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PCB
高速PCB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1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42714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科技信息、科技致富向导、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25届飞行器测控学术年会、2010年全国电磁兼容会议、2004年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暨微波电磁兼容第七届全国学术会议等;高速PCB的相关文献由25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红飞、杨兴德、祝文华等。
高速PCB—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2714篇
占比:99.94%
总计:142800篇
高速PCB
-研究学者
- 王红飞
- 杨兴德
- 祝文华
- 邬家康
- 陈蓓
- 杜红兵
- 吴道新
- 徐正武
- 程柳军
- 袁国东
- 乔洪
- 傅宝林
- 刘梦茹
- 向良才
- 孙梁
- 张忠庆
- 易振林
- 曹旭东
- 曾志军
- 王小平
- 纪成光
- 袁丕盛
- 郑小红
- 倪浩然
- 刘伟
- 刘晓
- 卓庆坤
- 向琛
- 周东山
- 周劲松
- 周广强
- 周达
- 唐玉坤
- 姜庆辉
- 孙亚秀
- 孙睿峰
- 孟丽娟
- 孟伟
- 孟李林
- 尹飞
- 崔晨琪
- 巩杰
- 张华
- 张奕
- 徐平
- 曹德强
- 朱桂霞
- 李俊杰
- 李千
- 李小龙
-
-
贺雪辉;
李钱赞;
朱群燕
-
-
摘要:
在 PCB 电路的设计中,电源的质量会直接影响一个单板的性能优劣,而压降指标也是评估一个电源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文章分析了影响 PCB 电源压降的几个因素,通过对设计实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了各个要素对压降的影响程度,参考仿真结果,提出了改变导体参数、增加冗余方案、调整电源参数以及调整反馈点这些改进方案,从而优化电源的直流压降,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
-
杨柳;
潘英茂;
马学条
-
-
摘要:
“专业实践综合设计”以电工学为基础,融合了电子、机械、材料等多学科知识,以电子产品设计为载体,将任务与要求作为驱动,把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作为目标。课程开发高速PCB信号完整性分析与设计实验项目,在传统PCB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信号完整性理论,运用SIwave、Design和HFSS仿真软件,提出新型PCB设计方法。该实验项目的综合性、实用性较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
-
-
-
-
-
李昊;
李东辉
-
-
摘要:
本文从场和路两方面介绍了微带线近端串扰的产生的原因,指出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是串扰的来源。使用了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线间近端串扰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近端串扰呈现明显的震荡特性,且在低频段一般和频率呈线性关系;微带线长度对近端串扰大小影响不大;减少微带线间距和减少介质厚度可以有效减少近端串扰的大小;满足阻抗匹配可以有效减少近端串扰的大小。
-
-
赵英
-
-
摘要:
电子技术的发展变化必然给板级设计带来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高速PCB设计技术已经成为电子系统设计师必须采取的设计手段.只有通过使用高速电路设计师的设计技术,才能实现设计过程的可控性.本文主要讨论高速PCB的基础知识,设计步骤,设计过程的注意事项和解决措施,以及高速PCB设计时的电磁兼容问题.
-
-
-
-
-
-
-
-
-
-
-
-
-
陈元;
丁伟;
梁昌洪;
张玉
- 《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
| 2006年
-
摘要:
本文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研究了一种能减少高速PCB电路中互连线间串扰的模型,得到微带线各个端口S参数的频变特性.通过对S参数的分析,可见该模型能明显减少互连线间的串扰影响,保证电路中信号传输的质量,这对电路设计工程师进行PCB电路设计的布线布局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