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GSI

GSI

GSI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2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公路运输、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煤矿安全、现代制造、光机电信息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学术会议、2005泛珠三角企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应用大会等;GSI的相关文献由350位作者贡献,包括宗颖、张媛、景珊等。

GSI—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3 占比:96.28%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2.89%

专利文献>

论文:2 占比:0.83%

总计:242篇

GSI—发文趋势图

GSI

-研究学者

  • 宗颖
  • 张媛
  • 景珊
  • 焦志勇
  • 王凯
  • 蔡洪斌
  • 严利平
  • 何欣枫
  • 侯孟波
  • 冉蜀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凯; 周杰
    • 摘要: 岩体抗剪强度参数是石窟寺危岩整治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数据,因石窟区文物密集、工程规模小,不便取样,致使项目中使用的参数多以定性、经验值为准,可靠度低,文章引入Hoke-Brown准则以期解决该问题。首先阐释了HB准则的理论基础、求解过程,并对云冈石窟危岩稳定性进行分析,讲明使用过程。推广应用该方法,有利于行业规范岩体抗剪强度参数确定过程。
    • 陈耀登; 杨登宇
    • 摘要: 全球大气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获得改进,并逐渐采用非结构计算网格,如以球面重心Voronoi网格为特点的MPAS-A模式。为改进MPAS-A模式初值,相关的资料同化研究同步在积极开展。本文为实现利用变分方法快速同化多源观测资料的需求,以美国NCEP业务上使用的GSI系统作为同化模块,基于守恒重映射方法进行非结构与结构化球面网格转换,构建了GSI-MPAS同化及预报框架,并进行了网格转换测试和同化预报试验。网格转换检验测试表明,模式物理量的转换误差与其分布特征密切相关,二阶精度守恒重映射转换结果优于一阶精度转换结果。连续一周的滚动循环同化及预报试验表明,基于守恒重映射方法的GSI-MPAS同化及预报框架能够有效同化多源观测资料,改善了初值场的质量并使得MPAS-A预报得到的各个变量更加准确,且对降水预报具有正面效果。进一步分析表明,由于在北半球同化了更多观测资料,所以北半球地区的改进明显优于南半球及赤道地区。
    • 张焰
    • 摘要: 对小学英语高段阅读课堂教学中,基于分级群文阅读的小学英语GSI(Guided Reading,hared Reading,Independent Reading)阅读活动的设计与课堂教学实践情况进行研究。
    • 虞金林
    • 摘要: 地质强度指标是在岩体结构和结构面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岩体力学参数.利用GSI量化表用插值法确定GSI主要依据野外岩体露头的观察和测量,然后对应GSI量化表用插值法取值,具有一定的区间性.而采用RMR值间接计算得到GSI值是确定、唯一的,方便了岩体稳定评价中参数的选取,对分析边坡稳定性以及后续开挖方案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王凯; 王思远; 彭森良; 张根全
    • 摘要: 在国际工程及一些小型工程中,常遇到取样试验获取岩体抗剪强度参数困难的情况.国内一般采用按规范分级查表方法给定参数,国外主要以GSI打分,结合Hoke-Brown准则确定.在分析两套方法理论的基础上,对比二者考虑的因素,结合案例应用情况,得到以下认识:①两套方法的原理均为岩石强度及结构面特性共同决定岩体抗剪强度;②对于同一工程的岩体研究对象,二者评价得出的抗剪强度参数值不一致,但工程评价效果相同;③国内规范法理论过程不够严谨,在国际工程中难以推广使用;④国外方法拟合摩尔库伦参数时所用的最小有效主应力可通过各工况有限元计算确定.
    • 汪斌; 朱杰兵; 张振杰; 张利洁
    • 摘要: 工程岩体分级是岩石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研究的最基本内容之一,当前岩体分级体系中尚无考虑高地温及高温度梯度等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围岩分级方法.依托南疆某水电站高温洞段引水隧洞工程建设,基于现场地质描绘、现场钻孔测试及室内岩石力学试验成果,采用RMR、GSI、BQ和HC等不同分级体系对高温洞段开展岩体质量评价;最后根据实际围岩级别与定性和定量分级结果对比分析,提出了高地热下围岩类别影响因子及阈值指标,给出了高地热赋存环境状态对围岩分级的修正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高地温梯度环境下的隧洞围岩质量分级与评价方法.研究表明,考虑了温度修正后,各类围岩的岩体质量评价结果相对传统方法减小1/4~1/2级,与实际定级结果更为接近,提高了分级的准确率.研究结果对于存在高地温的隧洞围岩分级有参考价值.
    • 彭森良; 李忠; 王文远; 王凯
    • 摘要: 基于国际通用的岩体Hoek-Brown准则,用岩体BSD来表征岩体完整性,比列夫斯基1989指标体系来表征结构面性质,从而获取岩体GSI值,再用不规则岩块点荷载试验值获得的等效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来表征岩石强度,进一步反推出岩体抗剪强度c'和f'.另一方面,结合Barton-Bandis结构面抗剪强度理论,采用回弹仪测量结构面锤击数后得到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该工作思路应用于湄公河某国际水电工程,得到了咨询方的认可,填补了国内规范对中低坝段坝基岩体抗剪强度参数取值的空白,一定程度上可减少不必要的工程成本.
