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市场
共同市场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1年内共计305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贸易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927篇;相关期刊208种,包括国际问题研究、领导决策信息、理论前沿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7届WTO与中国国际学术年会、东亚区域与台湾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第六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暨论坛等;共同市场的相关文献由30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绍荣、崔保运、庄佩芬等。
共同市场
-研究学者
- 李绍荣
- 崔保运
- 庄佩芬
- 张智勇
- 张素峰
- 张锡嘏
- 李小加
- 杨江帆
- 林斐婷
- 洪银兴
- 王存杰
- 王林泽
- 管曦
- 罗智扬
- 邵伟
- 郑焕宇
- 金志
- 陈统奎
- 高明
- 魏达志
- 黄梅波
- 黄正柏
- A·多斯大利
- A·鲍格达诺夫
- B.W.尤
- Deng Min
- Fan Xiaoyang
- Reihl.H
- Reihl.h
- 丁丽莉
- 丁晓江
- 丁秀飞
- 万玲英
- 严平1
- 于民
- 伍贻康
- 何均琳
- 何洁华
- 余东
- 余安民
- 关铁英
- 冀学金
- 冯桂
- 刘先云
- 刘克朦
- 刘后平
- 刘娟
- 刘岩
- 刘志勤12
- 刘明辉
-
-
杨盼盼;
崔晓敏
-
-
摘要:
从美欧日经验看,发达经济体的"双循环"格局存在不同模式,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需要关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差异性.其中,美国在国内循环和国外循环两个维度都处于最高,主要因其服务业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均具有很高的竞争力,同时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出口获取了较高的增加值.欧盟整体循环程度与美国类似,但单个经济体的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水平则较低,主要表现为面向欧盟内部国家的循环.欧盟模式对中国构建"双循环"具有借鉴意义,其引申的政策含义包括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加快疏通国内大循环的痛点和堵点,推进东亚地区实体经济共同市场建设等.
-
-
林健锋
-
-
摘要:
3月10日,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四次会议圆满闭幕。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永和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外玩具制造》专家级特约专栏作者林健锋先生作为香港玩具业界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他在本次会议上提交了加快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市场》等提案。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市场》从四方面提出建议:制定粤港澳大湾区版"负面清单",加快打造一体化的大湾区金融市场,建立统一的货物通关安排以达到大湾区人流物流的无缝连接,设立统筹协调机制打造一体化的大湾区航运航空枢纽。
-
-
林升梁;
张思嘉
-
-
摘要:
本文对大陆和台湾地区妈祖文创产业的概况进行介绍,对二者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指出可以从打造两岸妈祖文创人才共同市场、文创影视共同市场、文创旅游共同市场入手,进行模式共建。本文分析了妈祖文创产业的发展趋势,认为打造两岸妈祖文创共同市场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
-
-
冯桂
-
-
摘要:
RCEP的成功签署,使以中国为龙头的亚太共同市场从愿景走向现实,也使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迎来了新机遇,在此背景下,推进中国—东盟法律合作极为必要。由于多方面原因,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的法律合作还面临着一些困难,比如,东盟内部差异性较大,法律文化传统不一,既有原社会主义法系国家,也有普通法系国家,还有受伊斯兰法系影响的国家;各国法制建设也参差不齐,有的国家法制较为完善,有的国家法制建设则比较滞后。
-
-
胡云华;
盛九元;
盛杰
-
-
摘要:
长期以来,建构两岸共同市场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议题.2000年后,随着两岸合作的深化,共同市场建设在实践领域也得以逐步推进.但在现有的两岸关系框架下,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协商与政策协调机制,使得两岸共同市场建构仍面临严重障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造共同市场"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两岸合作深化提供了方向与可行途径.在新的情势下,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论述,通过两岸征信系统对接、均衡贸易发展、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合作等新举措,有效推进两岸共同市场的建构.
