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颌间牵引

颌间牵引

颌间牵引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249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8篇、专利文献50389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美容医学、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等; 颌间牵引的相关文献由575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文清、康春慧、李菁等。

颌间牵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8 占比:0.47%

专利文献>

论文:50389 占比:99.53%

总计:50627篇

颌间牵引—发文趋势图

颌间牵引

-研究学者

  • 周文清
  • 康春慧
  • 李菁
  • 郭海波
  • 陈学军
  • 丁加根
  • 丁喜发
  • 何冬梅
  • 余念1
  • 倪海林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妍竹; 赵芮; 简繁; 孙洁; 赖文莉
    • 摘要: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配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偏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例骨性Ⅲ类偏颌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正畸治疗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正颌术式为下颌升支矢状骨劈开术加颏成型,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结果术中植入8颗种植钉配合数字化板进行颌间牵引,术后通过垂直牵引使后牙咬合紧密;患者依从性良好,通过1套矫治器完成术前及术后正畸治疗,建立磨牙尖牙Ⅰ类关系及前牙正常覆覆盖,下颌前突及偏斜改善良好,术后1年稳定性良好。文献复习结果表明,无托槽隐形矫治配合正颌手术的应用已较为普遍,相较于传统的固定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数字化的特性使其与计算机辅助的正颌手术设计之间的配合更为紧密,可供探索的空间更广阔。结论对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高效完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简单病例,其数字化设计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林晨阳; 罗艳荣; 许志亮; 曾宾华; 陈玉琳
    • 摘要: 目的:研究牙弓夹板颌间牵引联合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面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0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面部粉碎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联合组(4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牙弓夹板颌间牵引术治疗,联合组给予牙弓夹板颌间牵引联合坚强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以及恢复指标,手术前后牙周情况[菌斑指数(PI)、软垢指数(DI)和牙龈指数(GI)]以及面部美学,并评估两组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手术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外观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弓夹板颌间牵引术联合坚强内固定术应用于面部粉碎骨折患者,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同时可减轻对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减少并发症,较好地满足患者面部美学需求。
    • 陈旭; 李博晟; 张京剧
    • 摘要: 目的 对上颌骨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患者,在恒牙列期矫治过程中,上颌骨植入种植体进行颌间牵引,探讨其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在恒牙早期进行的正畸矫治中,应用上颌骨种植支抗+Ⅲ类颌间牵引,纠正Ⅲ类错牙合,分析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指标变化,探讨牵引对上下颌骨及牙列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Ⅲ类错牙合得到明显改善,前牙均达到正常覆牙合覆盖.X线头影测量分析显示SNA角增加1.58°,ANB角减小1.62°,面中份长度Co-A距离增加3.07 mm,牙合平面逆时针旋转6.06°,Wits值增加7.51 mm;治疗期间,前后面高均有显著增加,前后面高比和下颌平面角保持稳定.结论 对于上颌骨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青少年患者,利用种植支抗结合固定矫治器进行颌间牵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骨性错牙合.尽管患者已在恒牙列期,对上颌骨的前方牵引力仍可促进患者上颌骨发育,同时远移下牙弓,促进牙合平面逆时针旋转,纠正患者的咬合关系,改善患者面型.相比传统的前方牵引,结合骨性支抗的Ⅲ类牵引对患者的垂直骨面型影响较小.但对于上前牙暴露不足的患者,在矫治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上下前牙的暴露量,注意避免重力牵引使下前牙过长的副作用.
    • 和晓庸; 邹文权; 何俊丽; 王文革
    • 摘要: 目的 探讨后牙区合垫配合前牙区颌间牵引治疗儿童髁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替牙期11例髁状突骨折患儿,年龄7~14岁.根据年龄、骨折类型制作不同厚度的后牙区合垫,前牙区植入种植体支抗进行颌间牵引3周,3周后停止颌间牵引,合垫戴用3个月,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复查.结果 11例髁突骨折患儿形态和功能均恢复良好;CT影像显示髁状突骨折处改建良好,双侧基本对称,升支高度基本一致.结论 合垫配合前牙区颌间牵引治疗儿童髁状突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 吐逊阿依·哈斯木; 孙琴; 华英
    • 摘要: 目的: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应用微型钛板骨支抗联合颌间牵引的矫治效果以及侧貌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择取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有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传统前牵引上颌骨治疗,观察组应用微型钛板骨支抗联合颌间牵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NA、ANB、ANS-Ptm、SN-MP、SN-U1、Ns-Sn-Pos、E-UL均增加,PP-SN、Me-ANS/Me-N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疗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中,应用微型钛板骨支抗联合颌间牵引具有显著效果,有效促进上颌骨发育,前移上颌骨,改善上、下颌骨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与前颅底之间的位置关系,显著改善患者侧貌,同时治疗时间更短,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 刘会香; 成燕
    • 摘要: 目的:分析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于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74例颌间牵引、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治疗颌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17.45±1.28)分较对照组(25.37±2.86)分低(t=15.37,P=0.00<0.05);观察组护理后抑郁(19.52±1.41)分较对照组(28.45±2.64)分低(t=18.14,P=0.00<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30%)高于对照组(83.78%)(χ2=3.94,P=0.04<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40%)低于对照组(21.62%)(χ2=4.16,P=0.04<0.05).结论:对颌间牵引、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治疗颌骨骨折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发生骨折移位、创口感染、牙龈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高.
    • 吐逊阿依·哈斯木; 孙琴; 华英
    • 摘要: 目的: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应用微型钛板骨支抗联合颌间牵引的矫治效果以及侧貌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择取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有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传统前牵引上颌骨治疗,观察组应用微型钛板骨支抗联合颌间牵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NA、ANB、ANS-Ptm、SN-MP、SN-U1、Ns-Sn-Pos、E-UL均增加,PP-SN、Me-ANS/Me-N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疗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中,应用微型钛板骨支抗联合颌间牵引具有显著效果,有效促进上颌骨发育,前移上颌骨,改善上、下颌骨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与前颅底之间的位置关系,显著改善患者侧貌,同时治疗时间更短,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 常博杰; 高丽荣
    • 摘要: 目的 探讨对颌骨骨折患者采用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颌骨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试验组(n=40).对照组采用牙弓夹板固定术治疗,试验组采用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手术前后的颌面部功能(咀嚼功能、开口功能以及颌面部状态).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 (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开口功能以及颌面部状态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颌骨骨折患者采用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理想,能够加快患者康复,促进颌面部功能的恢复,且不良事件少,值得推广应用.
    • 曹凯楠
    • 摘要: 目的:探究颌间牵引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20年2月期间凌源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4例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照其姓氏拼音首字母先后顺序编号,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2例.对照组采取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颌间牵引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牙周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90.20%,P0.05,治疗后2组DI、PI、GI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颌骨骨折患者治疗中,颌间牵引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效果理想,能够促进患者口腔状态及牙周情况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