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俸禄

俸禄

俸禄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25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6篇、相关期刊190种,包括法制博览、政府法制、中国监察等; 俸禄的相关文献由222位作者贡献,包括佚名、张宏杰、巫强等。

俸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6 占比:100.00%

总计:256篇

俸禄—发文趋势图

俸禄

-研究学者

  • 佚名
  • 张宏杰
  • 巫强
  • 倪方六
  • 刘玉琪
  • 吴兴人
  • 吴谷丰
  • 康志杰1
  • 张宏杰1
  • 张邦炜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杨鑫
    • 摘要: “言秩/不言秩”这一特殊的秩级安排是梁武帝秩级改革的产物,只存在于梁陈两代。“不言秩”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协调一些官职的秩级与官品之间的矛盾,而与官职是否有朝廷发放的俸禄并无直接的对应关系。同时,“言秩/不言秩”也不能作为“王官/属吏”的划分标准。在对不同的官职进行区分时,“言秩/不言秩”并无固定的标准,而是杂糅了分等因素与分类因素。作为一种位阶体系,其分类功能弱于大约同时间的北齐的流内比视官体系。
    • 王丹誉
    • 摘要: 五代至北宋初年的廉吏刘温叟出身名门,是唐朝刑部尚书刘政会之后,门下侍郎刘崇望侄孙。他为人厚重方正,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五朝,官至御史中丞(宋代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的实际长官)。御史台有个惯例,在俸禄之外每个月都要给所有官员发放名为“公用茶”的补贴,就算办公经费不足,也要用办案查缴的赃款或者罚金来足额补发。但刘温叟非常反感这类补贴,在御史台任职12年间,从来没有领取过这笔钱。
    • 宋华
    • 摘要: 宋代政治制度具有优待宰相的特色,宋代宰相具有与群官礼绝的政治地位,他们享受第一等俸禄,拥有总百官、平庶务的权力。宰辅群体对皇帝直接负责,与士大夫群体同气相求,也是民众呼声上达天听的媒介。同时为了保障政治权力的良性运行,宋代宰辅制度也规定了权力监督机制,通过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台谏制度保障宋代宰辅制度的运行。结合宋代宰辅制度可知,名望是宰辅登位的途径,也是宰辅实行权力的保障,更是宋代相权监督机制的重要内容。
    • 陈忠海
    • 摘要: 俸禄是古代官员收入的重要部分,不同朝代待遇不一。但不管是在厚禄之宋,还是薄俸之明,都有不少官员如巨蠹般大肆揽财,而廉洁自守的官员却可能因“没钱”而陷入窘境。可见廉洁更多地是个人价值选择。
    • 张宏杰
    • 摘要: 俸禄明代俸禄之薄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明代官员没有了职田。从唐朝开始,地方现任官员俸禄中都有一项特别稳定的收入--职田收入,但是朱元璋却毅然废除历代相沿的职田制度。原因很简单,他要把天下官田都留着赏赐给自己的子孙。各地王府的赐地,“皆取之州县中极膏脱田地”。
    • 张宏杰
    • 摘要: 西汉中高级官员的俸禄比较丰厚,不再像战国和秦那样用粮食支付,而是代以铜钱,实现了货币化。此外,皇帝还对他们时有赏赐,所以他们并不差钱,似乎达到了“高薪养廉”的状态。与此同时,西汉对贪污受贿的处罚也很严厉。官员如果接受他人宴请,就会被罢官;如果收礼,则被罢官并交罚款;如果受贿或通过经商谋取收入。
    • 叶烨; 杨丹
    • 摘要: 仕宦作为一种重要的谋生方式,使宦游异乡成为宋代文士的生活常态.这一谋生方式不仅为宋代怀归诗的兴盛提供生活背景,还直接激发了文士怀归情绪的生成.文士因不满于仕宦收益而心生归意,却又因缺乏更有效的替代谋生方式而欲归不能,这种矛盾心理构成宋代怀归诗的基本表现内容.与此同时,与这一谋生方式直接相关的宋代怀归诗还具有理性平静的情感基调与真切写实的风貌,这成为宋代怀归诗区别于唐代怀归诗的重要特征.
    • 朱力
    • 摘要: 藩镇官员收入问题在唐代藩镇研究中值得重视.藩镇官员收入成分复杂,有俸禄、赏赐等多种来源,并具有地域性及群体性差异,不应笼统概括.唐王朝对藩镇官员制定收入标准,规定待遇优厚,学界据此认为藩镇官员收入普遍丰厚,但实际上唐王朝规定标准并未普遍推行,各地情况存在差异.总体上南方藩镇官员以俸禄为主要收入,待遇优厚;北方藩镇官员以赏赐收入为主,待遇较低.
    • 洪振快
    • 摘要: 明朝“公务员”穷不穷?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经感叹“自古百官俸禄之薄,未有如此者”。顾炎武的这一观点影响很大,后世几乎所有研究明史的人都有类似的观点:明代官员很穷,贪污是低薪制导致的,穷是“当贪官的理由”。事实上,明代的俸禄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定下来的,后来成为有明一代的定例。朱元璋在制定工资标准的时候,难道会不给他手下的官员基本的生活费?这不合情理。
    • 张壮年
    • 摘要: 吴隐之是东晋时著名的儒雅饱学之士,他为官之后,始终保持着清廉的节操,不仅自己清廉简朴,他的妻子也像普通农妇一样,自己背柴烧火。吴隐之担任高官要职后,越发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俸禄都捐给有困难的亲戚和族人,而自己家却非常清贫,甚至到了冬天洗衣服时,因为没有替换的衣服,只好披着棉絮御寒。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