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食管胃接合处

食管胃接合处

食管胃接合处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6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专利文献39705篇;相关期刊36种,包括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华消化杂志等; 食管胃接合处的相关文献由283位作者贡献,包括夏志伟、董剑宏、于振涛等。

食管胃接合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39705 占比:99.83%

总计:39774篇

食管胃接合处—发文趋势图

食管胃接合处

-研究学者

  • 夏志伟
  • 董剑宏
  • 于振涛
  • 付茂勇
  • 刘俊峰
  • 刘建军
  • 孙晓红
  • 平洪
  • 张军
  • 张忠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超; 卢云; 刘磊; 王涛; 张宪祥; 王东升
    • 摘要: 目的利用更快的区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 RCNN)构建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EG)转移淋巴结人工智能(AI)自动诊断系统,协助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2月—2019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248例AEG病人,随机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利用训练组CT图像训练Faster RCNN,建立AI诊断系统。对测试组病人的增强CT图像进行测试,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正确率、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测试耗时等评估指标,分析AI诊断系统识别转移淋巴结的能力。结果AI系统诊断单张CT图片的时间约为0.15 s。AI系统诊断转移淋巴结的AUC为0.912,正确率为0.870,特异度为0.883,灵敏度为0.858,阳性预测值为0.892,阴性预测值为0.847。结论本研究建立的AI诊断系统识别AEG增强CT图像转移淋巴结的准确率高,且识别速度比临床医师快,具有辅助临床诊疗的潜力。
    • 李东亮; 王道荣; 王伟; 周家杰; 杜瑞; 王峰; 佟贵繁; 丁旭; 汪刘华; 汤东
    •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自带抗反流装置管型胃在Siewert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中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59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的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18年7月之前30例行传统管型胃食管吻合(A组),2018年7月及以后29例行自带抗反流装置管型胃食管吻合(B组).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围术期指标及RDQ评分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反流性食管炎(RE)、胃食管反流病(GERD)等计数指标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RDQ评分分别为(8.83±4.00)分比(4.28±3.16)分、(8.60±4.09)分比(4.83±3.04)分,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带抗反流装置管型胃食管吻合较传统管型胃食管吻合具有更好抗术后反流的疗效,且费用相对低、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陶凯; 任一鹏; 李林杰; 高斐; 王毅; 黄庆兴; 董剑宏; 汪栋; 张忠涛
    • 摘要: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外科治疗在手术入路、清扫范围、切除范围等方面尚存在较多争议,对食管胃结合部范围的认知差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该部位现有的解剖学阐述已无法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基于大量基础解剖和临床操作,食管胃结合部可能是由完整、单独的食管胃结合部膜所包裹的有独立解剖结构的移行组织,从黏膜下静脉分布入手,可以了解该区域组织移行变化的意义及其与临床操作的关系,根据这些解剖特点,可以对当前的争议进行合理的分析,期待与同道一起进一步深入研究.
    • 王嘉玮; 游庆军; 李晓林; 贾一飞; 段超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CT三层四分法的经腹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II型胃食管交界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3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00例CT三层四分法分型为II型胃食管交界肿瘤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46例经胸腹入路(胸腹组),54例经腹入路(经腹组).术后随访截止至2020年3月,统计生存情况.选用SPSS 2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用(ˉx±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切缘阳性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绘制生存曲线图采用Kaplan-Meier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腹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胸腹组(P<0.05);经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4%(4/54)远小于胸腹组的23.9%(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患者均获得确切随访,经腹组总生存率为81.5%,胸腹组为80.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1).结论 基于CT三层四分法分型为II型胃食管交界肿瘤相比于经胸腹联合入路,经腹入路腹腔镜手术安全性高,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清扫更多的淋巴结,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梅相煌; 张晋杰; 秦小卫; 王洋洋; 郭伟; 李文媛; 王宇; 毕志彬; 何志鹏; 苏石; 韩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SiewertⅡ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中近端切缘距离为20~25 mm与30~35 mm的近期临床疗效,以期将近端切缘最小安全距离缩短至20~25 mm.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66例[男112例,女54例;年龄(59.1±9.6)岁]SiewertⅡ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全胃切除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近端切缘长度,分为近端切缘20~25 mm组(69例)和近端切缘30~35 mm组(97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手术时间的比较,近端切缘20~25 mm组[(172±24) min]短于近端切缘30~35 mm组[(206±27)min](P<0.00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膈肌脚处理情况及术中上切缘冰冻阳性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拔除胃管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端切缘20~25 mm组与近端切缘30~35 mm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肠梗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近端切缘20~25 mm组无吻合口瘘发生;术后病理处理两组标本的脉管癌栓及神经浸润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随访中,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及肿瘤复发情况出现,术后6个月体重下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结论 SiewertⅡ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根治性切除治疗时,在保证R0切除的前提下,将近端切缘最小安全距离缩短至20~25 mm是可行的,且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也有所降低.
