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面部
颅面部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7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口腔科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专利文献10147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中国法医学杂志、解剖学杂志、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颅面部的相关文献由18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洪、侯玉霞、张涤生等。
颅面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147篇
占比:99.31%
总计:10218篇
颅面部
-研究学者
- 周洪
- 侯玉霞
- 张涤生
- 张艳宁
- 林久祥
- 潘俊军
- 白石柱
- 穆雄铮
- 任甫
- 克俭
- 冯胜之
- 周静
- 文华轩
- 朱博
- 李肯立
- 李胜利
- 翟桂英
- 范欣欣
- 蒲斌
- 谭光华
- 马庆云
- 齐双
- 丁勇
- 丁美修
- 乔先达
- 任年军
- 任瑞
- 伊帕热·克力木江
- 何丹
- 何正文
- 余凤琼
- 侯印西
- 傅民魁
- 公柏娟
- 关永良
- 冯婧
- 冯汉超
- 刘俊圻
- 刘冠花
- 刘晨璐
- 刘毅
- 刘红生
- 刘翔
- 古力巴哈·买买提力
- 司新芹
- 吴怀清
- 吴敏娟
- 吴荣忠
- 周卫兵
- 周志敏
-
-
曾毓璐;
唐国华
-
-
摘要:
配对相关同源基因1(paired related homeobox 1,Prx1/Prrx1/MHox)在胚胎肢芽和颅面发育中高表达,成体中的Prx1+细胞分布在长骨的骨膜、骨髓和颅骨的骨缝中,表现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或骨骼干细胞(skeletal stem cells,SSCs)的特征.近期的研究显示,表达Prx1基因的骨骼干细胞(Prx1+ skeletal stem cells,Prx1+SSCs)参与了骨骼的创伤愈合和对机械应力的应答反应.同时,牙周膜中Prx1+细胞在牙周组织正常发育和缺损修复中发挥的作用也受到关注.该文回顾Prx1基因和Prx1+细胞的特征和功能,总结Prx1+SSCs对骨骼改建或修复的作用,有助于SSCs在调控颅面骨生长、促进牙槽骨再生中的深入研究.
-
-
谢钦钦;
王欣;
左森;
伊帕热·克力木江;
古力巴哈·买买提力
-
-
摘要:
凹面畸形一种颅面部软组织侧貌畸形,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安氏骨性Ⅲ类错牙合.据调查我国凹面畸形患病率高达12%,凹面错牙合有其特殊的颅面形态特征,包括软组织、骨组织、牙齿组织及生长趋势等方面的异常.每种异常在三维方向上又各有其所不同,且就每一个体而言不同畸形程度因不同生长发育期而异,这使得临床分析、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更为复杂.本文将对凹面型患者颅面部生长发育及其预测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
-
-
钟卫云
-
-
摘要: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颅面部创伤骨折的微创外科处理.在保证恢复功能的情况下注重患者的美容.向微创手术方向发展.达到优化手术方案及提高治疗效果的目标.达到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方法:研究分析46例内窥镜下颅面部创伤骨折的微创外科处理.结果:46例内窥镜下颅面部创伤骨折的微创外科处理的疗效满意.结论:内窥镜下颅面部创伤骨折的微创外科处理的疗效可靠,内窥镜下的微创手术有创伤小、恢复快、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等特点,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
-
-
郭雅倩
-
-
摘要:
In recent years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have developed and are used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 widely.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aided technology is also popularized in plastic surgery gradually, the plastic surgery of the various craniofacial organs involved in computer aided technology has obtained satisfactory effec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urgery, which not only brought good news to patients, but also made plastic surgeons's treatment concept and technical level a great improvement. The author makes a summary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aided technology in plastic surgery of the nose, cheekbones and other common craniofacial parts, aiming at providing experience of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learning for professional counterparts.%计算机技术及软件技术近些年不断发展,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整形外科的应用也逐步成熟,涉及到颅面部各器官的整形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效果满意,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福音,也使整形外科医生的治疗理念及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笔者就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整形手术中鼻、颧骨等颅面常见部位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旨在为专业同行提供系统的文献学习心得.
