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茶树害虫

茶树害虫

茶树害虫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52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4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9716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华东昆虫学报、中国植保导刊、茶叶科学技术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华中三省(河南、湖北、湖南)昆虫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茶树害虫的相关文献由47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宗懋、边磊、吴光远等。

茶树害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4 占比:1.95%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9716 占比:97.88%

总计:9926篇

茶树害虫—发文趋势图

茶树害虫

-研究学者

  • 陈宗懋
  • 边磊
  • 吴光远
  • 王庆森
  • 曾明森
  • 殷坤山
  • 肖强
  • 陈俊华
  • 唐美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蔡晓明
    • 摘要: 植物挥发物对调节植物—害虫间关系、害虫种群消长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害虫偏好食源挥发物研制的食诱剂(也称“植物源引诱剂”),是一类重要的害虫绿色防控产品。文章总结了虫害诱导茶树挥发物的释放特征、生态功能,分析了茶树害虫食诱剂研发与应用过程中的经验,并对今后茶树害虫食诱剂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促进茶园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的创新发展。
    • 边磊
    • 摘要: 物理防治技术是茶树害虫综合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总结了茶园害虫防治中常见物理防治技术的种类和应用现状,分析了技术存在的缺陷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茶园害虫的物理防治技术研发和改进提供参考。
    • 张瑾; 邢玉娴; 韩涛; 于广威; 孙晓玲
    • 摘要: 为了抵御植食性昆虫的为害,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组成抗性和诱导抗性在内的复杂防御体系。在通过受体识别茶树害虫为害后,茶树会启动早期信号事件,继而激活茉莉酸、水杨酸、乙烯和赤霉素等植物激素信号通路,从而引起次生代谢物的积累,最终对害虫产生直接和间接抗性。基于近年来茶树害虫为害诱导的茶树防御反应及其相关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本文归纳了主要茶树害虫为害诱导茶树释放的挥发物种类、生态功能及其在害虫绿色防控中的应用,概述了参与调控茶树诱导抗虫性的重要防御信号网络,重点阐述了茶树茉莉酸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已明确,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小贯松村叶蝉Matsumurasca onukii和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为害可诱导茶树释放17种相同的挥发物,但3种害虫分别能特异地诱导茶树释放8种、3种和2种挥发物。在上述挥发物中,已发现5种、1种和6种挥发物分别对以上3种害虫具有引诱活性,2种和1种挥发物分别对前两种害虫具有驱避效果,进而筛选出这3种害虫的引诱剂和小贯松村叶蝉的驱避剂。研究已表明JA通路和SA通路参与了茶树对多种害虫的防御应答,其中JA通路发挥核心作用,同时植物生长素、脱落酸和赤霉素等多种植物激素也参与了茶树诱导防御反应。迄今为止,很多茉莉酸生物合成和调控相关基因得到了克隆和鉴定,在明确其在茶树抗虫防御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我们揭示了茉莉酸通路正调控茶树对害虫的直接与间接抗性。今后除进一步深入解析茶树害虫诱导的茶树防御反应分子机理之外,还可从茶树诱导抗虫性的利用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本文将为深入研究茶树诱导抗虫性的分子机理和进一步利用茶树诱导抗虫性开发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 李帅; 孟泽洪; 吕召云; 修春丽; 张金峰; 杨文; 周玉锋
