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图书馆
京师图书馆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1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211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前线、大学图书馆学报、高校图书馆工作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香山科学会议第S42次学术会议等;京师图书馆的相关文献由149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启付、王学斌、翟志宏等。
京师图书馆
-研究学者
- 周启付
- 王学斌
- 翟志宏
- 全根先1
- 史飞翔
- 周冉
- 唐建华
- 尚林
- 张淑萍
- 曾子芊
- 朱天策
- 李希泌
- 程磊
- 谢灼华
- 丁志刚
- 井荣娟
- 传子
- 何文珺
- 侯强
- 俞蕙安
- 冀叔英
- 冯文龙
- 刘宗武
- 刘应梅
- 刘明
- 刘波
- 刘烨
- 刘纬毅
- 刘锦山
- 刘长清
- 刘高葆1
- 北京图书馆舆图组
- 南铁英
- 叶当前
- 吕叔湖
- 吴
- 吴正阳
- 周丕显
- 周兰珍
- 周莲
- 周蓉生
- 坤顺
- 大维
- 孙芸芸
- 孟国祥1
- 宾川
- 岳良木
- 崔建利
- 崔霞
- 张书美
-
-
王学斌
-
-
摘要:
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公共资源,最先在西方国家设立,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的热潮传入中国。清末新政时,清政府为仿效国外的先进思想和科学制度,在北京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公共图书馆——京师图书馆。京师图书馆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它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政府实行改革的决心,促进了近代北京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同时提供了丰富充实的精神食粮,为社会民众启蒙作出了重要贡献。
-
-
王学斌
-
-
摘要:
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公共资源,最先在西方国家设立,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的热潮传入中国.清末新政时,清政府为仿效国外的先进思想和科学制度,在北京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公共图书馆——京师图书馆.京师图书馆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它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政府实行改革的决心,促进了近代北京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同时提供了丰富充实的精神食粮,为社会民众启蒙作出了重要贡献.
-
-
马赵扬
-
-
摘要:
国家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宗旨从最初京师图书馆的建馆目的到国立北平图书馆强调为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到针对普通读者在文化"普及"的同时更要"提高"的各项举措,表明其读者服务从支持专深的研究逐渐向大众阅读拓展,体现了图书馆在读者服务上的包容性和社会性.当下图书馆的各项读者服务都可以在民国找到源头,通过梳理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读者服务历程,在完成图书馆人自我认知的同时,为图书馆的读者服务点亮前路.
-
-
崔霞
-
-
摘要:
缪荃孙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他一生爱读书,爱藏书,最终与图书馆事业结缘.文章在梳理缪荃孙研学之路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他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缘起经过,并对其在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上的贡献与地位做出评价.
-
-
-
-
张达明
-
-
摘要:
国家图书馆原名北京图书馆,前身是建于清代的京师图书馆。1912年,鲁迅先生来到北京,当时教育部部长是蔡元培。教育部是从清学部延续下来的,之前清学部没有社会教育司,蔡元培对清学部的体制进行了改革。因为蔡元培是提倡美育的,他知道鲁迅对美育的理解,于是就任命鲁迅为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图书馆、博物馆。
-
-
南铁英
-
-
摘要:
现代藏书和供人阅读的场所,叫图书馆。"图书馆"一词,是引自日文,在我国最早出现"图书馆"一词,是在1894年。1904年,湖北建立省级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1909年,清朝学部在北京广化寺主持设立京师图书馆。在使用"图书馆"一词之前,我国的藏书和阅读场所,叫藏书楼。
-
-
肖伊绯
-
-
摘要:
四当斋藏书,在中国近代藏书史上,有着独特地位与价值。斋主简历如下:章钰(1865-1937),字式之,一字坚孟,又字茗理,别署蛰存,充隐,鸥边等,晚号霜根老人。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官刑部主事;光绪三十三年,入端方幕中,曾任京师图书馆纂修等职;辛亥革命后退居天津,以校书为业;民国三年(1914)应聘为清史馆纂修,又讲学于崇化学会十余年。
-
-
王学斌
-
-
摘要:
近代图书馆作为一种公共资源,最先在西方国家设立,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的热潮传入中国.清末新政时,清政府为仿效国外的先进思想和科学制度,在北京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公共图书馆——京师图书馆.京师图书馆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它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政府实行改革的决心,促进了近代北京的城市发展和繁荣,同时提供了丰富充实的精神食粮,为社会民众启蒙作出了重要贡献.
-
-
赵国香
- 《2018年国家图书馆青年学术论坛》
| 2018年
-
摘要:
京师图书馆是现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成立于1909年9月9日,时值清末预备立宪时期.京师图书馆的成立是近代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是中国图书馆由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变的重要标志.京师图书馆作为当时北京城十分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对保存古代典籍、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启迪民智、推动社会的近代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京师图书馆的创办由当时的学部参事张之洞主持,它是在近代西方图书馆观念的影响下创建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