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农民组织

农民组织

农民组织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98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7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43982篇;相关期刊262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南风窗、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二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农业机械化分论坛、第三届云南省科学技术论坛 、第七届中国社会学博士后论坛等;农民组织的相关文献由424位作者贡献,包括宋一姝、索志林、贺雪峰等。

农民组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7 占比:0.87%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3982 占比:99.10%

总计:44380篇

农民组织—发文趋势图

农民组织

-研究学者

  • 宋一姝
  • 索志林
  • 贺雪峰
  • 马贺
  • 仵希亮
  • 李昌平
  • 郭红东
  • 于建嵘
  • 蒋永甫
  • 郭剑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立; 王晓飞
    • 摘要: 中国已进入城乡中国时代,讨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问题,必须具备城乡互动视野。长期的去组织化,使得乡村无法抓住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带来的机会,反而加速乡村各生产要素流出。再组织化是实现乡村共同富裕,推动乡村创造新供给、满足城市新需求,促使城乡发展再平衡的重要前提。本研究通过继承与对话理性选择与结构主义的集体行动理论,提出城乡中国时代村庄再组织化“是否必要”与“如何可能”两大问题。基于袁家村案例分析,本研究对中国特色的农民合作和自组织理论,做出本土化完善。本研究认为,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外部结构与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转型的新机遇,为村庄再组织化提供必要性;村庄结构性因素和个体行动者交织互动,为村庄再组织化提供可能性。“中心人物-关键群体-后续参与者”相继将创造乡村新供给的设想付诸实践,促成城乡互为供求、有序互动的融合。乡土中国时代以“以土为生”的均质化小农,在城乡中国时代以高度异质化特征出现,并将形成有别于一般农民合作社均质化假定的新的集体行动结构。对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进行利用和升级,可以推动形成基于市场规则和乡土人情相互融合的城乡中国时代的新村庄社会结构。异质化的个体行动者与村庄社会结构的不断交织互动,能够推动村庄再组织化不断迭代升级,促成城乡中国时代的供求匹配,实现城乡发展再平衡,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 冀鹏
    • 摘要: 在调整城乡关系、大力建设乡村的背景下,中央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有着互促互生的天然契合性.但在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过渡阶段,传统城镇化模式的惯性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矛盾也无法在短期内彻底消除.这些矛盾可能成为影响农民组织化的关键问题,导致组织主体缺少、组织动力缺乏、组织能力不足、组织机会缺失、组织效率不高、组织规则基础薄弱,进而可能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故须采取针对性策略加以调整.在此调整过程中,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对相关的制度、组织和农民能力进行系统规划,使之不断适应变动中的城乡关系和农民组织化需求.
    • 吕雅辉; 张亮; 张润清
    • 摘要: 随着农民教育培训的演变与发展,如何为农民提供公平、高效、实用、全面的教育培训,保障农民教育培训的常态化,已成为现阶段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传播学7W理论,农民组织参与下的农民教育培训机制的基本组成功能模块包括:教育培训背景、教育培训目标、教育培训主体、教育培训对象、教育培训内容、教育培训路径以及教育培训效果.在目标导向原则、需求导向原则、兼顾公平原则、环境协调原则和资源统筹原则基础上,构建了政府和农民组织合作的教育培训日标导向机制、需求表达机制、合作供给机制、监督管理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多元保障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各个机制间相互联系、影响,共同保障农民教育培训机制长效运行.
  • 4. 村级治理的变迁、困境与出路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贺雪峰
    • 摘要: 当前,农村村级治理中普遍出现了严重的形式主义,村干部的主要工作变成了应付上级检查和填报表格.其中的原因是,随着国家资源的下乡,为了保证下乡国家资源使用过程的安全高效,国家权力以检查、监督、规范、程序的方式随之下乡.国家权力下乡、村级治理规范化和行政化,导致了村级治理难以应对细小琐碎的农村公共事务,难以满足农民自下而上的多样化需求.而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只能是农民组织能力的提升.将农民组织起来是当前时期乡村治理的中心任务.
    • 张晶; 赵艺葳; 解晓悦
    • 摘要: 现阶段正处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的重要时期,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就目前发展来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面临很多困境,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
    • 李昌凤
    • 摘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原则。然而,由于长期强势社会管控模式的延续依然对农民的主体地位产生消解效应、保障农民主体地位的法律制度供给不足或保障乏力、农民主体地位实现的组织载体功能严重退化等原因,坚持农民主体地位面临诸多困境。要真正实现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保障其主体作用的发挥,就需要以“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唤醒农民的主体意识;强化法律赋权维权功能,筑牢农民主体地位的法治保障之基;构建“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支持鼓励农民组织载体建设,提升农民群体的利益博弈能力。
  • 7. 农民组织化与再造村社集体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贺雪峰
    • 摘要: 将农民组织起来是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前提.如何将农民组织起来?本文提出了一个可供学界和政策部门讨论的方案.其关键是,充分利用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优势,借助农地“三权分置”制度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别赋权,让农地回归生产资料这一本质,重建新型集体经济,再造村社集体.只有建立了村庄内村民之间基于利益分配的利益关联机制,村民才会真正介入到村庄事务中,农民也才可能组织起来.
    • 向朝阳; 胡越; 万蕾
    • 摘要: 近年来,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组织发展迅速,在推动提高生产经营效益、提升专业技能、开展组织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本文以美国俄勒冈州为例,总结了美国农民组织的基本现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对中国推动农民组织改革创新的启示.
    • 詹姆斯·诺瓦克; 詹姆斯·皮斯; 拉里·桑德斯; 王宇
    • 摘要: 早期的美国农业政策主要关注财政收入和粮食安全,并没有太关注农民收入和社会福利.公共土地分配也遇到了许多复杂问题,包括奴隶制与国家权利、美国内战与印第安战争、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等.政府腐败、对农民不负责任,以及金融危机等推动了农民组织的崛起,并且逐步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和政治诉求.今天美国农业政策、农业制度和农业立法的大部分是18—19世纪的经济和政治遗产.经历了长期而艰难的发展,到19世纪末,美国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业政策、较为发达的农业经济和较为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