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种玉米
制种玉米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3年内共计369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工程、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2870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新疆农垦科技、中国种业、现代农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五届海峡两岸(青海)特色农业产业化论坛、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第七次全国微灌大会等;制种玉米的相关文献由659位作者贡献,包括闫治斌、秦嘉海、马世军等。
制种玉米—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2870篇
占比:99.24%
总计:43200篇
制种玉米
-研究学者
- 闫治斌
- 秦嘉海
- 马世军
- 王增丽
- 张立勤
- 赵芸晨
- 肖占文
- 肖让
- 谢军
- 刘兴成
- 安成玲
- 尚能
- 张英
- 王勤礼
- 王锦江
- 刘洋
- 崔增团
- 师伟杰
- 张芮
- 李亚雄
- 李斌
- 李永德
- 毛涛
- 温广贵
- 王涛
- 车宗贤
- 付忠卫
- 孙宁科
- 崔云玲
- 张永玲
- 成自勇
- 曹小勇
- 毛晓敏
- 王学
- 程红玉
- 袁成福
- 赵引
- 连彩云
- 闫富海
- 马忠明
- 任宝仓
- 佟玲
- 俞海英
- 冯绍元
- 刘淑平
- 刘立晶
- 吴克倩
- 周俊
- 唐遵峰
- 张东昱
-
-
王巧羽
-
-
摘要:
玉米是辽宁省庄河市的主要农作物,持续推进玉米种植产业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制种玉米成为当地农业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产业。1不同施肥方式对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制种玉米常见施肥方式有习惯施肥、玉米长效肥+普通施肥、玉米长效肥+水溶肥、玉米长效肥+水溶肥+黄腐酸生物有机肥、玉米长效肥+水溶肥+黄腐酸生物菌剂,共5种施肥方式。
-
-
蒋得志
-
-
摘要:
针对临泽县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进行了具体介绍,分析了当前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为临泽县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提供参考及借鉴,进一步做大做强制种玉米产业,推进其现代化发展。
-
-
陈爱群;
石晓玲;
刘高坤;
李红萍;
徐素琴
-
-
摘要:
伊犁河谷作为新疆乃至全国的制种玉米生产基地,制种玉米病虫害发生与流行相对频繁。为减轻制种玉米病虫害发生,实现当地制种玉米生产高质量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根据辖区内制种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做好制种玉米病虫害监测预警,积极开展制种玉米化学农药减量技术试验示范,集成优化制种玉米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并对制种玉米农药减施技术措施进行示范与推广,实现了制种玉米农药使用减量,达到玉米高产优质的目的。
-
-
白如霄;
王旭;
范守杰;
和海秀;
蔡俊玲;
王瑞楠;
吕军
-
-
摘要:
通过比较OXBO玉米收获机和牧神收获机降低的田间损失数量、田间收获机械损伤种子数量以及两种玉米收获机在示范区收获的产量发现,OXBO玉米收获机与牧神收获机相比能显著减少收获的损失,相对可提高种植产量,进而提高职工的经济收入,加快OXBO玉米收获机的推广与应用对提高九师职工收入,保证种子质量,提升竟争力,促进当地玉米和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
闫治斌;
闫富海;
马明帮;
王学;
马世军;
许清录;
罗致春
-
-
摘要:
研究多元水溶肥对制种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甘肃河西内陆灌区制种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的灌漠土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进行水肥一体化模式下多元水溶肥对制种玉米性状和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制种玉米穗粒数、穗粒重、百粒重、产量和产值变化顺序为多元水溶肥>施普旺水溶性肥>海法水溶肥>金正水溶肥>博尔日水溶肥>星硕水溶肥>泓源水溶肥;施肥利润变化顺序为多元水溶肥>施普旺水溶性肥>海法水溶肥>金正水溶肥>星硕水溶肥>博尔日水溶肥>泓源水溶肥。施用多元水溶肥,改善了制种玉米经济性状,提高了产量和经济效益。
-
-
陈爱群;
石晓玲;
刘高坤;
徐素琴
-
-
摘要:
为有效解决伊犁河谷制种玉米病虫害发生与流行相对频繁的问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分片区开展制种玉米病虫害监测,依托制种玉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开展物理、生物防控试验示范,以及新农药的试验示范,掌握了辖区内制种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对示范区各项技术应用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了制种玉米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实现了农药使用减量控害的目的。
-
-
王林;
张东昱
-
-
摘要:
近年来,通过开展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农艺主动适应农机等产业发展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分析各环节机械化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制定作业标准和规程,推广全程机械化和标准化生产,解决了用工短缺、比较效益低下的问题,提高了农户种植积极性。制种玉米生产已初步形成了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3.1%,与半机械化作业对比每667m^(2)可节约种植成本约750元。实践表明:全面推广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要通过转变传统农艺生产模式和推广农机新技术,促进农机农艺高度融合。
-
-
石作雄;
陈海龙
-
-
摘要:
通过增施商品有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逐步解决制种玉米生产中长期过量施入化肥造成的生产成本增高、土壤环境恶化、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为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制种产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
刘忠元;
张文解;
贺春贵;
何瑞;
魏生龙;
郭莹;
白斌
-
-
摘要:
