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混凝土构件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工业经济、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7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332595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工程质量、住宅产业、混凝土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建筑材料测试技术”交流会暨中国(深圳)建设工程测试及质量大会、“第七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固废处理与生态环境材料学术交流会等;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相关文献由2166位作者贡献,包括初明进、叶浩文、姜洪斌等。
预制混凝土构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32595篇
占比:99.92%
总计:332865篇
预制混凝土构件
-研究学者
- 初明进
- 叶浩文
- 姜洪斌
- 张剑
- 刘文清
- 刘程炜
- 李括
- 杨兴民
- 邢民
- 闫红缨
- 姜景升
- 李习洪
- 蒋立红
- 赵勇
- 马佳
- 卓林
- 王晓锋
- 刘婷
- 周冲
- 张伟
- 李栋
- 李龙
- 沈浅灏
- 潘峰
- 石晶晶
- 郑丹
- 韩亚明
- 刘朵
- 刘肯林
- 张宝剑
- 张建东
- 张耀文
- 曹刘坤
- 本刊讯
- 李丽萍
- 李冬
- 李立娟
- 王君
- 刘四洋
- 初前进
- 吴仲勤
- 周智勇
- 宣景伟
- 张亚欣
- 张友崇
- 张成龙
- 张磊
- 徐沈京
- 徐治猛
- 方振雷
-
-
蔡安江;
刘小波;
王东红;
刘亚东;
于海滨
-
-
摘要:
为解决预制混凝土构件布料路径随意的问题,通过对布料区域网格划分,设计了一种将布料区域分割为多个布料子区域的方法。该方法将螺旋布料机的作业方式进行简化,将布料路径总长度分为布料长度和非布料长度,其中布料长度是确定值,并对子区域做布料作业规划,计算出料口开口数对应的布料宽度。利用枚举法和动态规划算法对螺旋布料机出料口和布料子区域集合建立布料路径规划模型,对多阶段决策中的决策值进行计算。以非布料长度最短为目标对模型求解,得到最短布料路径,完成了螺旋布料机对布料区域的全覆盖路径规划。根据此方法对某螺旋布料机和某预制外墙挂板建立二维布料路径规划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缩短布料长度、减少布料时间,对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陈海廷
-
-
摘要:
随着建筑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装配式建筑逐渐向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的新型建造模式转变。构件生产也朝绿色、节能、环保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方向发展,预制行业的发展推进了预制混凝土构件产品和工艺装备的创新,初步实现了预制构件的绿色工业化生产。本文主要围绕着着预制混凝土构件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展开叙述。
-
-
杨学昆
-
-
摘要:
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和相应配件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运输至施工现场后直接进行安装施工,工艺相对简单。论文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概述,总结其应用优势,通过引入工程实例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及施工要点进行详细研究。事实证明,其具有施工效率高、质量可控性等优势,是未来建筑工程施工的发展趋势。
-
-
阮敏浩;
徐峰
-
-
摘要:
普遍存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扰动,会导致实际生产偏离调度预期,使调度有效性大打折扣。保障生产调度有效执行的重要前提是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合理再调度时刻的确定,需要科学理论的支撑。本文以信息熵理论为基础,首先结合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特点,构建了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系统的结构熵与运行熵函数;其次考虑生产扰动引起的再调度和系统运行优化需求,提出了最大可行调度时限和调度符合度两项量化指标;最后利用工程案例,验证了基于所构建的信息熵模型及调度定量评估指标,可有效实现对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系统状态的测度与监控,为合理的再调度时刻制定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撑,为系统运行效率与调度有效性的优化对策提供有效参考。
-
-
原玉磊;
马桂宁;
刘宗武;
王诗涵;
王启玲;
张国辉
-
-
摘要:
为提高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脱模效果,以乳液稳定性为评价指标,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乳化剂用量、乳化温度以及乳化速度对生物质柴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乳化剂用量是影响生物质柴油乳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乳化速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得到的生物质柴油乳液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用量4%、乳化温度60°C、乳化速度1400 r/min。加入0.7%的助剂后得到生物质柴油基预制混凝土构件脱模剂。进一步采用直观分析法和现场施工检验该脱模剂的脱模效果,发现其施工便宜,脱模顺利,得到的预制构件棱角完整,表面光滑、无气孔麻点,且脱模后的台座表面洁净度高。
