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饵料
颗粒饵料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8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农业经济、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专利文献116985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淡水渔业、河北渔业、黑龙江水产等;
颗粒饵料的相关文献由262位作者贡献,包括施建华、沈小追、周芳芹等。
颗粒饵料—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6985篇
占比:99.88%
总计:117129篇
颗粒饵料
-研究学者
- 施建华
- 沈小追
- 周芳芹
- 刘兴彪
- 张艺
- 郑炜强
- 韩坤煌
- 黄伟卿
- 刘畅
- 刘长江
- 初兆万
- 厉永良
- 原雪峰
- 向鹏
- 周光正
- 商立文
- 姜忠爱
- 娄保东
- 孙彬
- 孙超
- 宋广星
- 张先阳
- 张宏成
- 张彦定
- 徐承旭
- 戚浩
- 施鹏飞
- 李俊
- 李民
- 李海涛
- 杜斌
- 杨草
- 林咪拉
- 林非凡
- 梁瑞青
- 牛春亮
- 王俊梅
- 王君协
- 王学佩
- 王政
- 王曼
- 田伟琦
- 田恒宇
- 程伶
- 胡庆松
- 袁浩
- 谢佳洛
- 贾敬德
- 赵德安
- 陈启发
-
-
刘辉
-
-
摘要:
在池塘养殖过程中,随着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池塘放养的密度也不断加大,养殖鱼类的饵料不再是池塘生态系统内的天然植物和动物饵料,而是人工加工颗粒饵料,由于饲料投喂过程中饲料的有机质极易溶散以及大量残饵和鱼类粪便对池塘水质污染越来越严重,使池塘水体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
-
-
-
摘要:
“芦苇齐腰高,刀鱼用担挑。”这句古老的渔谚,如今看来已遥不可及。自2017年3月1日长江开禁以来,江边不断传来渔民“十网九网空”的抱怨。人们在“望江兴叹”的同时,也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刀鱼人工养殖上。
-
-
李明
-
-
摘要:
一、早清塘。选择放养鱼种前7-10天的晴天里,按水深1m每亩水面用生石灰135-150kg,或用漂白粉15kg溶化后立即全池泼洒,也可将池塘水位降至10-20cm深度,每亩用生石灰80-100kg,或用漂白粉10kg全池泼洒。这样既可杀死各种病菌和野杂鱼、预防鱼病,又能补充池塘水中钙质的含量。二、早放种。早放鱼种提早开食,延长生长期。开春后水温稳定在8°C以上时,抓紧投放鱼种,鱼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
-
-
徐承旭
-
-
摘要:
冬季鱼种并塘后,利用空闲的鱼种池囤养成鱼,发展青虾养殖,种植饲草,可以提高鱼种池的综合养殖效益。r 【囤养成鱼】主要囤养未达到上市规格的成鱼,通过强化投饵,促进其生长。鱼种并池后,立即抽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淤泥,每667平方米(1亩)用生石灰100公斤泼撒消毒,5天后注入新鲜河水,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有机肥100~200公斤,培肥水质。每667平方米囤养成鱼200~250公斤,水温在4°C以上时,每天投饵1次,投饵量是囤养量的2%~3%;水温在4°C以下时,每2~3天投饵1次,投饵量为囤养量的2%。饵料以菜饼、豆饼、颗粒饵料等蛋白质含量高、易消化的饵料为主。囤养期间保持水深1.6米以上,每10~15天选择中午换1次水,每次换水量是池水的1/4~1/3,注意水温差不能超过2~3°C,并保持水温、水位稳定。每20天泼洒1次生石灰水,消毒水体,预防鱼病。囤养期间要做好鱼水霉病的防治工作,鱼种放养时用4%的食盐水溶液浸洗5~10分钟,消毒杀菌。通过3~4个月的囤养,每667平方米净产成鱼150公斤以上。
-
-
-
-
-
-
-
-
-
-
-
-
-
-
-
-
-
- 李铬
- 公开公告日期:2021-04-13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饵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颗粒饵料。颗粒饵料为颗粒状,颗粒饵料的表面设置有定向槽,定向槽内设置有沿槽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弹性固定带,定向槽的开口宽度大于或等于相匹配鱼钩的钩柄的直径,弹性固定带用于将相匹配的鱼钩的钩柄固定在定向槽内。鱼钩的钩柄被弹性固定带固定于颗粒饵料的定向槽内,且颗粒饵料和鱼钩的钩尖分别位于钩柄的两侧,使鱼钩的有效钩鱼面积完全暴露出来,便于鱼获,大大提高了钓鱼效率。由于钩柄与定向槽内的弹性固定带接触长度较长,接触面积较大,使摩擦力大大增强,颗粒饵料被稳稳的固定在钩柄上,不易上下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