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黑刺粉虱

黑刺粉虱

黑刺粉虱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88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昆虫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7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60022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环境昆虫学报、植物医生、中国植保导刊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植保导刊》创刊30周年暨绿色植保高层论坛、2009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等;黑刺粉虱的相关文献由508位作者贡献,包括韩宝瑜、吴光远、曾明森等。

黑刺粉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7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60022 占比:99.83%

总计:160301篇

黑刺粉虱—发文趋势图

黑刺粉虱

-研究学者

  • 韩宝瑜
  • 吴光远
  • 曾明森
  • 陈雪芬
  • 崔林
  • 王庆森
  • 黄建
  • 陈常颂
  • 唐美君
  • 胡雅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迎春; 李兰英; 尧渝; 龚雪蛟; 刘东那; 黄颖博
    • 摘要: 建立茶园黑刺粉虱越冬代羽化始盛期预测模型,为应用黄板控制其发生提供挂板适期。2013—2019年,通过蒲江县3个品种茶园黑刺粉虱越冬代成虫羽化动态调查,确定羽化始盛期与3月日均温的相关性,建立始盛期预测模型;以名山区牛碾坪茶园中成虫发生动态调查结果验证预测模型的拟合度;按375片·hm^(-2)密度悬挂黄板,以不挂黄板茶园为对比,调查在羽化始盛期和始盛期前10 d挂板后第1代幼虫发生量,比较二者对黑刺粉虱的控制效果。羽化始盛期预测模型为:y=-2.1887x+28.934(R^(2)=0.9346);于羽化始盛期挂板,对茶园第一代黑刺粉虱控制效果最高时为80.38%,明显优于始盛期前10 d挂板。预测模型与实际发生情况拟合度高,结合天气预报,预测成虫始盛期并指导悬挂黄板,可更好地控制黑刺粉虱的发生。
    • 宋丹; 姜燕敏; 兰建军; 郑欣飞
    • 摘要: 黑刺粉虱是松阳茶园主要虫害,本文利用松阳县2007—2019年越冬代黑刺粉虱成虫羽化高峰期资料与同期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空气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分析高峰期前侯、旬、月的气象要素与高峰期日序值的相关性,根据相关系数来确定影响越冬代黑刺粉虱羽化高峰期的气象因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基于气象要素的越冬代黑刺粉虱羽化高峰期预测模型,并利用模型对2020—2021年高峰期进行检验。本项研究为指导松阳农业主体适时采取绿色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 蒲德强; 刘毅; 徐翔; 尹勇; 罗怀海; 肖科军; 彭应力; 陈河竹
    • 摘要: 茶产业是四川省主导农业产业之一,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产业高质量等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病虫为害是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黑刺粉虱在全国茶园普遍发生,该虫除直接吸食植物汁液外,还产生大量蜜露诱发煤污病,为害较重。文章总结了黑刺粉虱的形态特征、四川地区发生规律等生物生态学特点及生态调控、农业措施、监测预警、生物防治及应急处理等绿色防控技术,为广大茶农、茶园管理人员及基层农技人员提供参考。
    • 袁安友
    • 摘要: 阐述了日照茶区茶叶发展现状,日照茶区重要虫害之一黑刺粉虱的生物学特征、发生时间、规律以及黑刺粉虱对日照茶树危害方式、症状与后果,指导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黑刺粉虱.
    • 摘要: 全国茶园发生较重的病虫害主要有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茶尺蠖、茶毛虫、茶橙瘿螨、咖啡小爪螨、黑刺粉虱、角胸叶甲、茶网蝽、茶黑毒蛾、茶黄蓟马、茶棍蓟马以及茶饼病和炭疽病等。为有效控制2021年茶树主要病虫害危害,确保茶叶生产和质量安全,特制订本方案。一、防控目标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茶树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茶叶质量符合我国茶叶卫生质量标准要求。二、防控策略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治理,采取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为重点,科学合理用药相辅助的茶树病虫防控策略。优先采用健身栽培、免疫诱抗、灯光诱杀、色板诱集、性信息素诱捕和生物农药以及保护和利用天敌等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安全、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和茶园生态环境安全。
