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过程
创新过程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718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0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76919篇;相关期刊485种,包括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集团经济研究、管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14届世界群众体育大会、2008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2001年西湖论坛-科技文化与创新国际研讨会等;创新过程的相关文献由78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天铎、郑士贵、柴振荣等。
创新过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6919篇
占比:99.08%
总计:77635篇
创新过程
-研究学者
- 李天铎
- 郑士贵
- 柴振荣
- 陈云卿
- 钟晓班
- 孙明玺
- 邹凤岭
- 刘洋
- 杨伟梅
- 江燕
- 江韵
- 鄢建军
- 黄为民
- 刘海云
- 周文俊
- 孙理军
- 杨昌明
- 程鹏
- 钟荣丙
- 饶峥
- 魏江
- Helen Wing
- 丁志华
- 严宗泽
- 仲伟俊
- 余国惠
- 余德忠
- 侯智
- 凌莉
- 刘京新
- 刘涛
- 卡罗琳·巴克澳
- 叶澜
- 吴贵生
- 夏恩君
- 姚红
- 姜同强
- 孙圣兰
- 孙晓芸
- 孟照罡
- 廉晓红(译)
- 张根保
- 曹桂华
- 朱孔来
- 朱旭军
- 朱柳婷
- 李云
- 李兆友
- 李军
- 李永忠
-
-
王玉荣;
段玉婷;
卓苏凡
-
-
摘要:
在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数字化时代,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转型升级及价值创造是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工业互联网作为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业协作配套对接的重要载体,为实现企业数字创新提供了可行路径。基于2013—2019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工业互联网对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工业互联网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创新,但其对于创新投入端的影响大于创新产出端。进一步异质性检验分析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工业互联网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更显著;相对于低市场化水平城市的企业,工业互联网对高市场化水平城市企业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论可为国家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其对企业数字创新的促进作用提供经验证据。
-
-
刘春红;
李小妞;
洪双喜
-
-
摘要:
为满足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提出基于创新能力画像的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模式,分析创新能力形成过程,提出构建创新过程模型,精准刻画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能力个体和群体画像,从"课程和实践活动、教育资源、教学方式"3个视角分析个性化培养过程,以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为例,阐述该个性化培养模式应用过程。
-
-
曹阳春;
张光宇;
戴海闻;
欧春尧
-
-
摘要:
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到颠覆性技术演进的14个特征范畴,从低端颠覆和高端颠覆视角选取电动自行车等4项不同类型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进行跨案例分析,遵循复制法对特征范畴进行反复修正、补充与融合,分别得到12个低端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和13个高端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并据此构建全过程视角下颠覆性技术特征模型。通过对两种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在创造性、异轨性和迭代性上的特征共性,以及在价值主张、价值路线和价值检验上的特征差异。
-
-
陈炜妍
-
-
摘要: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智能手机在大众不断普及,其便利的移动网络服务为社区O2O商业模式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满足了国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生活的梦想。居民实现了在家中打开手机,就可以实现线上购物,线下体验的服务。目前社区O2O商业模式正处于火热的阶段,但是由于O2O在中国发展的时限较短,目前仍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投入的人力及物力都较大,因此发展现状还不明朗。但是在我国信息网络不断完善的社会背景下,居民对于网上购物的热情也在不断增长,其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国民的消费观念,使得国民的消费行为逐渐向移动端转移,这为O2O商业模式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用户基础,对于O2O商业模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企业社区O2O商业模式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企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居民的生活需求来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实现O2O商业模式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居民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
-
刘帅;
李琪;
徐晓瑜;
吕爽
-
-
摘要:
为有效利用互联网提升区域和城市创新水平,将创新过程划分为创意、咨询改进、创意匹配以及创意实施四个阶段,深入分析互联网在不同阶段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作用,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揭示互联网影响创新活动的过程和机制。研究发现:(1)城市互联网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宽带中国”试点城市相较于非试点城市的城市创新水平平均增长了27.6%;(2)互联网发展通过促进城市金融产业水平提升、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以及城市化发展提升城市创新水平;(3)互联网对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效应表现出东北、西部、中部以及东部地区逐渐递减的变化,其中东北地区的创新效应最强,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和东部地区依次减弱;(4)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对于城市新建企业、创新投资以及专利发明等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建议运用系统的政策工具激发培育创新活动、注重培育企业家精神,完善创新发展的配套设施和相关产业,以协同思维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缩小城市创新差距。
-
-
王莉静;
丁琬君
-
-
摘要:
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出发,以12家创新型制造业企业创新过程作为案例,探讨3个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制造业企业创新过程中资源整合的共有影响因素及不同路径.研究发现:①创新战略是3个阶段的制造业企业创新过程中资源整合的先决因素,组织结构调整、创新情境、运营环节是其驱动因素;②3个阶段的制造业企业呈现出不同的资源特征,从初创期到成熟期,对外开放广度、资源匹配程度、多方交互强度均表现出从小到大的变化趋势,并且影响到创新过程中资源整合方式的不同,结合共有影响因素,引起资源整合路径的不同;③3个阶段的制造业企业创新过程中适用不同的资源整合路径,初创期采用主动—配合型整合路径,成长期选用开放—对接型整合路径,成熟期使用生态—协同型整合路径.
