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反解
位置反解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5481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燕山大学学报、天津理工大学学报、科技信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13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等;位置反解的相关文献由284位作者贡献,包括廖启征、李瑞琴、马春生等。
位置反解—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5481篇
占比:99.92%
总计:145599篇
位置反解
-研究学者
- 廖启征
- 李瑞琴
- 马春生
- 魏世民
- 王海东
- 赵新华
- 郭宗和
- 周毅钧
- 王品
- 郝秀清
- 黄真
- 刘建国
- 文杰
- 李特奇
- 李连升
- 杨炳恒
- 毕玉泉
- 赵永生
- 郭希娟
- 金振林
- 陈建鹏
- 马履中
- 黄葵
- 于艳秋
- 伞红军
- 倪振松
- 刘学深
- 刘彦伯
- 刘得军
- 叶勇
- 姚建涛
- 孙术华
- 屈淑维
- 张建军
- 李为民
- 李亚丽
- 李小唐
- 李彩花
- 李虹
- 杨勇
- 杨廷力
- 柴保明
- 段建国
- 沈惠平
- 王克杰
- 王劲松
- 王新宇
- 王玉新
- 甘东明
- 胡晓平
-
-
文杰;
马春生;
刘建国;
李瑞琴;
屈淑维
-
-
摘要:
目的随着产品的种类的丰富,出现了各类产品喷码方式不同的问题。为使得喷码机适用于不同产品,文中提出一种转动幅度较大的2-RCU/CUR机构,用于多种类产品喷码。方法应用螺旋理论对2-RCU/CUR机构进行自由度分析,并用改进的G-K公式进行验证,用闭环矢量法对机构的位置分析进行反解,在SolidWorks软件中绘制出机构模型,最后用Matlab软件对机构工作空间编程求解并绘制出工作空间。结果 2-RCU/CUR并联机构具有3个自由度,分别为2个转动自由度和1个移动自由度,在机构的工作空间内,动平台绕y轴的转动可达90°,且在工作空间内没有奇异位型。结论 2-RCU/CUR并联机构结构简单且稳定,工作精度高,工作空间较大,可以适用于多种产品喷码流程,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
-
刘建国;
马春生;
文杰;
李瑞琴;
屈淑维
-
-
摘要:
目的 针对目前流水线上的灌装机构,对含有不同倾角瓶子的通用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2CRU/2PRRR并联机构来解决这一问题。方法 首先用SolidWorks软件创建2CRU/2PRRR并联机构的立体模型。利用螺旋理论分析得出该机构的自由度,并用修正的Kutzbach-Grübler公式对分析得出的自由度进行验证。然后利用运动学模型和D-H法分析求解机构动平台的位置反解。最后应用Matlab软件编写相应的极限边界搜索程序,运算求解出工作空间,并给出该灌装机构在流水线的应用实例。结果2CRU/2PRRR并联机构拥有1个转动自由度,3个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工作空间为规则立方体,内部连续无空洞且无奇异位型。结论 2CRU/2PRRR并联式灌装机构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性能良好,完全可以满足流水线上对含有倾角的瓶子进行灌装时的运动和工作范围需求,提高了灌装机构的通用性。
-
-
战丽娜;
赵楠;
肖淑斌
-
-
摘要:
以CPP-RPP-PRR解耦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从其结构入手,应用螺旋理论,详细阐述了其位置反解的整个推导过程,最终得出其位置反解的求解公式,并进行了特殊位置验证,为该机构进一步的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受力分析、误差分析、工作空间分析、动力学分析和机构综合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
-
马春生;
刘建国;
文杰;
贺阳涛;
樊文龙
-
-
摘要:
针对一种新型2-PRU/PUU并联机构的伴随运动及工作空间进行了分析。根据螺旋理论对机构的自由度进行分析;通过修正的Grübler-Kutzbach公式判断了其结果的正确性;通过创建2-PRU/PUU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数学模型,推导了伴随运动与动平台位姿之间的数学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维空间坐标矢量法计算了该机构的位置反解;采用极限边界搜索法在Matlab软件中运算求解出工作空间,并利用Adams软件对2-PRU/PUU并联机构进行了动平台质心运动参数的仿真计算。研究为该机构的尺度综合、误差分析以及为今后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与数据支撑。
