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农林间作

农林间作

农林间作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基础科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专利文献3894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生态学报、土壤、防护林科技等; 农林间作的相关文献由188位作者贡献,包括袁玉欣、裴保华、何园球等。

农林间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2.45%

专利文献>

论文:3894 占比:97.55%

总计:3992篇

农林间作—发文趋势图

农林间作

-研究学者

  • 袁玉欣
  • 裴保华
  • 何园球
  • 张斌
  • 张桃林
  • 王兴祥
  • 王明珠
  • 王颖
  • 姜岳忠
  • 冯立岭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艳; 吴杨; 王璠
    • 摘要: 土壤改良的目的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作物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土壤改良需要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因地制宜.文章对低产油茶林地土壤改良的文献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归纳.研究表明,垦复、合理施肥、间作和微生物接种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的水分、通气及养分状况,可为低产油茶林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改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 张艳; 吴杨; 王璠
    • 摘要: 土壤改良的目的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作物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土壤改良需要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因地制宜。文章对低产油茶林地土壤改良的文献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归纳。研究表明,垦复、合理施肥、间作和微生物接种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的水分、通气及养分状况,可为低产油茶林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改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 罗永猛; 左艳; 石梅
    • 摘要: 采取4种修剪方法(刻芽、摘心、轻短截、不修剪)和6种间作模式(绿肥、黄豆、马铃薯、烤烟、玉米、不间作)对核桃幼林进行不同经营措施试验研究,观察核桃幼林萌发新枝和生长挂果情况.结果表明:修剪促进核桃萌发新枝和枝条粗生长效果明显,与不修剪对照,萌发新枝能力和枝条粗生长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间作能有效提高核桃幼林树高、地径、冠幅生长和促进核桃幼林提早挂果,与不间作任其荒芜对照,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间作玉米等高秆作物虽能促进核桃幼林树高、地径、冠幅生长,但促进提早挂果效果不明显.
    • 刘国伟1
    • 摘要: 造53万个抽水蓄能站消纳可再生能源抽水蓄能电站是指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抽水至上水库,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的水电站。各种可再生能源经过该系统消纳和协同后才能大规模接入电网,发挥其绿色特性。建设这种系统对选址有着严格要求,业界普遍认为用来建设该系统的地点有限。但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却在全球挑选了53万个适合的地点,装机容量可达2200吉瓦时。
    • 张骁博; 李春友; 张劲松; 李春兰
    • 摘要: 农林间作是一种高效的复合生产模式.在黑核桃—赤小豆间作条件下,利用LI-6400光合作用分析仪测定并比较了距离黑核桃0.3m、1.3m和2.3m处赤小豆的光合特性,以期为优化二者的栽培模式、合理利用光能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距离黑核桃2.3m处的赤小豆与1.3m和0.3m处的相比,光饱和点(LSP)分别升高约199 μmol/(m2·s)和356 μmol/(m2·s),光补偿点(LCP)分别降低约9μmol/(m2·s)和80 μmol/(m2·s),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分别提高约3 μmol/(m2·s)和10 μmol/(m2·s);(2)SPAD值与赤小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空间位置最靠近黑核桃的赤小豆平均叶绿素含量较正常赤小豆的叶绿素含量下降约8 mg/L;(3)赤小豆的净光合速率(Pn)与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叶温(Tleaf)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胞间CO2浓度(Ci)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 周琰
    • 摘要: 近年来,泽普县广泛使用农林间作模式复播种植大豆.本文通过对泽普县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其为泽普县乃至南疆大豆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周琰
    • 摘要: 通过多年来实践与总结,泽普县农林间作马铃薯种植技术日趋成熟,已成为种植户增收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泽普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及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泽普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 李雪峰; 李璐
    • 摘要: 文章结合辽宁省平原绿化工程建设实际,分别从新建林带、修复林带、农林间作及村镇绿化几个方面提出人工造林的主要技术要点,旨在为平原绿化工程规划提供参考。
    • 贾微; 孙占祥; 白伟; 郑家明; 杜桂娟; 冯良山; 杨宁; 吕林友
    • 摘要: 针对科尔沁沙地南缘风蚀沙漠化严重、水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在大田条件下,以仁用杏、花生、谷子、甘薯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旱作农田不同作物配置土壤水分效应及作物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作物配置方式在西侧距仁用杏2 m(W2)、1 m(W1)、仁用杏树带下(T0),东侧距仁用杏1 m(E1)、2 m(E2)处土壤水分效应均为负值,且程度不同。在垂直方向上,农林复合系统可有效保持表层土壤水分,但仁用杏与农作物之间也存在着水分竞争,20~80 cm 为水分的主要竞争层,其中40~60 cm 竞争最为强烈,不同作物的竞争程度表现为甘薯>谷子>花生;水平方向上,随带距的变化,土壤水分均呈现出中间小、两侧大的开口向上类似抛物线形状的分布趋势,但不同作物表现程度不尽相同。在作物产量方面,间作作物产量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减产,花生、谷子和甘薯的产量分别比对照降低70.7%、63.3%和64.0%。%Consider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soil erosion ,desertification and groundwater depletion ,as well as the advantage of intercropping between trees and crops ,we selected peanut ,millet ,sweet potato ,and kernel-apricot to con-struct intercropping systems and investigated their effect on soil water content and crop growth in dry farmland of the Southern Kerqin Sandy Lan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levels of negative effects of soil water in different points (W2 ,W1 ,T0 ,E1 ,E2) under different systems .Tree-crop intercropping can preserve the surface soil moisture , whereas there existed competition between kernel-apricot and crops ,with 40 ~ 60 cm being the most severest and the or-der of competition degree being potato > millet > peanut .Yields of peanut ,millet ,and sweet potato in the intercropping system were decrease by 70 .7% ,63 .3% ,and 64 .0% as compared to monocropping .
    • 贾微; 孙占祥; 白伟; 郑家明; 杜桂娟; 刘洋; 冯良山; 杨宁; 吕林友
    • 摘要: 农林间作复合生态系统对生态环境修复以及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农林间作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农林间作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内涵,概括并归纳了国内外农林间作复合生态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农林间作复合生态系统小气候、土壤养分状况及生物学活性、系统水分效应、系统产量与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认为今后农林间作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应从生态环境(修复)的角度出发,将农林间作复合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加强区域农林间作系统物种配置、化感效应机理以及模型等方面的定量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