近年来河西制种玉米(Zea mays)生产连茬种植和高水肥栽培,导致病原富集、病害发生种类增加、危害加重,且以土传和种传病害为主。本文分析了病害的发生特点、原因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多年调研结果,参考相关研究报道和制种基地建设实际,提出农牧结合绿色防控途径:1)玉米种业与草牧业融合发展,制种田增施腐熟有机肥,增加拮抗微生物,培育健康土壤。2)果穗适期早收,秸秆青贮饲料化高效利用,降低病残体田间遗留,阻断病菌侵染链条。实施去雄收获等制种关键环节机械化,节本增效,减少人工操作传病机率。3)推广膜下滴灌与水肥一体化配套技术,节水节肥,遏制病害传播蔓延。4)加快高标准制种农田建设,深翻灭菌,轮作倒茬,改善土壤性状,加强耕作栽培,削减连作障碍。通过综合治理,有效防控制种玉米病害,促进河西玉米种业与草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
-
梁超;
张恒嘉;
肖让;
邓浩亮;
王泽义;
李珍;
陈涛;
周三利
-
-
摘要:
为探究河西绿洲灌区膜下滴灌调亏对制种玉米籽粒发育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充分灌溉(CK)为对照,设置不同生育时期与调亏梯度双因素随机组合的8种水分调亏处理,共计9个处理,测算了各处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籽粒萌发生长、生理活性和营养物质。结果表明:与CK相比,除T1与T3外,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均降低了制种玉米籽粒产量,降幅3.07%~26.84%;调亏处理中,T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1.61 kg·m^(-3)),T3次之(1.59 kg·m^(-3)),分别较CK提高6.62%和1.32%;T8处理籽粒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较CK分别降低30.39%、30.07%,其余中度亏水玉米籽粒的活力指数均较CK无显著差异;丙二醛含量除T1和CK处于较低水平且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处理均提高了MDA含量,较CK增幅13.04%~134.78%;T3(40.64 mg·g^(-1))和T5(40.35 mg·g^(-1))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较CK无显著差异,其余亏水处理均显著下降,降幅6.90%~16.60%;T1处理的抗氧化酶活性和营养物质含量相对最高,SOD、CAT、可溶性糖、维生素C、根系活力较CK分别提高3.77%、0.10%和19.67%、3.89%、8.56%。运用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进行灌溉制度评价,结果表明制种玉米最佳水分调亏处理为苗期轻度水分调亏,即苗期相对土壤含水率保持在70%~75%、其余生育期保持在85%~90%可作为河西绿洲灌区制种玉米最佳灌溉模式。
-
-
杨克泽;
马金慧;
何树文;
王致和;
狄建勋;
任宝仓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年会》
| 2016年
-
摘要:
2014-2015年,按照"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在张掖、武威和白银玉米制种基地针对制种玉米主要病害,开展了以农业措施和植物健康护理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结果表明:各示范区出苗率和对照基本一致,种子包衣安全,无药害发生;白银示范点抽雄后玉米株高和株粗直径增幅最大,分别为5.9%和10.3%;武威示范点叶片数增幅最大,为4.1%;玉米锈病、玉米顶腐病、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效在部分地区高达30.3%、39.8%和34.3%;武威示范点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幅度最大,分别增加了49.48%和21.43%;张掖碱滩示范点籽粒均匀度最好,较对照增加了23.42%;白银示范点增产最多,较对照增加了123.7%,增产112.9kg/亩;总结了甘肃省制种玉米病害发生特点,提出了制种玉米健康护理理念,为控制和减轻甘肃省制种玉米病害提供必要的参考.
-
-
马金慧;
杨克泽;
张建超;
马玖军;
王开虎;
任宝仓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甘肃省作为全国三大核心制种基地之一,玉米制种量占全国大田需求量的60%左右,相应的玉米病虫害也是制约玉米制种和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制种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加上气候条件的复杂多变,连茬种植,玉米茎基腐病已逐渐成为影响甘肃省制种玉米产量的主要病害,针对甘肃省制种玉米茎基腐病的优势病原菌,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防治策略.采用以包衣提高玉米抗性为主,叶面杀菌喷施为辅的“植物健康护理技术”思路,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2016年已在部分地方大面积示范推广。但生产上存在成本较高,田间用药难度大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试验解决。
-
-
-
-
-
-
DUAN Meng;
段萌;
MAO Xiaomin;
毛晓敏;
XU Zunqiu;
许尊秋;
ZHAO Yin;
赵引;
CHEN Shuai;
陈帅;
BO Liyuan;
薄丽媛
-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为了揭示西北干旱地区水分亏缺条件下,覆膜对灌浆期玉米叶片光合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规律,于2017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流域农业与生态节水试验站进行了大田试验,设置2种覆膜方式(覆膜滴灌M1和不覆膜滴灌M0)和5种灌水处理(W1-W5),共10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W1和W2下,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处理W3下,不覆膜方式以非气孔限制为主,而覆膜方式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可能同时存在;在处理W4和W5下,非气孔限制成为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覆膜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与不覆膜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轻度水分胁迫可以提高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有利于玉米增产.综上所述,在西北干旱地区,水分亏缺条件下,覆膜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收获指数;轻度水分亏缺时,植物通过气孔限制进行水分调控,而重度水分亏缺时,非气孔限制成为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