-
-
邹洁;
彭亮;
王渺熠
-
-
摘要:
基于创新过程嵌入视角,文章对管理者在团队创新中的角色行为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认为管理者在团队创新过程中扮演了五类关键角色,相应角色行为通过激发和保持团队情绪创新氛围,对团队创新绩效产生了积极影响.相关发现对于理解并发挥管理者在团队创新中的效能,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
-
鄢建军;
杨建国;
江燕;
赵梅珍;
杨伟梅;
江韵;
刘洋;
汪晖
-
-
摘要:
目的 了解我国临床护士创新能力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护士护理创新能力培训策略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临床护士创新能力评价量表对全国877所不同级别医院的21535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创新能力总分为(137.96±21.16)分,维度得分:创新主体(58.53±9.09)分、创新过程40(36,46)分、创新环境和压力27(21,29)分、创新产品13(9,15)分.得分较高的3个条目均来自创新主体维度;得分较低的3个条目中1条来自创新主体维度,2条来自创新产品维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士的年龄、性别、科室、技术职称、行政职务、专利获得数、论文发表数对其创新能力有影响(P<0.05,P<0.01).结论 临床护士创新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影响临床护士创新能力的因素较多,护理管理者需对临床护士进行创新意识培训,为护理创新实践与转化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政策支持.
-
-
陈彤;
彭娟
-
-
摘要:
对国际标准ISO 56005:2020《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工具和方法-指南》和国家标准GB/T 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比较发现:定位的不同决定了两项标准的结构和内容不同,ISO 56005:2020主要提供创新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工具和方法,GB/T 29490-2013主要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改进;两项标准的联系在于,ISO 56005:2020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融入到更广泛的创新过程;创新与知识产权密不可分,两项标准的协同使用会让知识产权管理取得更大的成效.
-
-
鄢建军;
杨建国;
江燕;
赵梅珍;
杨伟梅;
江韵;
刘洋;
汪晖
-
-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临床护士创新能力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护士护理创新能力培训策略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临床护士创新能力评价量表对全国877所不同级别医院的21535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创新能力总分为(137.96±21.16)分,维度得分:创新主体(58.53±9.09)分、创新过程40(36,46)分、创新环境和压力27(21,29)分、创新产品13(9,15)分。得分较高的3个条目均来自创新主体维度;得分较低的3个条目中1条来自创新主体维度,2条来自创新产品维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士的年龄、性别、科室、技术职称、行政职务、专利获得数、论文发表数对其创新能力有影响(P<0.05,P<0.01)。结论临床护士创新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影响临床护士创新能力的因素较多,护理管理者需对临床护士进行创新意识培训,为护理创新实践与转化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政策支持。
-
-
- 《2008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
| 2008年
-
摘要:
对于追求自主创新导向的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做出相应的匹配.本文从国内外的优秀企业实践出发,基于创新过程,把HRM分为探索式与开发式两种系统,探讨了对应两种系统的HRM实践模式发展趋势。进而对我国特别是中部正在寻求自主创新战略的企业提供理论借鉴.
-
-
-
-
-
-
张钢
- 《2001年西湖论坛-科技文化与创新国际研讨会》
| 2001年
-
摘要:
创新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不同性质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新的不同性质知识的创造过程.由于知识资源的价值与日俱增,创新过程中的知识管理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知识的情境化特性出发,通过分析知识型企业赖以运作的创新型文化的内涵,建立起创新管理的基本框架,以期为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知识管理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