    • 桑海泉; 任伟强; 陈鹏; 张旋; 李云峰
    • 摘要: 目的 对比两种联合切除方法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9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即A组(42例,胃根治性切除联合胰体尾和脾切除术)和B组(47例,胃根治性切除联合胰腺楔形切除术).采用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胃肠道生存质量(GIQLI)及反流性疾病问卷表(RDQ)评分等计量资料以(珋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利用K-M法进行术后生存分析,Log-Rank进行检验.P0.05).术后复发率:A组为23.8%(10/42),B组为25.5%(1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总生存率:A组为47.6%(20/42),B组为44.7%(21/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切除联合根治性胰体尾和脾切除和联合胰腺楔形切除均具有可行性,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情况相似.
    • 刘冠伊; 戎龙; 蔡云龙; 年卫东; 张继新
    •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ESD)治疗胃食管交界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9年6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67例SiewertⅡ型胃食管交界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资料,对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可能影响治愈性切除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7例病变中隆起型病变5例,浅表型病变59例,凹陷型病变3例.病变中位直径1.6(1.8)cm,中位手术时间60.0(56.0)min.整块切除率97.0% (65/67),完全切除率91.0% (61/67),治愈性切除率82.1% (55/67).肿瘤最大径(OR=8.457,95%CI:1.227~58.302,P=0.030)及病理类型(OR=15.133,95%CI:1.518~150.870,P=0.021)与非治愈性切除相关.3例(4.5%)患者发生ESD相关并发症,1例术后迟发出血,内镜下止血后好转;2例术后瘢痕狭窄,内镜引导下探条扩张后好转.58例随访患者中1例垂直切缘阳性且未接受后续治疗的患者出现复发;1例患者随访中发现异时性早期胃癌,再次ESD切除.结论 ESD治疗胃食管交界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有效,操作前应对病变大小、边界、浸润深度进行准确评判,制定适宜的治疗方式及手术策略.
    • 刘培根; 颜璟; 吴艳军; 邱体红; 岳晓林; 耿成义; 杨映弘
    • 摘要: 目的 探讨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可切除局部晚期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T3~4N+M0)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患者按术前是否行新辅助化疗,分为新辅助化疗组[术前XEL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辅助化疗+手术治疗+术后XELOX方案辅助化疗,46例]和未新辅助化疗组(手术治疗+术后XELOX方案辅助化疗,40例).两组患者由同一组手术医师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D2淋巴结清扫术或近端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和预后.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中部分缓解(PR) 25例(54.3%),疾病稳定(SD)21例(45.7%),临床反应率54.3%(25/46),肿瘤控制率100.0%(46/46),临床降期率37.0%(17/46).相比于未新辅助化疗组,新辅助化疗组患者有更高的R0切除率[100.0% (46/46)比80.0%(32/40),x2=4.024,P=0.045].依据肿瘤消退分级(TRG),新辅助化疗组的病理学完全缓解(TRG 0级)率为13.0%(6/46),病理学总缓解(TRG 1级+0级)率为56.5%(26/46).术后病理学检查示,新辅助化疗组和未新辅助化疗组肿瘤长径、肿瘤脉管癌栓、神经浸润和病理学TNM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在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数、病理学T分期、N分期和标本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新辅助化疗组中,6例患者发生了3级不良反应,化疗被暂停或调整剂量;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包括三系下降;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食欲下降;无放化疗相关死亡发生.新辅助化疗组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20个月(5~36个月),1年和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9.5%和52.4%;术后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0个月(9~36个月),1年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0%和48.0%;12例患者肿瘤复发.未新辅助化疗组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9个月(10~35个月),1年和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3%和30.0%;术后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0个月(10~35个月),1年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0%和18.6%;14例患者肿瘤复发.两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22,P=0.03),总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17,P>0.05).结论 术前采用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对可切除局部晚期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安全有效,肿瘤降期明显,可提高患者的R0切除率和无瘤生存率.
    • 费阳; 陈峰; 李阳; 王世斌; 田文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Overlap、πr-shaped、手缝荷包三种食管空肠吻合方式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6例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成腹腔镜胃癌根治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采用Ovedap(n=26)、π-shaped(n=28)、手缝荷包(n=22)三种方式.比较三种吻合方法在吻合所用时间、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方面的差异.结果:三种吻合方法的一般资料、临床病理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缝荷包应用圆形吻合器在吻合时间[(55.2±10.6) min vs.(80.5±17.8) min、(83.8±15.9) min]、吻合口漏(0 vs.5、7)方面优于Overlap、π-shaped方法;在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方面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缝荷包应用圆形吻合器的食管空肠吻合方法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消化道重建中更为适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