-
-
刘云龙;
罗彪;
黄苛;
罗运杰;
凌涛;
尹来容
-
-
摘要:
针对边坡锚杆钻机机构存在奇异位形等运动学问题,以5-SPS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位置反解模型进行机构运动学求解。通过ADAMS仿真验证,证明所设计的理论模型与仿真模型正确、合理。计算结果表明,该机构在运动过程中运行平稳,机构设计合理,不存在机构奇异位置,具有良好的运动学性能。
-
-
武晓轩;
崔冰艳;
杨中原;
李建功
-
-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2UU-UPU并联机构,基于螺旋理论对该机构自由度进行了分析,利用修正的Kutzbach-Grübler公式进行了验证。建立了2UU-UPU并联机构的位置反解方程。结合该并联机构的约束条件,给定并联机构的初始结构参数,使用蒙特卡洛法求解了工作空间。以初始结构参数的工作空间体积为参考,研究了结构参数对工作空间的影响,并绘制了该机构结构参数变化对工作空间体积的影响曲线。基于影响曲线优化结构参数并计算其工作空间。研究结构表面优化后的工作空间体积是初始工作空间体积的1.52倍,工作空间明显增大。该研究为2UU-UPU并联机构的结构设计和运动学分析提供了参考。
-
-
杨冰;
刘新妹;
殷俊龄;
李帆
-
-
摘要:
为使残障人士乘坐电动轮椅出行更加安全可靠,故设计一种自动调平装置调节座椅的平稳.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倾角传感器与自动调平技术相结合,建立了机电四点式菱形调平系统.利用运动学分析中的位置反解,并根据模型进行理论参数的计算和确定.同时对设计的自动调平装置进行现场实验.实现了轮椅座位在0°~30°的倾角范围内自动平稳快速调平.
-
-
孙佳霖;
刘曰涛;
杨梦超;
韩振;
付连壮
-
-
摘要:
针对Newton-Raphson算法求解轴偏置虎克铰型并联六自由度Hexapod平台位置反解时高精度计算会降低平台响应速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Brent算法的位置反解求解方法.首先,根据平台几何特性和轴偏置虎克铰结构运动特性,建立了基于空间圆辅助模型的运动学模型;接着,提出了基于空间圆距离求解方法的位置反解算法,并针对丝杠螺母副产生的衍生运动,提出了补偿方案;然后,介绍了Brent求根算法,并将Brent算法应用于位置反解算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衍生运动误差补偿方案的必要性,同时与采用Newton-Raphson算法的位置反解进行了对比,并测试了该算法控制下的Hexapod平台的响应速度和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平台重复精度低于10μm和5″的工作需求下,基于Brent算法的位置反解与Newton-Raphson算法相比,综合响应速度提高了约0.5 s.因此,基于Brent算法的位置反解求解方法相对改善了Hexapod平台的响应速度.
-
-
周毅钧;
陈建鹏;
李特奇
-
-
摘要:
为得到2-UPS/RPR并联机构运动学特性,首先,运用螺旋定理进行分析得出动平台反螺旋系与运动螺旋系,结合修正的Grübler-Kutzbach公式计算机构自由度。然后,通过位置反解得出末端执行器位姿与各驱动杆位姿函数关系,并结合牛顿迭代法得出位置正解。其次,运用雅可比矩阵映射出末端执行器速度参数。最后,运用Adams软件对2-UPS/RPR并联机构的虚拟样机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得到动平台位移、角速度、速度、加速度变化曲线云图,结果表明该机构两转一移的特性可适应不同工况下复杂表面的喷涂。
-
-
陈建鹏;
周毅钧;
李特奇;
符克伟
-
-
摘要:
首先在SolidWorks中构建3PSS/PRRR空间模型,并对模型加以描述,然后运用机构拓扑学分析其方位特征集,得出该机构具有三平移一转动的自由度,并运用Grübler-Kutzbach公式验证拓扑结构的正确性.其次赋予动、定平台实际的物理参数并在平台中心建立坐标系,运用坐标转换法与封闭矢量法计算并联机构反解方程,得出动平台与四条驱动杆之间的位姿关系.最后在Adams中添加约束条件得到3PSS/PRRR运动学仿真曲线云图,进一步证实3PSS/PRRR并联机构为无并联冗余约束且运动性能良好.
-
-
王玉新;
刘学深
- 《第13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
| 2002年
-
摘要:
本文对上三角6-SPS并联机器人的位置正解及反解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该并联机器人的位置正解及反解的数学模型,运用同伦方法求出了该并联机器人的全部位置正解.基于位置反解,本文对给定运动要求下该并联机器人动平台各铰链点的运动轨迹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数值计算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