效果最佳,铜矿和铁矿的质量折减百分比分别为15.0%和14.5%,相比于未处理矿石,磨矿产物质量分别提高58%和78%。微观照片和波速测试结果表明微波照射后矿石产生明显的裂纹,再经盐酸浸泡后,裂纹宽度进一步加大,并在裂纹中产生沉淀物。研究表明,微波与盐酸联合作用可以进一步弱化矿石,提高磨矿效果。
    • 刘浩然; 周健; 田稳苓; 宋嵩; 刘成健; 张淑艳
    • 摘要: 采用浸泡抗蚀性能试验方法(K法),对比研究了海工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使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电子扫描(SEM)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分析了两种水泥硫酸盐侵蚀前后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海工水泥抗硫酸盐侵蚀性能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海工水泥在3%硫酸钠溶液中浸泡11个月后侵蚀系数为1.03,而普通硅酸盐水泥为0.22。海工水泥主要水化产物为水化硅酸钙、钙矾石和较少的氢氧化钙,其在3%硫酸钠溶液中浸泡后生成微量二水石膏,不会对基体产生破坏。除水化硅酸钙和钙矾石外,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产物中有较多的氢氧化钙和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其在3%硫酸钠溶液中会生成大量的二水石膏和钙矾石,两者的结晶膨胀会引起基体开裂。
    • 贾飞; 阎王虎; 潘慧敏; 汤建华; 王选明; 高昆
    • 摘要: 为揭示有初始损伤的喷射混凝土在硫酸侵蚀作用下的性能劣化规律,根据超声波波速变化定义初始损伤度,利用压力试验机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初始损伤预制,使初始损伤出现5个不同梯度:0.10、0.15、0.20、0.25、0.30。通过干湿循环硫酸盐侵蚀试验,以外观形貌、质量变化率、相对动弹模量作为评价指标,并借助微观形貌分析和化学组成分析,系统研究了初始损伤度对喷射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影响机理,建立了初始损伤喷射混凝土在硫酸盐侵蚀作用下的损伤演化模型。结果表明,在整个侵蚀过程中,随着侵蚀时间的延长,喷射混凝土试件质量和相对动弹模量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初始损伤度为0.10时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过程影响较小,基本可以忽略。初始损伤度超过0.10后,试件在硫酸盐侵蚀作用下的劣化速度加快。经历180个干湿循环侵蚀后,初始损伤度为0.15、0.20、0.25、0.30组试件的质量较基准组分别下降了2.9%、3.4%、4.0%和4.7%,相对动弹模量分别降至0.42、0.34、0.28、0.16。预制初始损伤所产生的砂浆微裂缝和骨料位移为硫酸盐的侵入提供了有利条件,损伤度为0.10的试件表面有少量剥蚀,内部微裂纹较基准组略多,但腐蚀劣化并不严重。损伤度为0.30的试件表皮几乎全部脱落,内部出现了大量贯穿裂缝,裂缝较宽且深,反应产物中石膏和钙矾石晶体衍射峰强度最高,侵蚀损伤最为严重。根据相对动弹模量变化定义侵蚀损伤因子,所建立的损伤模型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均在0.94以上,可以较好地反映不同初始损伤喷射混凝土的损伤劣化规律。
    • 王瑶; 杨忠平; 周杨; 常嘉卓; 李登华; 罗俊
    • 摘要: 为了评估长期冻融循环后(最长90d(次))固化复合重金属污染土的的抗剪强度及浸出特征,采用水泥、生石灰和粉煤灰按比例混合的复合固化剂固化/稳定化铅锌镉复合重金属污染土进行三轴压缩试验及毒性特征浸出程序试验.结果表明,固化污染土体的内摩擦角仅在冻融循环3次内有明显增加,增加率高达96.3%;粘聚力在冻融循环30次内总体趋势不断下降,之后无显著变化,最终下降率达到54.23%;Pb^(2+)、Zn^(2+)、Cd^(2+)浸出浓度与冻融循环次数呈正比;EC值与冻融循环次数在总体上正相关;长期冻融循环作用后浸出液的pH值降低.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进一步探究长期冻融循环下固化污染土抗剪强度及浸出特征的劣化机理,结果显示在冻融循环后期固化土体内生成了大量的延迟钙矾石,这些延迟钙矾石在形成过程中的膨胀作用是引起抗剪强度损失、重金属浸出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 张悦; 章云梦; 黄继忠