    • 李程锦; 刘梦圆; 赵楠; 许永玉; 陈珍珍
    • 摘要: 本文通过对比黑刺粉虱为害前后光合色素的含量变化及不同危害程度对茶树体内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为全面评价黑刺粉虱的危害,制定正确的防治指标及综合防治策略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黑刺粉虱为害前福鼎大白和龙井43#体内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黄金芽体内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则是龙井43#>福鼎大白>黄金芽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龙井43#被黑刺粉虱为害后,叶片中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降低,福鼎大白被黑刺粉虱为害后光合色素含量变化不显著,黄金芽被黑刺粉虱为害后体内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黑刺粉虱除直接刺吸茶树营养外,还可改变光合色素含量从而改变植物同化产物的分配,因此需注重茶树上黑刺粉虱的防治工作.
    • 陈述平
    • 摘要: 茶园冬季封园俗称“打关门药水”,主要目的是降低茶园越冬害虫(如螨类、驮类、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等)的虫口密度,抑制或清除茶炭疽病、茶饼病、茶煤病等病害的发生,属于茶园冬季管理的一部分。根据各茶区冬季气温不同,各地封园时间也有变化,一般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进行。那么如何进行冬季封园呢?
    • 陈敏; 王洪涛; 王丽丽; 栾炳辉; 王英姿
    • 摘要: 为明确北方茶园黑刺粉虱发生规律,2016年2017年于山东烟台系统研究了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日光温室及露地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发生规律.结果 表明,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均以若虫在叶片背面越冬,1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严重.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栽培模式越冬代成虫羽化较日光温室和露地栽培发生早28 d左右,日光温室和露地栽培模式下黑刺粉虱发生期差异不显著.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成虫全年均有4次发生高峰期,第1次高峰期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栽培模式较日光温室早20 d左右,日光温室较露地早30 d左右.黑刺粉虱发生量依次为日光温室>露地>日光温室盖保温被,均于10月上旬陆续以3龄若虫在叶片背面越冬.
    • 李程锦; 宋长远; 王鹏; 陈珍珍; 许永玉
    • 摘要: [目的]明确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为害对茶叶生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精准、安全、高效、绿色防治黑刺粉虱,提高茶叶品质提供参考.[方法]测定黑刺粉虱为害不同级别下黄金芽芽下第3叶中生化成分(茶多酚、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含量及3种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的变化.[结果]随着黑刺粉虱为害等级的提高,黄金芽芽下第3叶中茶多酚的含量显著性降低,且以为害级别为Ⅳ级时最低,为18.82% +0.21%,而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和儿茶素的含量在不同的为害级别间均无显著性变化.黄金芽芽下第3叶中POD和CAT活力随着黑刺粉虱为害等级的增加先显著升高后很快降低,均以为害等级Ⅰ时活性最高,分别为57.14±3.98和28.05±0.40 U/mg pro.SOD活力呈显著下降趋势,且以为害等级Ⅳ时SOD活力最低,为442.73±10.54 U/mg pro.[结论]黑刺粉虱为害对黄金芽茶叶中与抗性提高相关的生化物质咖啡碱、儿茶素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影响,与抗逆补偿相关的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也没有显著性变化,但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3种抗氧化酶活性随为害等级升高呈现先升高后显著降低的趋势,说明黄金芽对黑刺粉虱的抵抗力较弱,需要加强黄金芽上黑刺粉虱发生的科学管理.
    • 罗宏伟; 庄小吁; 符柯兰; 王婷
    • 摘要: 采取随机踏查的方法在全省范围开展调查,发现黑刺粉虱的寄主植物10科16属16种,主要为棕榈科植物,其中的椰子和槟榔等果树与经济作物受害较重,为害指数均超过50,为害程度达到偏重水平.黑刺粉虱在海南省13个市(县)均有发生,总体为害程度达到中等水平,部分市(县)发生较为严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