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协议
传输协议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1433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7篇、会议论文58篇、专利文献208256篇;相关期刊330种,包括中国传媒科技、世界广播电视、电子设计工程等;
相关会议56种,包括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全国电子认证技术交流大会暨电子认证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2013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等;传输协议的相关文献由2597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勇毛、王斌、孙静等。
传输协议—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8256篇
占比:99.73%
总计:208821篇
传输协议
-研究学者
- 任勇毛
- 王斌
- 孙静
- 李俊
- 刘波
- 张伟
- 张宏科
- 杨晓恩
- 王晓波
- 詹姆斯·戴维·拉尔森
- 高惠燕
- A·斯塔莫里斯
- A·曼特瓦蒂
- A·阿格沃
- D·P·马拉迪
- J·福斯特
- N·奈克
- O·奥亚曼
- R·A·戈尔米
- R·S·娜拉雅娜
- S·威祖诺维
- Y·廖
- 亚历山大·吉拉德
- 任寰
- 侯亮
- 刘加瑞
- 刘峰
- 刘新
- 吴浩
- 吴璇
- 崔洁
- 张洪光
- 张衍顺
- 张辉
- 张鹏
- 戴琼海
- 曾珂
- 朱伟
- 朱奋勤
- 李军
- 李忠成
- 李超
- 李鹏
- 杜骏
- 杨冬
- 杨明
- 杨硕
- 杨艺
- 杭程
- 林铭
-
-
田之俊;
王涛;
康宁
-
-
摘要: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模拟体制测控系统逐步向数字体制转变,由数字化带来的高速数据传输问题日益突出。在分析数字体制测控系统高速数据传输特点及常用数据传输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光纤的透明直传方式高速数据传输方法。介绍了数据传输架构组成及特点,并详细描述了数据传输协议,与万兆以太网、Aurora传输协议进行了比对和分析。通过实际测试验证,该方法传输时延稳定、传输效率高,大大提高了测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
-
-
摘要: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先进网络发展部在基于5G/B5G毫米波网络的传输协议性能测量工作中取得新进展,基于自有的60 GHz毫米波网络试验床,从不同类别的拥塞控制算法(CCAs)粒度分析了传输协议在未来超高带宽易损无线链路和高带宽高时延易损端到端链路中的表现,并验证了边缘侧在跨异构网络传输中的性能提升作用。
-
-
牛泰龙;
常琳;
脱羚
-
-
摘要:
云桌面传输协议是云桌面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决定着云桌面的传输效率和使用效果,业界厂商的解决方案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在桌面传输中,视频的流畅度与每一帧的画面质量之间是一对矛盾,而好的用户体验既要优秀的操作流畅度,也要高质量的传输画面。本设计方案主要针对视频云制作的场景,在服务端集成主流GPU的编码SDK,在客户端提供回传画面编码参数配置,从而灵活满足视频非编的场景需求。
-
-
李水龙;
周施文;
于伟恒
-
-
摘要:
地震预警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地震预警PC客户端是地震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主要途径,可实现地震预警的实时接收和可视化展示。文章简要介绍了地震预警PC客户端的信息传输协议设计、接口设计、信息传输流程、预警信息加工等内容,为地震预警系统运维技术人员提供参考,提升用户对信息内涵的理解。
-
-
殷明;
任勇毛;
张运栋;
周旭;
徐安民;
于德雷
-
-
摘要:
【目的】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推动了大量新型应用的出现,这些应用的性能需求也越来越精细化和差异化。许多应用(比如实时流媒体应用)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数据丢失。然而,传统的通用网络传输协议不提供灵活的可靠度保证服务。【方法】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通用的差异化可靠传输控制协议(DRTP),旨在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差异化和确定性的可靠度保证,并且保证传输效率。【结果】本文重点介绍DRTP协议的重传控制机制,主要避免超时的触发,减少在当前传输可靠度满足应用可靠度需求时不必要的数据重传次数。本文在NS3上进行仿真实验,也在Linux内核上进行系统开发并测试,验证其传输效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在具备一定程度丢包率的网络链路上,相对于现有TCP协议,该机制不仅能保证应用可靠度需求,还能提供更好的传输吞吐率。
-
-
张永军;
张宁;
刘保宁;
李泾明;
路宁生
-
-
摘要:
在物探测量中,经常存在多种型号RTK设备联合作业需架设各自基准站的情况,这给施工带来不便。本文分析了RTK作业中差分数据传输的几个重要因素:数据差分格式、数字电台传输协议、数据传输速度,梳理查找他们的相关特性和各种品牌测量仪器支持的三种参数,找出支持的共有参数,实现架设一个参考站,多个品牌测量仪器可同时接收该差分改正值。通过多个工区的使用,该方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
-
黄宏平;
朱小勇
-
-
摘要:
当数据包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发生丢包和乱序时,可靠的传输协议需要丢包检测算法检测丢包事件。在信息中心网络ICN中,接收者驱动的传输协议被广泛应用。针对接收者驱动的传输协议丢包检测机制不够高效的问题,本文在谷歌的RACK-TLP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接收者驱动传输协议的丢包检测算法——RDATA,其思想是使用乱序容忍时间来判断丢包。相比通过响应报文的字节序号和数量来判断丢包,乱序容忍时间不受在外数据包数量的影响,因此更加可靠和及时。首先描述了接收者驱动传输协议的机制,然后详细描述了RDATA算法。针对接收者驱动传输协议存在的高请求包聚合度问题,RDATA算法利用请求包或数据包丢包发生概率来区分请求包或数据包丢包事件,能够更快地重新请求数据。在Linux内核态实现了RDATA算法。实验结果表明,RDATA算法能够高效地检测丢包,有效的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
