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税制
农业税制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1年内共计183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专利文献62267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晋阳学刊、经济研究参考、江苏农村经济等;
农业税制的相关文献由219位作者贡献,包括苏明、刘宗海、吴菊等。
农业税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2267篇
占比:99.71%
总计:62450篇
农业税制
-研究学者
- 苏明
- 刘宗海
- 吴菊
- 国风
- 张晓冰
- 徐勇
- 徐增宏
- 徐尚模
- 朱永德
- 罗正悦
- 贾海彦
- 赵传成
- 陈少晖
- 龙笔锋
- 丁元林
- 丁士军
- 万其刚
- 万莹
- 严金中
- 乔应平
- 于立新
- 任文连
- 任碧云
- 伍红
- 余宝军
- 余长明1
- 侍建旻
- 倪家琪
- 傅淑兰
- 全胜奇
- 刘世红
- 刘宛晨
- 刘德成
- 刘敬照
- 刘晓玲
- 刘正文
- 刘辉
- 刘连环
- 刘锡田
- 史玲
- 叶依能
- 叶德斌
- 叶志军
- 叶清松
- 向光荣
- 吕建锁
- 吴秀英
- 吴金光
- 周仕文
- 周友庆
-
-
易凤林;
魏烈刚
-
-
摘要:
中央苏区的农业税制不仅关系着政府的财政、法制建设,而且影响着革命的进程,牵动着政局的变化.它具有鲜明的特征,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政府的价值取向.从制度史的视角来看,中央苏区农业税制灵活实用,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走向了法治化的轨道.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与革命性,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目标与宗旨保持了一致;其先进性与创新性使它明显区别于国民政府的农业税制,显示了它的独特性.中央苏区的农业税制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极大地支持了党的革命事业,保障了政府的正常运转,支持了苏区社会建设事业等,为新中国的农业税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
李嘉明;
刘世红
-
-
摘要:
农业税的取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仍然赶不上城市居民,且新的财税、社会等问题开始出现,其主要还是城乡税制的不统一,阻碍了农村和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影响农业税制的多方面因素,对于新型农业税制的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具有良好的启示作用.
-
-
-
姚林香
-
-
摘要:
在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后,我国在短期内不应再对农民征税,但考虑到税收的公平性、财政的均等化以及基层政权机构的正常运转,从城乡统筹的思路出发,建立统一的城乡税制将是我国农业税制改革的方向.建议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构建"流转税+所得税"的农业税制体系.
-
-
-
国风
-
-
摘要:
@@ 从一条鞭法到丁随地走rn赋役制度是一种财经制度,有其财政作用,也有其经济作用.赋役制度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一方面对统治政权提供赋税与徭役,另一方面也阻止土地流为商品,阻止人民与土地分离.明初所执行的农业政策,迅速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仅恢复了农业生产,也使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逐渐增加,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商业贸易日益发达,土地买卖日益频繁,户口大量逃亡,严重地影响了里甲制的运行,明初以来的赋役制度也就不得不随之变革.宣德、正统年间,徭役繁重,壮丁尽行,役及老幼,已是奔走不暇,更无余力从事耕种.
-
-
苏东;
万其刚
-
-
摘要:
新中国的农业税制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地实行的农业税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58年出台的具有里程碑意义,并一直实施到本世纪初.其后又在农(牧)业税的基础上发展起了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以及契税、屠宰税等.除此之外农民还要负担"三提五统"等费用.与此相并行的是统购统销所带来的面向农民的隐性税收.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负担不断加重的现实,中央首先取消了统购统销制度,并在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先是取消了农业税以外的额外负担,然后又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并最终于2005年底彻底废止了实施近半个世纪的.
-
-
王艳梅;
赵秀云
-
-
摘要: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依照有关规定,在广大农村地区征收农业税.从1983年开始,除农业税外,国务院还根据农业税条例的规定,决定开征农林特产税,1994年改为农业特产税;牧区省份则根据授权开征牧业税.至此,我国现行农业税制实际上包括了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牧业税等三种形式.
-
-
樊丽明;
郭琪
-
-
摘要:
日本农业税制演变历经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肖普建议"为蓝本的税制改革使日本彻底完成分税制改革,传统农业税制相继并入所得税、商品税及财产税,形成现代城乡统一税制.日本农业税制演变是工业化基础上的政府导向型淡出模式,反映了日本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对我国农业税制改革的取向及制度设计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