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黎庶昌

黎庶昌

黎庶昌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3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贵州社会科学、当代贵州、安徽史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球化与中文学科建设的新方向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黎庶昌的相关文献由191位作者贡献,包括黄万机、张新民、石田肇等。

黎庶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7 占比:95.5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40%

专利文献>

论文:10 占比:4.03%

总计:248篇

黎庶昌—发文趋势图

黎庶昌

-研究学者

  • 黄万机
  • 张新民
  • 石田肇
  • 戚文闯
  • 游锡剑
  • 陈福桐
  • 黎铎
  • 刘毅翔
  • 成晓军
  • 杜卫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杨波; 王若凡
    • 摘要: 桐城派文家黎庶昌有使欧和驻日的外交履历,迥然相异的西洋风物与一衣带水的邻邦,赋予其使外之文独特风貌。经世致用与孔孟之道贯穿黎庶昌外交活动与文学创作始终,记述旅欧见闻的《西洋杂志》在文本体例和叙述方式上突破传统,使桐城游记的域外书写别开生面。黎庶昌驻日期间,固守儒家传统,着意访求古籍,将诗文酬唱作为外交活动的有益延伸。他的这些活动与其所作《拙尊园丛稿》共同建构出一位“全才君子”的公使形象。
    • 鄭易林
    • 摘要: 《琱玉集》是一部中國早期類書,雖在國内失傳已久,但殘卷存於日本名古屋真福寺寶生院。此書只收録人物故事,體式頗似六朝時的雜傳、小説。清末黎庶昌將殘卷刻入《古逸叢書》,它纔逐漸進入中國學者的視野。早期學人顧頡剛、余嘉錫的研究中都曾利用到此書(1),日本學者山田孝雄、柳瀨喜代志對此書進行了較爲全面的介紹,近年童嶺也有專文討論(2)。
    • 张莎莎
    • 摘要: 贵州明、清两代的文学家中,填词写诗的人很多,但着力写散文的却仅有黎庶昌一人.作为湘乡派四大散文家之一,黎氏散文创作内容丰富,思想上融汇了儒家思想和西方外交思想.在艺术风格上,他的散文语言活泼,表现手法多样,意境自由抒发、新颖别致,打破了桐城派的古文规范,可谓别具一格.其散文创作承前启后,为中国近代化新体散文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 周游
    • 摘要: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文坛上以重野安绎、藤野正启、川田刚为代表的名家在文风上开始寻求变化,并逐渐趋向桐城派。近百年来的中日研究者多将桐城名家黎庶昌赴日担任公使视为这一风会转移的主因。但事实上,早在黎氏渡日之前,日本文风就已经发生了转变。而无论是黎庶昌,还是后来的张裕钊、吴汝纶,都无意在日本传播桐城派古文,他们对日本文坛的影响不应被过高估计。桐城派古文得以在日本产生较大影响,主要还是日本文士为了对治本国文坛的弊病而主动吸取的缘故。不过,日本文士学习桐城古文是采取派外远观的模式,他们并不自诩为桐城派,也不把桐城派看作是清文的唯一正宗。他们在创作中,既会师法桐城派风格的作品,也同样关注在中国久已丧失市场的清初古文家的作品。
    • 黄盼
    • 摘要: 承齡出守黔中十餘年,歷任貴西道員、貴州安順府和貴州按察使等職,政績突出廣受百姓愛戴,後病卒於貴州任.他公務之餘亦筆耕不輟,所作《黔南集》收詩凡一百零五首,記録其與黔州同僚劉書年、張鑒,鄉賢莫友芝、莫庭芝兄弟,後進黎兆勳、黎庶昌昆仲等人的交遊唱和活動.承齡與黔中文人的翰墨之緣,既源於其惜才愛才之心,又無形中促進了黔地文化圈的繁榮.
    • 摘要: 昌黎,位于河北省东缘,北依碣石,东临渤海,西南环滦河。公元1189年,取黎庶昌盛之意定名。这里是最早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沿海开放县,是首批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干红葡萄和葡萄酒之乡,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是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
    • 薛轶群
    • 摘要: 1870年代中期,电报已成为总理衙门与驻外使臣联络的重要渠道.1882年7月至8月的“壬午兵变”,更成为清政府创办电报后首次利用电信网应对外交突发事件的嚆矢.本文通过考察1870年代末随着电报的引入清政府与驻外使巨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梳理总理衙门、北洋大臣、驻日公使在“壬午兵变”中对密电的具体运用,阐明日本破译中方密电的过程,思考电报对当时清政府政治外交带来的影响.
    • 宋云
    • 摘要: 作为对主流文化的某种"叛离"和有益补充,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历来是我国古代后期最值得研究的命题之一。"沙滩文化"由世居贵州遵义新舟镇的黎、郑、莫三大家族共同培育和维系,绵延百余年,有其明显的家学渊源和鲜明的文化特质,在我国晚清整体文化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紧密围绕"沙滩文化"的家学渊源与文化特质两大特定主题,以"沙滩文化"代表性人物黎庶昌为中心,从家学渊源、散文艺术、"文化外交"三个视角进行系统剖析和考察,力图挖掘和展现系统意义上的"沙滩文化"特质。
    • 蒋德明
    • 摘要: 从黎庶昌故居去禹门寺,步行只需十几分钟。路上,有陪同的当地文人说:这里,距遵义城约40公里,这一带之所以称之为沙滩,是因为禹门山下洛安江中一片四面环水的沙滩而得名。明代之前,这里属四川管辖,清代雍正五年(1727)划入贵州。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