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泛区农场
黄泛区农场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5151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理财、中国农垦、中国种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黄泛区农场的相关文献由165位作者贡献,包括翟国胜、钱国顺、张鹏举等。
黄泛区农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5151篇
占比:99.71%
总计:55313篇
黄泛区农场
-研究学者
- 翟国胜
- 钱国顺
- 张鹏举
- 王西之
- 万伯翱
- 于林场
- 张振华
- 何景新
- 刘旭红
- 史济华
- 宁志广
- 朱团结
- 李郁(整理)
- 罗家传
- 翟勇
- 黄华
- 刘冯
- 吴显明(口述)
- 孙艳华
- 宋根川
- 张凤菊
- 张建设
- 张清田
- 徐喜国
- 李伟华
- 杜春明
- 段耀华
- 王新军
- 王登琪
- 葛红根
- 谢玉辉
- 郁富景
- 郭戈
- 马红丽
- 高华利
- 任瑞芳
- 何春伟
- 侯俊奎
- 倪闪闪
- 冯万里
- 刘仝保
- 刘学义
- 刘广军
- 南豫见
- 卢松
- 卫金燕
- 叶永烈
- 吕中伟
- 吕良田
- 吕趁义
-
-
徐瑞霞(口述);
翟国胜(整理)
-
-
摘要:
1951年,我正读初中三年级。4月的一天,刚刚成立的河南黄泛区农场到开封招收拖拉机学员,在校生和社会青年均可报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洋犁子洋耙,点灯不用油,犁地不用牛",这是20世纪50年代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
姚明;
田春英
-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时代风气和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文艺事业确立了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服务的大方向,作家们饱含对新时代的激情、对乡村生活的热情,重返农村,投身于火热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1954年,作家白危响应党的号召,来到黄泛区农场体验生活,并担任了农场副场长,他总喜欢到田间地头、到工人家中搜集创作素材,“板凳坐的十年冷”完成了《垦荒曲》这部上下两册,共75章,约55万字的长篇小说。1963年12月,《垦荒曲》由作家出版社第一次出版,1964年3月再版,当时好评如潮,尤为黄泛区群众称道,成为一代又一代黄泛区人的传统读物[1]。
-
-
翟国胜
-
-
摘要:
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历届领导班子都很重视农场志的编纂工作,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早在1982年5月,农场就成立了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开始了场志编纂工作。于1987年9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黄泛区农场志》(1951-1984),2001年4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黄泛区农场志·大事记》(1951-2000),2007年4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黄泛区农场志》(1985-2004),2013年12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黄泛区农场年鉴》(2005-2010)。
-
-
尹向进
-
-
摘要:
素有"中原明珠"美誉的河南省黄泛区农场是1951年1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创建的。建场几十年来,黄泛区农场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全国八大样板农场""全国农业先进单位""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全国种业五十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2018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黄泛区农场全力推进垦区集团、农场企业化改革,优化组建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巩固农垦支柱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和创新激情。
-
-
翟国胜
-
-
摘要:
黄泛区农场位于豫东平原的西华、扶沟两县境内,是一家农工商综合经营、农林牧全面发展的大型国有农垦企业。她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重要的小麦良种繁育生产基地和生猪养殖出口基地。如果你有机会走进黄泛区农场,请你一定到黄泛区农场场史馆看看,看看场史馆里“全国农业生产先进集体”“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农场”等一块块闪光的奖牌和产业发展历程中一串串跳动的数字,听听讲解员那饱含深情的叙述。在农场的劳模谱里,你一定会记住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为黄泛区农场畜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原场总畜牧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专家沈志奎。
-
-
翟勇;
王文渊;
葛红根
-
-
摘要:
河南省黄泛区农场于6月11日完成夏收夏种工作,按照入库结束单位统计,经过筛清选后种子粮平均亩产超700公斤,创农场小麦单产历史新高。黄泛区农场拥有土地10万余亩,是河南省最大的国有农场,素有“中原良种基地”美称。农场依托国家科技示范基地及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建设,促进现代农业技术集成配套推广应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全场农田高标准全覆盖,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农场严格落实“六统一”(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机械调度、统一投入品供应、统一质量追湖、统一品牌销售)措施,保障种子小麦生产质量。
-
-
葛红根
-
-
摘要:
黄泛区农场地处豫东平原的周口市辖区,点状分布于西华、扶沟两县,是河南省唯一的省属国有农垦企业和全国现代化农业示范场,是河南省第一批批准创建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场土地总面积14.7万亩,其中耕地10.2万亩,果园1.5万亩,畜牧业以生猪养殖为主,农业分场及周边建有规模猪场7个,现有存栏生猪12万头。其中规模化养殖场均已建好粪污收集处理工艺,没有二次污染,粪污处理设施均达到养殖场规模配套标准。
-
-
-
-
摘要:
金秋田畴胜似画,高风送来硕果香。2022年丰收季节,农垦直供“美丽农垦万里行”活动走进河南农垦黄泛区农场,带您领略中原地区悠久的农耕文化,品尝新时代农垦农业发展的新成果。农垦直供平台创建于2017年,由农垦(北京)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农垦直供从多个垦区农场中精挑细选,将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及可追溯农产品通过终端“农垦直供超市会员店”供应到百姓餐桌,让普通百姓都能吃到安全放心的美食。
-
-
李坤;
种艳丽;
马得坡;
孙敬芳
-
-
摘要:
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黄泛区农场三分场因暴雨形成严重内涝,秋作物大部分绝收。为了减少灾后损失,为以后大田灾后重播提供依据,河南省黄泛区农场三分场选用绿豆品种郑绿8号、机收玉米品种郑原玉432作为重播作物,进行生产自救试验。结果表明,郑绿8号在8月9日播种,在遭遇8月阴雨寡照、9月上旬严重水涝渍害和10月中旬低温天气等不利条件下,10月11日开始成熟,10月27日收获,产量557.17 kg/hm~2,产值5 571.7元/hm~2,净收益4 071.7元/hm~2,挽回绝收玉米投资成本3 333元/hm~2,最后收入738.7元/hm~2。说明灾后8月上旬重播绿豆品种郑绿8号能最大限度地挽回受灾损失。
-
-
翟国胜
-
-
摘要:
1950年3月21日,“中央黄泛区复兴委员会复兴局”在河南省当时的省会开封成立。3月27日,复兴局迁到西华县城一座破旧的祺学庙办公。1951年1月,“中央黄泛区复兴委员会复兴局”改建为河南省国营黄泛区农场,但“中央黄泛区复兴委员会复兴局”这一机构一直存续到1951年6月。“中央黄泛区复兴委员会复兴局”从成立到撤销虽然仅有一年多时间,但在新中国黄泛区的历史上却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