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等教育
农业高等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农业经济、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82573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农业教育、江苏高教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第三届年会、全国农业工程相关学科专业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等;农业高等教育的相关文献由204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翔、叶伟衡、张玉先等。
农业高等教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2573篇
占比:99.84%
总计:82708篇
农业高等教育
-研究学者
- 孙翔
- 叶伟衡
- 张玉先
- 曹亮
- 王孟雪
- 王洋
- 赵蕊
- 醉清风
- 鲍安红
- J.D.依温斯
- 严霖元
- 于丹
- 于文娟
- 何文光
- 何进
- 何龙飞
- 佟屏亚
- 侯新伏
- 刘丽
- 刘俊
- 刘克
- 刘和云
- 刘彦慈
- 刘晓光
- 刘景
- 刘清生
- 刘铁玲
- 刘鲁庆
- 刘鸿雁
- 司懿敏
- 吕尊富
- 吕瑶
- 吕瑶(整理)
- 吕诺
- 吴锋
- 吴锡冬
- 周建中
- 周志勇
- 周茂兴
- 夏巍峰
- 夏巍峰(访谈人)
- 夏法刚
- 姜春云
- 姜纬堂
- 孔德刚
- 孙丰伟
- 孙守钧
- 孙晓林
- 孟庆成
- 孟海波
-
-
曹亮;
张玉先;
赵蕊;
王孟雪
-
-
摘要:
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新时代下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与现代种植业,培养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队伍等目标,研究推进新时代下高校教学深度开展,推动高校农业创新人才教育模式探索已成为重中之重。该文以培养新时代下集聚科技创新素养和社会实践服务能力的农业专业型创新人才为主题,探讨了农业创新人才教育模式,旨在提高中国农业高等教育软实力,满足新时代下教育改革对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
-
耿月华;
臧睿;
翟卿;
孟颢光
-
-
摘要: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活动中,农业属于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对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发展与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是经济的薄弱环节。现阶段出台了一系列三农相关政策,引起上下各级政府的重视。而现代农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我们提高三农技术的一个重要课程。本论文就现代农业的课程背景与特点、课程的特色与创新、授课方式和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把现代农业的授课内容进行了精炼的概括,对于农业类高校的涉农专业进行现代农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
曹亮;
张玉先;
王孟雪;
赵蕊
-
-
摘要:
为积极探索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互联网+专业创新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互联网+教育教学、互联网+众创、互联网+奖励机制等方式制订个性化教学和服务,以期进一步推动本科高校农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
马叆琳
-
-
摘要:
在我国革新发展中,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优化,农业领域呈现出稳定上升的发展趋势,并且在农业领域中的多类项目研究中获取了优异成绩。此时,农业高等教育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还要基于农业经济发展及实践发展全面落实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当前教育内容和管理模式进行全方位探索。阅读由施孝忠编写的《农业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可知,本书在阐述农业经济学基本理念的基础上,还根据现代经济建设发展提出了农业生产经验的实践内容和政策导向,并在有效结合要素与增长、理论与实践等内容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入手提出了明确的绿色农业经济政策。作者在编写之前收集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政策,并在学习参考国内外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探索,最终对农业经济管理内容进行了整合分析。
-
-
何龙飞
-
-
摘要:
广西农业高等教育发端于1932年,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至今等三个时期。广西现有涉农高校14所,其中本科院校7所,高职院校7所;设有农学类博士学位点4个,硕士学位点11个,本科专业点16个,专科专业44个,形成了从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农科人才培养体系。但是,广西农业高等教育也存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农学类专业对学生吸引力不强,招生难、生源质量低;培养理念和模式滞后,培养人才质量有待提升;服务产业和社会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发展方向上,应补足短板,形成结构合理的广西农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要加强政策支持,提高农学专业吸引力和办学能力;改革培养理念和模式,切实提升农类人才培养质量。
-
-
王渝生
-
-
摘要:
丁颖(1888.11.25—1964.10.14),字君颖,号竹铭,广东高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农业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农业高等教育先驱。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院长,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院长。丁颖一生从事稻作科学研究、农业教育事业40余年,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人民优秀的农业科学家”。2009年被授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荣誉称号。
-
-
王丹;
王洋
-
-
摘要:
高校农民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一种重要教育方式,其培训质量直接影响现代新农村建设步伐。高校传统农民培训模式在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和培训跟踪服务等方面存在不足,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这些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思路。高校要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农民终身教育常态化为己任,紧扣OBE理念精髓,切实贴合农民务农需求,搭设互联网培训平台,开放农业共享网络联盟,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培训,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建立终身培训教育体系,从而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做出贡献。
-
-
许浙景1;
无2
-
-
摘要:
法国是欧洲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与其农业发展相适应,法国建立了完备且成熟的农业教育体系,农业部牵头负责全法农业教育,与国民教育部和高等教育、研究和创新部同为三大教育主管部委,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
-
季彪俊;
吴锋;
夏法刚
-
-
摘要:
本文比较了中日高等农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与毕业生教学两方面的现状,分析了中日两国高等农业实践与毕业教育的差异,提出了现阶段应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借鉴日本高等农业教育的优点,加强实践教育投入,提升中国农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层次,促进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