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修正主义

修正主义

修正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6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8033篇;相关期刊402种,包括北方论丛、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史哲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北京师范大学第九届研究生世界史冬季论坛、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等;修正主义的相关文献由1254位作者贡献,包括闻迪、张茂林、徐觉哉等。

修正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4 占比:7.7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033 占比:92.20%

总计:19559篇

修正主义—发文趋势图

修正主义

-研究学者

  • 闻迪
  • 张茂林
  • 徐觉哉
  • 梁效
  • 胡义成
  • 哲兵
  • 宋伟
  • 张春桥
  • 林艳梅
  • 殷叙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赵银亮
    • 摘要: 数百年来基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霸权思维所形成的话语叙事逻辑正在遭遇困境和挑战,以“指令性叙事”为范式、以“道德与进步”为核心的西方国际关系话语叙事体系,在学理层面和实践层面已遭致全球社会的全面审视、反思和抵制,其“自传式叙事”“概念性叙事”的理论根基正在坍塌和崩解。国际关系话语叙事需要适应新的全球形势和大国力量调整,需要突破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道德与进步”的话语陷阱,寻求新的叙事表达和逻辑话语。
    • 王薪岩
    •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马克思主义的低潮期,伯恩施坦趁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全面修正,伯恩施坦的思想属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是截然不同的理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强调马克思主义观念领域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功能:青年卢卡奇唤起阶级意识的历史作用,柯尔施号召无产阶级拿起哲学的精神武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葛兰西主张塑造"现代君主"的文化领导权.澄清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有助于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正本清源,对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理论价值.
    • 宋伟
    • 摘要: 国际关系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修正的历史,各国的对外行为或多或少都在改变国际体系的现状.但是,国家并不会因为在具体议题上的修正主义行为而成为修正主义国家.如果新兴强国谋求更多的权力分配而不改变现有的国际秩序基本规则,那么它也不会成为修正主义国家.只有谋求改变国际秩序基本规则的国家才会成为修正主义国家.一国是否成为修正主义国家,不仅取决于它对国际秩序基本规则的态度,也取决于它的成本—收益考量.霸权国和崛起国都可能成为修正主义国家,而且在一个开放的国际体系下,处于相对衰落的霸权国更可能成为修正主义国家.修正主义国家可能是坏国家,也可能是好国家,这取决于修正主义国家提出什么样的新理念、新规则,也取决于修正主义国家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修正.“修正主义国家”应该成为国际关系学术和政治话语中的一个中性词.
    • 宋伟
    • 摘要: 在现实世界中,"修正"或者说"改变",是国际关系发展的一种常态,甚至可以说是时时在发生的状况。一方面,国家的行为自觉不自觉都会改变现实世界,因为现实的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很容易产生联动效应。领导人的某一项政策可能旨在"加强"某一现状,但是却可能引发其他方面的变化。另一方面,所有的国家都可能采取修正主义的政策,因为没有国家是"完全满意"的国家。
    • 王凤
    • 摘要: 伯恩施坦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颇具争议性的焦点人物,他的思想经历了从正统马克思主义到修正主义的转变,研究其修正主义思想的形成历程,探究其现实成因,对当前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游启明
    • 摘要: 现实中有的国家在国际秩序中逐步崛起时会选择积极维护该秩序,但历史上出现过崛起国加人国际秩序后转向修正主义的事例。伴随崛起,崛起国将看重并追求地位,守成国对此的反应则会影响前者面对国际秩序的方式。
    • 王凤
    • 摘要: 伯恩施坦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颇具争议性的焦点人物,他的思想经历了从正统马克思主义到修正主义的转变,研究其修正主义思想的形成历程,探究其现实成因,对当前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洪子诚
    • 摘要: 20世纪50-70年代是政治因素主导外交政策的特殊时期,中国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南斯拉夫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比较复杂曲折的过程.这表征在中、南两国的文学关系中,也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现象,即"1957年"前后出现的南斯拉夫文学译本、两国文学评论界直接或间接的争论辩诘等几个关键性事件.从中得以窥见的是这些现象的时代印痕,而其中提出的有思考价值的文学问题或许更为重要,具体指涉的是复杂的国内外政治场域下文学与政治如何互动且保有自我张力的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南斯拉夫文学家的这些争论的意义,也许重要的不在于得出明确无误的结论,而是各自从不同处境、立场、视角出发的提问,发出的那种打开有意义的问题的力量.
    • 雨田
    • 摘要: 在收藏圈子,有个"怪现象":喜欢收藏古玩的甚少关注当代艺术,喜欢当代艺术的,则对古典艺术鲜有涉猎。艺术家何天泉无疑是一个例外,从事当代艺术创作,又喜欢收藏古玩,这是他独具特色的文化标签,看似截然不同的两个领域,他都"玩"得很溜。并且,还能把两者合二为一,玩出点与众不同来。
    • 胡传明; 戴文颖
    • 摘要: 在我国理论界,一度有人认为伯恩施坦的民主社会主义具有"合理性",认为其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但实际上伯恩施坦的民主社会主义"修正"了马克思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鼓吹阶级"调和"与阶级"合作",否定无产阶级政党和革命的最终目的 ,鼓吹"全民党"和"普遍民主"等,这些思想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建设危害巨大,破坏了党的团结和思想统一,使党丧失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苏联亡党亡国起了巨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揭露伯恩施坦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质意义重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