-
-
-
严平1
-
-
摘要:
进入2019年,随着3月29日英国脱欧关键时间节点日益临近,英国国内关注争执的焦点已不是脱欧之后的政策举措,而是该''硬脱欧''还是''软脱欧''。这软硬之差,就是英国与欧盟能否达成一项协议——在脱欧后英国仍留在欧盟共同市场里。如果留在共同市场内,那英国就必须付出代价。因此,''硬脱欧''还是''软脱欧''问题,实际上又变成类似于''人间是否值得''的旷日持久大争论。
-
-
-
-
摘要:
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年会在南京举办2019年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年会于11月3—5日在南京举办,主题为“深化融合发展打造共同市场”。峰会举行了开幕式、主题演讲、系列专题论坛、大会总结等活动,两岸知名企业家、工商团体负责人、中小企业和青年创业者约1000人与会。两岸企业家峰会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举办过6次年会,持续推动两岸工商界交流对话、密切对接,为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
-
台晟
-
-
摘要:
11月16日,作为第四届全国民族地区发展大会的主要平行论坛之一,两岸乡村振兴特色产业论坛在长沙举办。论坛以"构建两岸城乡共同市场助推两岸应通尽通"为主题,邀请两岸专家学者齐聚美丽星城,共谋发展。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理事会常务主席、总顾问申占华,长沙市台办主任袁义和,台湾中华民族贸易促进会、中华产业协会等相关部门领导以及台湾民间团体、两岸企业负责人等约300人出席。论坛通过交流对话、项目对接、贸易洽谈和展览展示等形式,搭建两岸城乡间长期交流平台,深化两岸民间经贸往来。
-
-
朱伟东1
-
-
摘要:
《非洲大陆自贸区协议》仅在一年内就得到22个国家批准,显示了非洲国家推进这一进程的决心。但是,一旦真正进入实施阶段,非洲大陆自贸区仍将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非洲大陆自贸区协议》已于2019年5月30日生效。非洲大陆自贸区也将在今年7月正式启动,这将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也是创建非洲共同市场的关键一步。为何制定《非洲大陆自贸区协议》?该协议有哪些内容?该协议要实现什么目标?该协议如何实施?
-
-
格隆
- 《第六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暨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大家早上好,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在做海外投资,从刚刚的介绍里知道大家大多数都是实业圈的人,可能在做实业,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在做投资,尤其是海外投资?从现场举手情况来看是非常少的.当然这里可能也有一些跨界的原因,不管怎么说,这是一块处女地,甚至是刚刚开始.刚开始的大方向对不对?有没有必要去关注?或者说未来可能会带来什么东西?废话少说,直接进入正题.笔者一直是做海外投资的,格隆汇也是做海外投资内容的。希望从今天开始,大家的脑袋里有资产配置这根弦,也就是你的资产应该往哪里放,大家应该要有资产配置概念。不管做投资还是做实业,扎进去以后都会有一个非常严重的惯性或者叫路径依赖,比如说做电子就永远关注电子,做物流就永远关注物流,做A股就永远只关注A股,做港股就永远只关注港股。能够代表未来的公司在A股上不了市,如果这些公司上不了市,未来也没有好的公司加入A股,这个市场就只能是把所有公司当作筹码玩弄、博弈。那好公司在哪里?在美国、港股、中概股这类地方。以前认为美图上市的时候是一个个案,现在发现不是。因为港交所刚刚发布了一个征求意见稿,对主板、创业板公司提高门槛,这是对存量公司进行治理;对增量公司则设立创新板,允许亏损公司、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允许内地企业二次挂牌,这意味着港交所想要把亚太地区的好公司、新经济公司一股脑全吸引过去。这种制度红利一旦开始释放,认为是不得了的。相信有好公司才能叫做好市场,而且港交所还有这么低的估值。现在的国际指数是8倍,恒生指数是12倍,就算再涨一倍也有优势。
-
-
Deng Min;
邓敏;
Fan Xiaoyang;
范小阳
- 《第7届WTO与中国国际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随着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建立两岸经贸合作机制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两岸各界对建立两岸经贸合作机制的重要性已经达成共识.但是,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学者们在两岸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经贸合作机制方面争执不休.从求同存异的角度讲,大陆和台湾的突出共性是:同为WTO成员,可以利用也必须遵守WTO规则.因此,我们不能脱离WTO框架来研究两岸的经贸合作,WTO规则既决定了我们商讨两岸经贸合作机制的前提条件,也为两岸提供了建立经贸合作机制的平台和制度空间.根据WTO规则提供的制度平台,两岸经贸合作应该达到的底线是“遵守WTO规则”,可以达到的最高边界是最惠国待遇原则许可的范围.合作底线和最高边界所围成的空间,就是两岸可以选择经贸合作机制的制度空间.在这个空间中,CEPA、自由贸易区和共同市场都是两岸可以选择的经贸合作机制.但是,由于前二者获得的认同度较低,这限制了其可行性,而共同市场得到了两岸学界和管理层的广泛认同,具有良好的舆论基础和有利的政治条件,同时也存在坚实的和j益平台和不断改善的政策环境,从而是两岸应该选择的经贸合作机制.
-
-
蕭琛
- 《东亚区域与台湾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构建两岸共同市场是前国民党副主席萧万长先生的建议,也是大陆学者和政要人物乐观其成并决心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在多年“经热政冶”的氛围中,在高层互访已经具有重大突破的今天。首先致力於从经济上取得基础性的成果,对於两岸经济的持久繁荣和实现国家统一无疑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得力于两岸诸多先行者、有识之士和专家政要,本文拟讨论两岸逐步靠拢的态势,创建共同市场的条件,走向目标过程中所显露的若干逻辑性轨迹,以及确保能够因势利导的关键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