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扶贫开发
农村扶贫开发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1年内共计342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4902篇;相关期刊211种,包括理论学刊、老区建设、新疆人大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西部农村经济与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西部开发研究联合体年会、2005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等;农村扶贫开发的相关文献由281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盛海辉、韩广富等。
农村扶贫开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902篇
占比:98.65%
总计:25244篇
农村扶贫开发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盛海辉
- 韩广富
- 张孝友
- 汪军
- 刘永思
- 宋泽
- 蒋石宝
- 袁奎明
- 任宣
- 何玲
- 刘国军
- 刘娟
- 吴静
- 唐建
- 孙法臣
- 尚陵彬
- 左停
- 张红
- 徐鹏杰
- 朱剑慧
- 李云龙
- 李宇
- 李潇
- 焦国栋
- 王贤斌
- 罗英
- 董玲
- 陈斌
- 东子
- 严碧华1
- 习近平
- 于泽堃
- 于浩
- 任婷瑛
- 何冰
- 关信平
- 冯亮
- 况昌勋
- 冷凌
- 冼海钧
- 刁晓娟
- 刘义杰
- 刘传岩
- 刘佳
- 刘刚
- 刘卫星
- 刘宇
- 刘昆明
- 刘晓红
-
-
韩克庆
-
-
摘要:
土地改革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实现了从集体经济向市场化改革的过渡,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普遍贫穷的面貌.脱贫攻坚战略彻底改变了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落后状况,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减贫之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保证了农民的公民权益,满足了农民基本生活、养老、医疗及其他方面的需要.中国减贫的成功经验在于:改革发展是消除贫困的根本路径,政策创新是消除贫困的制度保障,国家动员和社会参与是消除贫困的力量源泉,公平公正是消除贫困的价值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消除贫困的国家特征.在农村绝对贫困和普遍贫困的状况得到根本缓解之后,应当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
-
-
-
摘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山东的光荣使命和政治责任。近年来,山东省坚持以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为遵循,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先后部署开展了选派第一书记、万名干部下基层等工作,夯实基层基础,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
-
江激宇;
汪俊雯;
江惠
-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安徽省农村扶贫开发经历了解决生存性极端贫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驱动群体性减贫、规模化开发式扶贫、综合扶贫开发及精准扶贫五个阶段,总结出了党的领导、政策组合、资金整合、聚焦重点、多方合作、激发动力等经验,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安徽还需夯实脱贫攻坚成效的基础性工作,建立防止返贫工作机制,完善巩固脱贫成效保障措施,着力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政策成效,切实加强组织保障等相关扶贫政策,巩固安徽省脱贫成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
-
-
阚乾超
-
-
摘要:
针对传统的农村扶贫开发研究缺乏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方法做分析,无法获取文献主题关联及深层次的语义知识的背景下,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关于农村扶贫开发主题的相关文献为研究主体,运用文献计量、知识图谱、LDA模型主题挖掘等技术,在结果可视化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农村扶贫开发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并对这一领域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我国农村扶贫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
-
-
摘要:
青年社会组织是指由青年发起成立,并以青年人为活动主体的民间结社形式,它是新时代创新团的基层组织形态、充实团的基层组织功能、提升团的"三力一度"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青年社会组织积在公共危机应对、弱势群体关怀、城市社区建设、农村扶贫开发、公益活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逐渐形成海口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
-
-
-
刘义杰
-
-
摘要:
在《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5号)中指出要“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并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育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可见,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社区教育,理应成为农村精准扶贫非常重要的一种途径与手段。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人口流向城市,政府对社区教育的重视也仅局限于城市社区,农村社区教育的资源配置却不尽人意。
-
-
-
黄承伟;
刘欣
-
-
摘要: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致力于在推动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进程中解决贫困问题,并开启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农村扶贫开发进程,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
-
-
-
汪军;
张孝友
- 《2005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
| 2005年
-
摘要:
在分析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历程及主要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农村贫困的现状以及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局限性,并由此指出农村扶贫开发策略的调整方向,进而提出新形势下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应采取的政策着力点,从而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