-
-
杨帆;
田新立;
胡鑫
-
-
摘要:
目的 探讨MSCT在评价颅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的颅面部FDB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 42例中,单骨型12例,多骨型30例,单骨型以上颌骨居多,多骨型最多累及上颌骨、蝶骨、筛骨;MSCT表现为病变骨不同程度膨胀性增粗、畸形,均未见软组织肿块影,其中磨玻璃样变23例,囊状变15例,弥漫性硬化改变4例,"丝瓜瓤"样表现2例,多数病例呈2种以上表现混合存在.结论 MSCT薄层扫描及MPR及VR图像可全面、清晰、立体、直观显示颅面部FDB的形态结构及与周边关系,对其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临床意义.
-
-
马强;
何丹
-
-
摘要:
目的 分析MR在颅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价值,为整形外科手术提供影像学参考及借鉴.方法 17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患者常规行磁共振扫描,观察并分析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特点,包括病变的总体范围、骨质破坏、软组织受压及重要器官受累等情况.结果 3例患者累及单骨,14例患者累及多骨.MR表现主要以膨胀性骨质改变为主.13例患者出现软组织和肌群异常信号.4例累及鼻部,3例出现眼球受压,3例出现脑膜增厚异常强化.结论 MR能够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颅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受侵的骨及软组织范围和程度,为整形外科手术提供参考依据.
-
-
齐双;
任甫;
翟桂英;
朱博;
马庆云
-
-
摘要:
目的 研究辽宁汉族青年女性面部的不对称性,为面部识别和颅面复原提供数据.方法 随机选择100例正常青年女性,采用MRI摄片,应用VG Studio 2.2MAX软件测量面部的标志点,测量后的右、左侧面部坐标进行欧几里德几何距离矩阵分析(EDMA),最后使用Geomagic Wrap 12软件对左侧面部三维图像进行镜像合成,生成完全对称的镜像面部并与真实面部进行比较.结果 EDMA分析显示,右、左侧面部有显著形态学差异,bootstrap检验T=1.402,P=0.001,形状差异矩阵(FDM)比值(右侧比左侧)在0.95~1.05的有224个占85%,FDM比值小于0.95和大于1.05的部分有40个占15%,40个不对称比值中有15个小于0.95占37.5%,25个比值大于1.05占62.5%.Geomagic Wrap 12分析结果显示镜像合成的面部与真实面部图像有明显差异.结论 辽宁汉族青年女性面部不对称,不对称性为15%,右侧面部比左侧面部不对称性影响大.
-
-
朱博;
任甫;
席焕久;
翟桂英;
齐双;
马庆云;
李成志
-
-
摘要:
目的:利用欧几里德几何距离矩阵分析(EDMA)对辽宁汉族男性青年颅面部进行不对称性研究,为面部识别和颅面复原提供数据.方法:使用VGStudi0 2.2MAX软件对104例辽宁汉族男性青年颅面部的MRI扫描数据进行三维坐标测量,测量后的左侧面部坐标和右侧面部坐标进行EDMA,最后使用Geomagic Wrap 12软件对左侧面部三维图像进行镜像合成,生成完全对称的镜像面部并与真实面部进行比较.结果:EDMA分析显示,左右侧面部有显著形态学差异,形状差异矩阵(FDM)比值(右侧比左侧)在0.95~1.05的有234个占89%,FDM比值小于0.95和大于1.05的部分有30个占11%,30个不对称比值中有20个小于0.95占67%,10个比值大于1.05占33%.Geomagic Wrap 12分析结果显示镜像合成的面部与真实面部图像有明显差异.结论:辽宁汉族男性青年颅面部不对称,不对称性为11%,左侧面部比右侧面部对颅面部不对称性影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