    • 摘要: 针对云冈石窟、乐山大佛和大足石刻,选择当地新鲜砂岩开展蒸馏水一维毛细上升试验,获取吸水质量和浸润前锋演变趋势,同时利用三向应变花测定试样不同高度处表面局部微应变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微观结构特征对宏观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整个毛细吸水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吸水率以及毛细高度随时间变化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乐山砂岩和大足砂岩;云冈、大足和乐山砂岩局部微应变的最终值依次增加,且存在数量级上的差异,其变化趋势与浸润前锋运移密切相关,竖直和斜45°应变表现为先收缩后膨胀;砂岩毛细吸水和水化变形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分别是孔径分布和黏土矿物成分,其与文物真实产生的粉化、崩解、开裂和片状剥落等表面风化病害的形成密切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毛细水相关的劣化机理揭示提供丰富的参考数据,并向类似文物的病害评估与科学保护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高富豪; 王露; 刘数华
    • 摘要: 本文对比研究了超硫酸盐水泥(SSC)与硅酸盐水泥在盐酸侵蚀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探讨了SSC的酸性侵蚀劣化机制。测试了SSC净浆试件正常养护后在盐酸溶液以及清水中抗压强度的变化,并计算了抗压强度保持率;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TG-DTG)等微观测试方法分析了SSC在盐酸侵蚀下水化产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并探究了其微观结构的演化过程,分析了劣化机理。结果表明:不同于硅酸盐体系,SSC体系主要水化产物为钙矾石和水化硅酸钙;与硅酸盐水泥相比,SSC在酸中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保持率和更好的抗酸性侵蚀性能;盐酸侵蚀SSC后,SSC主要水化产物均被分解,体系中存在二水石膏和大量的二氧化硅胶体,而硅酸盐水泥体系中则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硅胶体。
    • 谢智超; 汪保印; 蒋正武
    • 摘要: 采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J分析了钢渣骨料在实际工程用钢渣骨料混凝土(SSAC)中的含量及分布,采用沸煮法研究SSAC的体积安定性,并探明其劣化机理,同时评价了不同表面防护涂层对SSAC膨胀破坏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实际工程用SSAC中的钢渣骨料平均含量约为15%,粗、细钢渣骨料体积比接近11∶2;沸煮法可作为工程用SSAC体积安定性的有效评价方法;钢渣骨料中的游离氧化钙(f‑CaO)、游离氧化镁(f‑MgO)和FeO在空气和水分环境中易发生水化及氧化反应,水化产物和氧化产物的体积膨胀是导致SSAC安定性不良的根本原因;硅烷偶联剂(SCA)单层防护、硅烷偶联剂-聚合物防水砂浆(SCA‑P)和硅烷偶联剂-环氧树脂砂浆(SCA‑E)双层防护对SSAC膨胀破坏的抑制效果优于聚合物防水砂浆(PWM)及环氧树脂砂浆(EM)单层防护;表面防护涂层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SSAC的初裂时间,但未完全抑制其膨胀反应,无法从根本上改善SSAC的体积安定性.
    • 易富; 姜旭桐; 李军; 金洪松
    • 摘要: 针对水泥-水玻璃注浆结石体(C-S结石体)在离子侵蚀环境下劣化机理研究较少之问题,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C-S结石体在3种不同浓度的硫酸盐、氯盐及二者混合液侵蚀后,不同龄期条件下的宏观力学性能变化规律;采用SEM、EDS和XRD相结合的方法观察C-S结石体细观结构及化学成分变化,揭示C-S结石体离子侵蚀损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侵蚀时间少于28 d时,离子溶液对C-S结石体强度增长并未产生明显影响;(2)侵蚀时间28 d到90 d时,高浓度离子溶液中C-S结石体劣化显著,SO^(2−)_(4)离子溶液浓度20 g/L时,C-S结石体90 d强度值仅为28 d强度值的2.43%;(3)C-S结石体受离子侵蚀后,Ca^(2+)离子析出,破坏了内部的溶解动态平衡,导致其内部发生改变,无侧限抗压强度大幅度折减;(4)C-S结石体受离子侵蚀影响主要以SO2−4侵蚀为主,相同离子浓度侵蚀损伤程度为:SO^(2−)_(4)>SO^(2−)_(4)&Cl^(−)混合液>Cl^(−)>清水。研究结果可为海水倒灌、地下水污染等具有离子侵蚀环境条件下的注浆结石体劣化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