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享乐

享乐

享乐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12篇,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7篇、专利文献5篇;相关期刊220种,包括时尚旅游、运动休闲、数码世界等; 享乐的相关文献由279位作者贡献,包括柏才行、Jenny、侯红宝(指导)等。

享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7 占比:98.40%

专利文献>

论文:5 占比:1.60%

总计:312篇

享乐—发文趋势图

享乐

-研究学者

  • 柏才行
  • Jenny
  • 侯红宝(指导)
  • 黄永武
  • 乔娟
  • 于志鹏
  • 刘福奎
  • 孔林媛
  • 孙宇峰
  • 张成全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马贵
    • 摘要: 在1990年代以来的当代诗中,纯粹的精神抒写退场,身体(或身体性)开始焕发丰富的能量。那么,身体为当代诗歌带来了什么?在不同的诗歌文本中,身体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态度,追踪这些差异有助于探究当代诗歌的伦理意识。以身体为中介,当代诗歌主要表现出享乐、忍受和责任三种在世态度。享乐的姿态正视身体的欲望,试图摆脱历史的重负,但是容易陷入语言的游戏和价值上的飘渺。忍受中的身体充满了批判的能量,具有针对现实性的关怀,但它可能会对同情产生过度的消耗,不宜作为“长久之计”。相比之下,在责任的诗学中,身体既意味着自我创造,也担任了从自我走向他者的媒介。责任的诗学指向了一种伦理关系的重建,它在当代诗歌中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而值得我们期待。
    • 杨紫云; 吴正兵(指导)
    • 摘要: 我们在生活中就像鱼在水中--有的安逸享乐,就此沉沦;有的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有的拼搏奋斗,不死不休。然而安逸享乐会因怨烘忧郁而终;随波逐流会被困难一网打尽;拼搏奋斗、不死不休者,有的被毁灭,有的成就了更好的自己。我们应做第三类鱼。
    • 成海鹰
    • 摘要: 形成对享乐与劳动的正确观念是目前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相关领域最严肃的社会问题攸关两点,一是享乐被污名化,二是劳动观念缺失.正确看待和评价享乐在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是建立劳动观的重点.固然劳动是享乐的基础和前提,但是,享乐也是劳动的动力和源泉,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培养劳动观和建构享乐伦理的意义所在.享乐伦理强调从伦理学的角度理解劳动与享乐的关系,同时肯定人在享受快乐中的愉快情感以及这种情感体验的益处.建构一种适度、节制的享乐伦理是正确处理享乐与劳动辩证关系的合理途径,也是当前道德教育的有益构成.
    • 芥川龙之介; 林少华(译)
    • 摘要: 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云的光彩,竹的摇曳,雀群的鸣声,行人的脸孔——须从所有日常琐事中体味无上的甘露。问题是,为使人生幸福,热爱琐事之人又必为琐事所苦。跳入庭前古池的青蛙想必打破了百年忧愁,但跃出古池的青蛙或许又带来了百年愁忧。其实,芭蕉的一生既是享乐的一生,又是受苦的一生,这在任何人眼里都显而易见。为了微妙地享乐,我们又必须微妙地受苦。
    • 邢雁欣
    • 摘要: 《列子·杨朱篇》在反名教倡自然的魏晋玄学思潮中系统地提出了一种道德虚无主义.《杨朱篇》在名义上所反对或否定的是儒家的纲常名教,但其实质可以看作是对一般人类道德的普遍否定.《杨朱篇》提出实名贫而伪名富,即追求实利为真正有价值的追求,而追求名教道德则有损人生享乐.《杨朱篇》认为道德与人性的追求,在历史面前区分善恶没有意义,死亡抹去了人生的一切价值区别,也抹去了道德的区别.《杨朱篇》的论证,没有意识到道德并非因为时过境迁或因为人的死亡而没有价值,道德的价值在于维持人类的生活秩序和使人过着美善的生活.并且,人类的道德并非因为个体的暂在性而没有意义和价值,人类的道德文化不断地通过个体而传递下去,因而人类的道德文化在任何个体那里同样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
    • 乔娟
    • 摘要: 南朝齐武帝萧赜统治时期,三万多名大地主及乡绅富豪在风水先生唐寓之的领导下,于钱塘江上游富春江举起棍棒大刀,一路吼一路杀,气势汹汹地冲进了府衙,将“政府军”打得一败涂地。节节胜利之后,这些人称帝的称帝,享乐享乐,成立了一个崭新的准王朝。地主是有钱人,有吃有喝,别墅住着,仆人侍候着,参与这么血腥暴力的恐怖袭击,到底为哪般?答案很现实:为了有个好户口。
    • 李锋
    • 摘要: 基督教"爱邻如己"的伦理命令在尼采和弗洛伊德那里遇到了强烈的质疑,这一质疑需要通过对邻人问题的思考,回溯到主体与彼者的原初经验,并进一步考察这一伦理命令的心理学基础.拉康区分了作为小彼者的邻人与作为大彼者的邻人的根本不同,他让我们看到对这一伦理命令通常理解的内在盲点与根本困境.通过对"谁是最近的邻人"的问题的讨论,拉康进而阐发了"爱邻如己"这一伦理命令的全新意义.无意识恰恰是每个主体自身最近的邻人,主体面对着自身内在的这种相异性、陌生性的部分不退却,而去创造一种与"邻人"的相处方式,这是"爱邻如己"这一伦理律令在精神分析伦理学的视角下呈现的基本意义.
    • 成海鹰
    • 摘要: 科学技术进步、物质产品丰饶、舒适程度增加、生活标准提升、人均寿命延长等因素,一起助推了享受生活观念的普遍流行.人们应该享受生活,这是源于劳动的合理回报,享受生活的态度和观念中包含的正是劳动与享乐的平衡.在现实生活中,为防止对享乐的污名化,有必要建立一种健康合理的享乐生活伦理,形成新的劳动观,正确理解享受与劳动之间的辩证关系.劳动既为人们享受各种需要提供条件,本身也是最好的享受.
    • 吕镇洋; 曾塍睿
    • 摘要: 该研究探讨了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动机对行为的关系,并提出两个中介变量的回归模型,分别考察自尊和自恋两个中介变量对模型的影响程度.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877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研究工具包括改编的炫耀性动机与行为量表、自尊量表、自恋量表,对改编的量表采用因子分析,重构了四维动机模型.对整个模型使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面子动机、从众动机、追求独特和享乐动机直接影响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2)在追求独特对炫耀性消费行为的影响中,自尊和自恋具备部分中介效应,其中自恋的中介效应大于自尊的中介效应.
    • 黄永武
    • 摘要: 某部电影里有句对白:"什么是幸福呢?就是在二十五岁以前,赚够了一百万美元!"大概是说趁着青春年少便成了巨富,从此就可以锦衣玉食、金屋美人,样样都齐备,天天放纵享乐,便是幸福了。事实上,这只是简单的幻想,现实却极其复杂,赚了一百万美元的人很多,能天天享乐的人却没有见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