    • 陈杰; 李正强; 常文渊; 张莹; 魏瑗瑗; 谢一凇; 葛邦宇; 张驰
    • 摘要: 基于改进的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对地面细颗粒物浓度(PM2.5)与卫星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进行同化,评估了同化分析场对PM2.5预报的改善效果。研究选定一次持续污染过程,分别对地面PM2.5和AOD观测数据进行各自单独同化和两者同时同化。结果表明,相比于单独同化PM2.5,单独同化AOD对AOD分析场的精度提升更为有效,但对PM2.5分析场的准确性显著降低。而同时同化PM2.5与AOD观测时,分析场对气溶胶的光学-物理特性模拟达到最好的综合效果。同化试验可有效降低模式漏报率,对于中轻度污染情况,同化数据的选择对预报影响并不显著;然而重度污染时,同时同化近地面PM2.5和整层AOD的综合预报效果最优。
    • 胡译文; 臧增亮; 马晓燕; 梁延飞; 赵定池; 尤伟
    • 摘要: Influence of meteorological data assimilation on aerosol simulation during an air pollution event occurred in 4~5 November 2017 over Beijing-Tianjin-Hebei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ith Chemistry (WRF-Chem) coupled with the Gridpoint Statistical Interpolation (GSI)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Two pairs of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PM2.5 with and without assimilating high-resolutio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and radar data. It was shown that the WRF-Chem model can successfully simulate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its evolution in the pollution zone of Beijing-Shijiazhuang-Handan. The convergence of low-level wind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pollution zone. But, the experiment without the assimilation overestimated the convergence and thus leaded to an overestimate of the PM2.5 concentration. There was an obvious decrease of PM2.5 concentration in the assimilation experiment since the convergence of low-level wind decreases, and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height (PBLH) increases resulted from the increases of the ground temperature by assimilation of meteorological data.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 without assimilation, the mean bias reduced by up to 7.55μg/m3, the root-mean-square errors reduced by up to 5.42μg/m3, the mean fractional bias reduced by over 28.8%, and the mean fractional error reduced by about 9.4% for the average of 0~36h forecasts in the experiment with assimilation. The positive impact in the assimilation experiment was very significant during the 10~30h forecasts.%基于GSI(网格点统计插值)同化系统和WRF-Chem 模式,利用高分辨率的气象自动站观测资料和天气雷达资料进行同化和模拟预报,针对2017年11月4~5日发生在我国京津冀地区的一次污染过程,对比研究了气象资料同化对PM2.5模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WRF-Chem 模式能较为准确地预报出北京-石家庄-邯郸的污染带分布和演变,低层风场辐合是污染带形成的主要气象因素;无同化的控制试验由于地层风场辐合较强,高估了污染带上的PM2.5浓度,同化试验减小了低层的风场辐合,同时增高了地面温度并抬升了边界层高度,从而降低了污染带上PM2.5的浓度;预报检验分析表明,同化试验的预报效果整体好于控制试验,0~36h 的平均BIAS(标准偏差)和RMSE(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7.55 和5.42μg/m3,MFB(平均相对偏差)和MFE(平均相对误差)分别降低了28.8%和9.4%,同化试验在预报的第10~30h时段上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