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底淤泥
池底淤泥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专利文献8864篇;相关期刊39种,包括河北渔业、黑龙江水产、科学养鱼等;
池底淤泥的相关文献由22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永旺、侯传宝、张君等。
池底淤泥
-研究学者
- 张永旺
- 侯传宝
- 张君
- 张熊
- 杨成胜
- 王文彬
- 刘名镇
- 唐复兴
- 唐招平
- 孙守旗
- 孙棠丽
- 宋长太
- 张军正
- 张开刚
- 李明
- 王先翔
- 罗茜
- 苏加胜
- 苏家会
- 褚兴全
- 褚校崧
- 赵林斌
- 陈克春
- 陈晓兰
- 陈淑玲
- 饶正有
- 鲍淑丽
- 丁天宝
- 丁德明
- 丁树文
- 万松良
- 不公告发明人
- 于慧秋
- 于振海
- 付义龙
- 付伟洲
- 付龙龙
- 任大英
- 何树文
- 余进
- 农新
- 冯占伟
- 冯明
- 凌君芬
- 刘丽
- 刘冬梅
- 刘卫国
- 刘子梅
- 刘宗进
- 刘山乔
-
-
滕谦;
李国林;
文俊程;
沈佳庆
-
-
摘要:
莲藕塘自然生态环境比较适宜小龙虾生态养殖,2021年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在兴安县湘漓镇双河村委的3亩藕塘开展小龙虾生态种养试验,经过一年试验取得较好的效益,现将莲藕塘小龙虾生态种养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藕塘条件:藕塘面积3亩,呈长方形,水深平均0.25m。藕塘四周有0.7m砖墙,池底淤泥厚平均20cm。水源是天然降水和水渠水,水渠水一年四季不断,水质清澈。
-
-
付龙龙
-
-
摘要:
清塘工作是河蟹池塘养殖过程中的关键基础性环节,是整个河蟹养殖技术体系中的第一步。不论是平底池塘还是环沟池塘,经过近一年的养殖后,池底淤泥普遍积聚较多,容易滋生病原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对池塘进行彻底清塘有利于改良底质、改善水质、促进水草生长、减少病害发生。为进一步做好2021年度河蟹健康养殖工作,建议各河蟹养殖基地因地制宜进行彻底清塘。
-
-
朱春红
-
-
摘要:
我国长江及里下河地区阡陌纵横,河沟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本人在乡镇渔业技术推广部门工作了二十多年,在多年的工作中总结分析了河沟养殖的一些技术要点及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供养殖户参考:一、水体条件一般河沟需水源充足,水质优良,进排水方便,水深2米左右,溶氧丰富,pH值在6.5-8.5。池底淤泥稍厚,上游无养猪场、养鸡场、化工厂等污染企业及农业生产用排水口。
-
-
王文彬
-
-
摘要:
一、严清塘新鱼塘的开挖或老塘改造,要确保鱼塘面积在2亩以上,水深在2m以上,池底要求保水性能好,不渗不漏。鱼塘选址要求水源充足且无任何污染,水质良好,且背风向阳。对于老池塘要按照"小池改大池,浅池改深池,死水池改活水池,漏水池改保水池"的原则,老池塘每年要清除池底淤泥,保留底泥10-15cm,清淤后要让鱼池曝晒几日。一般新鱼塘致病因子较多,应注重清塘杀菌杀虫防病,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清塘消毒工作。
-
-
陈登遵
-
-
摘要:
一、黑斑蛙的生活习性黑斑蛙作为变温动物,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C,最适宜为25~28°C。当冬季温度降至10°C以下时,摄食与活动逐步减弱;降到5°C以下时,即钻入洞穴或池底淤泥中冬眠。第二年春季气温回升时结束冬眠。水温超过32°C以上时,活动明显减弱;温度超过35°C时会导致陆续死亡。在野外,黑斑蛙主要捕食昆虫。经过驯化,也能摄食配合饲料。在野外黑斑蛙捕食时间主要是在晚间,但在人工饲养下白天晚上均能摄食,特别在清晨和傍晚摄食最为活跃,是喂食的最佳时机。
-
-
龙星
-
-
摘要:
当前小龙虾在市场上的江湖地位越来越高,而其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的病害也非常受养殖户关注,以下是小龙虾养殖的常见病害及其处理方法:软壳病病因:体内缺钙,另外,光照不足、pH值长期偏低,池底淤泥过厚、虾苗密度过大、长期投喂单一饵料也可导致本病.症状:虾壳软薄、体色不红、活动力差、觅食不旺、生长缓慢、协调能力差.
-
-
邱文彬
-
-
摘要:
清淤消毒是池塘养殖成败的关键,是提高养殖成活率和产量的重要举措。要提高池塘健康养殖水平,必须要从彻底清淤消毒,改善养殖环境着手,从而提高养殖效益。本人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现就池塘清淤和消毒方面谈几点体会和看法:1.池塘淤泥的形成及危害池塘作为水产养殖鱼类栖息的场所,同时也孕育了各类病原体。
-
-
曹胜欢
-
-
摘要:
近十几年来,蕲春县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发展鳜鱼养殖的规模越来越大,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就池塘主养鳜鱼成鱼的主要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
-
王文玲
-
-
摘要:
鱼病是渔业养殖生产的大敌,事关养殖的成败。在生产实践中一定要采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鱼病综合防治对策,是药三分毒,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滥用药物,最好的方法是做好七个方面的综合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鱼病发生的机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一、清塘消毒防病害彻底清塘消毒、防治鱼病发生。(1)清塘。
-
-
耿英慧
-
-
摘要:
近年来集约化模式养虾使得残饵、粪便和死亡动植物残骸大量堆积在池塘底部,导致池底淤泥变厚,恶化水质,病害丛生。底部不仅是虾类的栖息场所,而且是养殖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泥界面的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水质和养虾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