-
-
-
-
-
摘要:
为做好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产品质量保障工作,今年4月,安徽省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对11家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企业开展了标准化建设情况全面综合评价工作。截至目前,各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企业的10个评价类别、51个子项中无标准化建设缺项,构件生产质量总体受控。
-
-
郑志涛;
杨皓东;
徐颖;
涂刚要;
高振华;
郝留照
-
-
摘要:
目前,预制混凝土构件价格问题是制约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进一步降低预制混凝土构件(PC构件)加工成本,结合PC构件安装施工难点及常用灌浆套筒不足之处,对套筒材质、构造及加工工艺进行优化,设计新型锻压式半灌浆和全灌浆套筒,并通过单向拉伸试验对接头承载力、最大总伸长率、残余变形等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套筒结构合理,与灌浆料贴合紧密,便于预制构件中套筒与下部钢筋的对接;接头试件参数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
-
-
-
摘要:
河北新大地机电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新大地”)专注于预制混凝土成套装备行业十余载,积极开展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工作,推动装配式建筑绿色发展,创新引领、质量提升,努力走出了一条创示范、重科技、强引领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探索之路。一、企业概况河北新大地是预制混凝土构件工厂化生产综合服务商,为预制工厂提供智能数字化一站式解决方案。
-
-
李冬;
李洋;
程洪波;
张珂;
吴玉厚
-
-
摘要:
目的研究混凝土布料机在浇筑生产过程中的自动预标定方法,解决布料机无法定位到浇筑起始点的问题。方法搭建预标定行走系统,采用伺服电机作为布料机行走机构的驱动电机,建立布料机的行走坐标系;通过在布料机上增设边模检测传感器,结合位置传感器实现边模位置检测;设计预标定方法,结合布料区边模摆放特点,给出预标定点确定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布料机自动预标定过程,将边模的位置信息映射至布料机行走坐标系中,实现预标定点坐标自动确定。结果实验验证表明,此方法可使布料机自动确定预标定点,最终标定点X轴方向最大位置差为13.8mm,Y轴方向的最大位置偏差为14.3mm,预标定最大定位偏差为19.9mm。结论该自动预标定方法能够自动完成布料区预标定点的确定,可显著提高当前混凝土布料机在预标定定位方面的自动化水平、定位效率,同时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可为后期混凝土布料机自动浇筑生产流程的实现奠定基础。
-
-
-
陈朝阳;
李小洁;
林双艮;
钮依然
- 《第二届全国工程防护与修复技术交流会暨防护与修复技术专委会2017年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在水泥砂浆中加入高分子聚合物可以显著提高水泥砂浆锚固钢筋和粘结混凝土等基材的能力,被称为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与具有较高的强度、抗腐蚀能力以及柔软性好钢绞线共同应用于既有建筑的加固修复上,被称为钢绞线-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本文把钢绞线-聚合物砂浆应用于修复预制混凝土构件中,提出了该加固技术的对于受弯构件的简化计算方法,并应用于修复预制混凝土简支梁中,计算简便,实用性强.
-
-
-
蔡亚宁;
黄清杰;
张晋勋;
毛杰;
罗岗
- 《“第七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国内首部作为装配式结构"绿色骨骼"的质量控制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预制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质量控制标准》DB11/T1312-2015(以下简称《标准》)的修订背景和总体修订情况,并解析了《标准》各章节的结构层次及其主要内容,特别对近年来需求逐渐增多的带面砖或石材饰面的预制构件、夹心外墙板和彩色混凝土预制构件等新产品涉及到的原材料和生产质量控制的关键点进行了规定,还对其中有关控制指标等主要条款的来源或出处给予了说明,总结了《标准》在写作结构和质量控制方面的主要创新点.rn 《标准》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其修订中将企业多年来宝贵的生产经验和积累成果纳入了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有关条款,虽然在已有的标准或资料中从未提及,但大量预制构件生产实践已经证明了其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具体体现在:首次将近几年在预制构件生产中逐步得到使用的“成型钢筋”的涵义进行了明确;在原材料质量检验和控制中,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将进货验收和复验的内容分别进行了规定,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材料目测检验其实是非常方面快捷而有效的一种方法,《标准》中规定了粉煤灰、矿渣粉和外加剂进货验收时对颜色的目测等内容;首次将与预制构件质量息息相关的生产设备的选用、使用注意事项和维保写入标准,为企业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在钢筋加工中,《标准》7.3.6条中析架扭翘允许偏差5mm为生产和使用过钢筋析架筋的企业共同确定的经验值,超过该值会影响到钢筋保护层进而对预制构件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 7.4.4条第8款给出的帮条长度是经过有经验的企业共同经过生产验证的推荐值;首次将带面砖或石材饰面的预制构件、夹心外墙板和彩色预制构件等新型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求写入《标准》,并在7.7.13条规定的外页墙和内页墙最长的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和7.7.15条在采用平卧重叠法生产预制构件时下层混凝土强度达到5.OMPa后再浇筑上层混凝土等,均为有生产经验的企业共同确认推荐的数据;由于预制构件产品的特殊性,首次预制构件分为初验和终验两个步骤进行验收,并将交付的内容写入《标准》中,为指导预制构件使用和解决进场后的预制构件质量纷争提供了依据。