-
郭顶龙
-
-
摘要:
传统办公模式下,个人所产生的数据是存放在PC端上,存在数据外泄和丢失的安全隐患。而通过桌面云模式可以将个人数据从PC端迁移到数据中心,集中存储和备份;集中化模式后,所有的数据计算与业务交付都在系统后台完成,敏感的数据就不可能离开数据中心,数据安全风险从根本上得到降解。
-
-
谢勇
-
-
摘要:
随着新时代背景下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到智能化时代。物联网技术通过万物的互联,形成网络,实现对一切事物的控制,从而为人类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文章分析了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和内涵,阐述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应用优势,论述了物联网技术的具体应用,提出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策略,以期使这项技术能够更好地应用在人们的服务中。
-
-
乔琪;
张悦
-
-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近年来不少学者对LED光通信进行研究,实现了基于LED的电光信号转换、光信号传输接收以及光电信号解析,达到了数字信息通信的效果.因此,给出了一种基于LED可见光的网络通信系统设计方法,描述网络通信系统架构,阐述LED光通信网络节点、网络层次结构以及网络传输协议等技术.
-
-
Yang Tao;
杨涛;
Hu Jianbin;
胡建斌;
Chen Zhong;
陈钟
- 《第十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VANET是近年来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共同研究热点,也被认为是物联网潮流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一种重要体现.聚合签名也是近些年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数字签名热区,经常出现在顶级密码会议论文中.将聚合签名应用到VANET领域中,可以部分解决消息传输的安全和效率问题,因为聚合签名能有效压缩数据包数量,减少带宽消耗.本文基于RSU组提出了一个新型的VANET安全信息聚合传输协议,该协议利用RSU担任通信组长,并利用聚合签名算法对辖内合法车辆的消息定时进行信息聚合处理,并进一步转发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可以通过逆聚合签名算法一次性验证签名信息的正确性,并且,在发现虚假消息时,可以在认证中心的协助下,通过启动追踪过程准确定位到消息的真实发送者.分析表明,该协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
-
-
Peng Danzhou;
彭旦洲;
Liu Huasha;
刘华沙
- 《2013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
| 2013年
-
摘要:
TCP是Internet中一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通过基于滑动窗口的流量控制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复杂性,需要对TCP进行优化.本项目以移动互联网内资源访问为例,通过对TCP传输协议中的拥塞控制机制进行优化处理,如启用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速重传、快速恢复等方法,以实现加速效果,从而提升用户业务体验,文章指出,通过优化传统TCP,会根据网络延时实时调整发包频率,使发送数据量尽量接近实际网络带宽。针对探测到的网络丢包现象,主动发送冗余数据,降低网络数据的重传率,使移动互联网内资源访问的速度得到明显优化。通过优化,外网用户访问湖南移动门户网站、居家坐席等移动自身资源时,访问速度有了明显提升,用户感知明显提升,巩固自有IDC托管业务的稳固地位,公司的品牌效应得到一定提升,获得各行业的好评,提升湖南移动的全业务竞争能力。
-
-
-
王睿
- 《第四届全国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创新发展论坛》
| 2018年
-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微软云桌面技术原理,使用Windows Server2012搭建基于微软技术云桌面平台,用户可通过台式机等多种终端访问云桌面,满足用户日常办公的要求;降低桌面成本,延长台式机使用寿命:简化桌面管理,更快的进行更新和打补丁,提高运维工作效率;实现用户数据集中存储与管理,并能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
-
-
王睿
- 《第四届全国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创新发展论坛》
| 2018年
-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微软云桌面技术原理,使用Windows Server2012搭建基于微软技术云桌面平台,用户可通过台式机等多种终端访问云桌面,满足用户日常办公的要求;降低桌面成本,延长台式机使用寿命:简化桌面管理,更快的进行更新和打补丁,提高运维工作效率;实现用户数据集中存储与管理,并能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
-
-
王睿
- 《第四届全国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创新发展论坛》
| 2018年
-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微软云桌面技术原理,使用Windows Server2012搭建基于微软技术云桌面平台,用户可通过台式机等多种终端访问云桌面,满足用户日常办公的要求;降低桌面成本,延长台式机使用寿命:简化桌面管理,更快的进行更新和打补丁,提高运维工作效率;实现用户数据集中存储与管理,并能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
-
-
王睿
- 《第四届全国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创新发展论坛》
| 2018年
-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微软云桌面技术原理,使用Windows Server2012搭建基于微软技术云桌面平台,用户可通过台式机等多种终端访问云桌面,满足用户日常办公的要求;降低桌面成本,延长台式机使用寿命:简化桌面管理,更快的进行更新和打补丁,提高运维工作效率;实现用户数据集中存储与管理,并能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