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冷却效果

冷却效果

冷却效果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1335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冶金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4篇、会议论文63篇、专利文献280466篇;相关期刊213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制冷学报等; 相关会议56种,包括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第十八届叶轮机专业学术交流会 、中国硅酸盐学会工程技术分会技术交流会暨2016中国水泥技术年会、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等;冷却效果的相关文献由2659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王进、刘华等。

冷却效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4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6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80466 占比:99.88%

总计:280813篇

冷却效果—发文趋势图

冷却效果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王进
  • 刘华
  • 史进渊
  • 闵春华
  • 任宏雷
  • 张伟
  • 张泰华
  • 彭光健
  • 李伟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龙; 李科群; 王学章
    • 摘要: 对锂电池组的散热冷却方式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电池组的冷却方式有空冷、液冷、相变冷却和热管冷却,以及将单一冷却方式耦合使用的复合散热冷却方式。空冷与液冷的冷却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流道的结构、数量、流速等因素;相变冷却效果主要依赖于组成相变材料的成分;热管冷却方式有着高效的散热效率和散热速度;复合散热冷却方法有热管-空冷、热管-液冷、热管-PCM等耦合方式。
    • 果晶晶
    • 摘要: 为保证空间电池组温度的均匀性,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普通U型、S型和Z型三种不同流道结构冷板随流道尺寸对电池组温度分布的作用及影响。结果表明:任一尺寸下,采用普通U冷板的电池组温度均较高,冷却效果都较差;S型冷板在流道宽度为5mm、间距为5mm、高低度为10mm时,对电池组冷却效果较好,进出口压差较小;随着流道尺寸的缩减,S型冷板对电池组的冷却效果虽好,但进出口压差较大,需要的泵耗较大;流道尺寸缩小时,采用Z型冷板既能合理的控制电池组的温度,又能减小冷板的进出口压差,泵耗较低。同时,冷板的进出口压差均增大。以上结论为冷板流道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 刘珂; 苏义脑; 高文凯; 窦修荣
    • 摘要: 深层、超深层已被列为油气资源重要接替区。但是,深层带来的井下高温使得随钻仪器寿命缩短、甚至失效,为其增加井下降温系统是解决随钻仪器抗高温性能的措施之一。在前期研究随钻仪器井下降温系统阻热性能和传热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井下降温系统的冷却效果,建立了井下降温系统模型,通过数值方法研究了各参数对井下电路产生降温幅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井下降温装置,可有效提高随钻仪器抗高温性能;各参数对冷却效果影响规律为绝热材料导热系数越小、绝热材料厚度越大、电路系统尺寸越小、制冷功率越大及环境与水眼温差越大,越有利于改善冷却效果;电路系统导热系数对冷却效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各参数对冷却效果影响程度排序为,在绝热材料方面,导热系数>高度和宽度方向充填厚度>轴向充填厚度;在电路系统方面,长度>宽度和高度>导热系数;在降温装置方面,制冷功率与发热功率比值>高度和直径。所得结果丰富了随钻仪器井下降温相关理论,可为井下降温系统的开发提供指导。
    • 张健
    • 摘要: 为解决采煤机电机发热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各种不同介质的电机冷却系统,确定选用水冷电机以及采用采煤机电机轴向冷却方式对机壳进行冷却的方案.具体对水冷却管路尺寸进行设计,并对水冷电机整体结构及其轴承、花键等关键零件进行选型设计.
    • 孙晓晴; 韩宗伟; 付琪; 纪强; 薛达
    • 摘要: 针对目前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在冷量供应环节普遍存在的能耗大、冷却效果差等问题,本文提出将冷却装置嵌入机柜内部以实现对服务器的定量化精确供冷,利用已通过实验验证的CFD仿真平台,研究了冷却装置的排布方式和运行参数对供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却装置位于两排服务器中间时冷却效果最好,温度合格系数为100%,相比于冷却装置位于两排服务器之下的初始结构,标准差和均匀系数均下降了66.67%.在风机的额定风量达到2 000 m3/h后,增大额定风量对冷却效果的提升明显减弱,在2 000~2 400 m3/h范围内,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的变化量均在0.5°C左右;当风机的额定风压为250 Pa时,机柜的冷却效果最好,标准差和均匀系数最小,分别为0.66 °C和0.016;当进风温度由25 °C升至29 °C时,服务器整体温度提高,但温度均匀性几乎不受影响,标准差和均匀系数的变化幅度最大值分别仅为0.05°C和0.002.
    • 邓丽君; 余毅; 张平
    • 摘要: 叶片冷却效果试验是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研制的重要试验,为分析发动机实际运行与实验室工况下叶片冷却效果的差异,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某发动机燃气温度和转速变化对叶片冷却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燃气进口平均温度条件下,燃气温度沿径向按一定规律变化比径向均匀分布时叶片平均冷却效果低8%,局部测点最大低16%;燃气进口径向均温时,模化状态下随着燃气进口温度的降低叶片冷却效果逐渐升高,但影响可忽略;转速对叶片平均冷却效果的影响最大偏差为3.7%,在局部测点静止状态比实际工作转速下叶片冷却效果高11%.
    • 彭钰航; 杜帅华; 金听祥; 陈华; 魏耀; 黄裕; 张盼
    • 摘要: 真空喷雾冷却因其可以有效降低食品真空冷却过程的失水率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研究了喷雾高度、喷雾流量、喷雾时间、喷雾倾角对豆腐真空喷雾冷却过程冷却时间和失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高度对降低质量损失具有显著作用.随着喷雾高度的增加,食品冷却时间增加,失水率呈先减小后基本不变的趋势.在较小的喷雾流量下(5~14 mL/min),当喷雾高度相同时,喷雾流量对食品失水率无显著影响,但冷却时间随喷雾流量的增大而增加.喷雾时间增加,冷却时间增加,但其失水率会显著降低,当喷雾时间由0 min增至14.50 min时,冷却时间由8.08 min增至15.50 min,增幅为91.83%,失水率由10.49%降至2.93%,降幅达72.07%.当喷雾倾角由90°降至45°,失水率由2.97%增至6.44%,冷却时间呈先降低后基本不变的趋势.
    • 张林浩; 石振刚; 杨军; 陶鹏; 李春海
    •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相变材料对大容量锂电池的冷却效用,同时研究不同电池表面相变材料裹覆面积和不同级别放电倍率条件下电池模块的冷却速度,以相变温度各不相同的三种固态相变材料为研究对象,对锂电池进行包裹并对电池放电后的冷却过程进行定位.最后,采取相变材料与微通道铝扁管协同作用的方法来加快电池的冷却进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能够获取更好的冷却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吕颂; 郑旭东; 曹智顺; 张联合
    • 摘要: 为综合考量三个常见因素(冷气与燃气流量比、温比及燃气雷诺数)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冷却性能的影响,推导并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即固定截距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对试验数据分别采用三种回归分析方法(即单因素非线性回归分析、常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固定截距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处理分析后对比发现,运用固定截距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处理的结果中确定系数更高,残差平方和令人满意,可见该方法更适合于当前试验方法下的冷却效果试验数据经验公式的拟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