    • 摘要: 为明确一种在贵州广泛发生为害的茶树芽叶害虫种类,本文在形态鉴定的基础上,通过提取DNA、PCR扩增和测序获得其线粒体COI序列.结果表明:该害虫种类为贡山喙蓟马Mycterothrips gongshanensis(Li,Li&Zhang,2017),是一种茶树新害虫;实验获得的贡山喙蓟马的15个个体线粒体COI序列种内遗传距离为0.00% ~0.46%.研究结果可为该害虫的准确鉴定和科学防控提供基础信息.
    • 程长松; 马梦君; 丁坤明; 李罡; 张敬锋; 洪海林
    • 摘要: 2020年9月17-23日,利用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对湖北咸宁市的茶园昆虫种类进行了诱集调查.结果 表明,该灯在茶园的诱虫高峰时间为19:00-24:00时,占总诱虫量的73.81%;一盏灯7d诱得的总虫量为2146头,涉及9目28科43种;其中益虫数量65头,占总诱虫量的3.03%;表明该灯对天敌杀伤小,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在茶园害虫绿色防控中值得推广应用.
    • 毛志翔; 郭俊; 杨博; 彭辉银; 肖宇宙; 柯昌斌; 周永升; 王博; 王宁; 沈青; 江培海; 徐国庆
    • 摘要: 采用包括智能杀虫平台、生物导弹、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捕食螨和异色瓢虫等防控技术,对贵州省凤冈县田坝茶区300 hm2茶园开展主要害虫智能无害化立体防控试验.通过2年实地应用,统计防控区主要害虫消长数据发现,无害化立体防控技术能有效控制田坝茶区茶银尺蠖、茶毛虫、木橑尺蠖、茶卷叶蛾、茶小绿叶蝉、茶棍蓟马、黑刺粉虱等多种害虫的发生,减轻了害虫对茶树的为害.防控区茶叶产品农药残留分析表明,茶叶样品中的农药残留量符合欧盟新修订的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EC) No.396/2005要求.
    • 黄灿灿; 陈亚龙; 张伟; 蔡强
    • 摘要: 依托南方地区茶树田间常用的某型号捕虫设备,采集害虫样本图像,研究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害虫计数方法.为了提取样本图像中害虫区域图像,通过几种常见的分离背景方法的试验,如颜色直方图分割和灰度阈值分割,得出样本图像中害虫区域难以分离的原因,进而提出一种网格划分图像的处理方法,即将图像按10×10划分,对划分后的图像做处理以提取害虫区域,该方法能够将害虫区域从背景中完整分离出来;针对图像中害虫区域存在粘连影响害虫计数准确率的问题,提出基于标记控制的分水岭分割算法,利用扩展极小值的方法建立标记,进而完成对粘连区域分割与害虫计数,并进行了噪声测试与害虫计数试验.结果表明,针对该型号捕虫设备采集的样本图像,害虫计数的平均准确率为91.8%,该算法能够完整地提取害虫区域,有效分离粘连重叠的害虫,适用于复杂背景下茶树害虫图像计数.
    • 桂利权
    • 摘要: 利用吸水树脂探索一种能兼顾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的茶树害虫沫蝉绿色防控方法,即将土壤晒干过筛,并与木屑、吸水树脂科学混配,制成聚丙烯酸钠+细土壤+木屑混合药粉.本文针对沫蝉危害特点研究此种混合药粉在茶树中的使用技术,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混合药粉能破坏沫蝉的生存环境,达到高效防治的目的,药后7、14、21 d的防效分别为85.0%、92.2%、95.5%,且作用时间长.该混合药剂对沫蝉防效好、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符合茶树病虫害防控发展潮流.
    • 刘刚
    • 摘要: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是茶树害虫尺蠖类的两个近缘种.常年发生严重,对茶叶产量影响很大。茶尺蠖主要分布于浙、苏、皖茶区,灰茶尺蠖分布于全国各产茶省,有的省份两种尺蠖同时存在一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是一种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对茶尺蠖幼虫具有较高的致病力。为进一步明确该病毒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中国农科院茶叶所研究人员采用叶盘法,对3龄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进行了EoNPV的毒力测定。
    • 王沅江
    • 摘要: (续第3期第13页)一、生态调控技术以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保护茶园生物群落结构,维持茶园生态平衡,促进茶园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构建茶园生物链和茶园天敌的栖息繁殖场所,增加茶园有益天敌种群数量的技术措施。技术产品以"遮阴乔木+天敌蜜源植物+天敌储蓄植物+害虫趋避植物"优化生态环境。防治对象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茶毛虫等茶树害虫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