作为国内首部预制构件质量控制标准,编制组经过广泛调研预制构件质量管理现状和市场需求,在认真总结生产管控实践经验基础上编制的《标准》,已于2016年4月1号实施。《标准》各章按照先企业宏观质量控制后生产过程中微观质量控制的顺序进行编排,并按照时间顺序对原材料、生产设备、试验室、生产过程和检验、预应力施工、构件成品管理、运输和交付以及后期资料出具等各关键环节的主要质量控制点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专家组审查一致认为,《标准》与现行国家标准相协调,兼顾了企业质量管理行为的规范性和生产工序操作的可控性,重点突出,技术指标合理,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标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作者希望《标准》的实施将对规范预制构件的质量控制、提升本市企业的质量管理和预制构件的实体质量以及推动本市绿色建筑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希冀《标准》在促进国内整个预制行业的产品质量和各类装配式结构整体质量提升方面起到引领作用。
-
-
程春森;
王晓锋;
郑毅敏;
赵勇
- 《第六届中国(国际)预制混凝土技术论坛》
| 2016年
-
摘要:
随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近年来在国内的快速发展,预制构件生产与设计中的众多技术问题受到普遍关注.脱模是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的一个关键环节.脱模时,构件从模具中分离出来,除了构件自重外,尚需克服模具的吸附力.混凝土在模具中铺敷时,界面多处近乎真空状态,构件混凝土凝固后在大气压力下即产生脱模吸附力.常用脱模方式主要为翻转或直接起吊,其中翻转脱模的吸附力通常较小,而起吊脱模则存在较大的吸附力.在确定构件截面的前提下,需通过脱模验算对脱模吊点进行设计,安排不利则可能会使构件开裂、分层.起吊脱模验算时,一般将构件自重加上脱模吸附力作为等效静力荷载进行计算,但等效静力荷载的取值国内外标准存在差异.为此,本文拟对国内外标准有关脱模吸附力的规定进行对比,并讨论脱模验算的控制目标及计算方法,可为中国相关标准的修订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
-
苏朝阳
- 《第九届全国预应力结构理论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工业化建筑通过工厂规模化生产预制混凝土构件(PC),施工现场装配搭建,能够提高建筑安全,降低建设成本,节能低碳环保,因此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大力推广预制装配式建筑,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推进中国的建筑工业化.目前中国的建筑工业化研究还停留在构件预制,节点现浇,然后采用等同现浇的理论,使用现浇式结构的计算方法进行设计.在实际工程中,后做节点很难做到等同现浇,目前也没有专门针对预制装配式结构的相关计算理论.在普通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技术可以发挥高强钢材和高强混凝土的作用,减小截面、控制裂缝和挠度.在预制装配式结构中,预应力技术同样可以发挥高强钢材和高强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同时预应力在预制结构中起到连接作用,让预制装配式结构形成预应力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将预制构件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干式连接.同样在预制构件中也可以采用先张预应力提高构件承载力,减小截面.总之,基于预应力技术的优良特性,在国家大力推行建筑工业化的背景下,预应力技术在预制装配式结构中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
-
许堃;
于健;
赵静文;
舒宝成
- 《第四届全国BIM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三维建模、切片软件、打印材料以及打印相关设备进行应用研究,为混凝土构件的3D打印技术推广提出整体解决方案.非标混凝土构件,因造型结构复杂导致模板制造困难、制造成本高,而在FDM(熔融沉积成型)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混凝土3D打印技术,通过切片软件对混凝土构件的三维模型进行切片分层,生成打印机运动代码,由打印机三坐标移动平台驱动挤出机逐层挤出特制水泥砂浆快速堆叠成复杂的造型,从而适合各类非标混凝土构件的制造.
-
-
许堃;
于健;
赵静文;
舒宝成
- 《第四届全国BIM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三维建模、切片软件、打印材料以及打印相关设备进行应用研究,为混凝土构件的3D打印技术推广提出整体解决方案.非标混凝土构件,因造型结构复杂导致模板制造困难、制造成本高,而在FDM(熔融沉积成型)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混凝土3D打印技术,通过切片软件对混凝土构件的三维模型进行切片分层,生成打印机运动代码,由打印机三坐标移动平台驱动挤出机逐层挤出特制水泥砂浆快速堆叠成复杂的造型,从而适合各类非标混凝土构件的制造.
-
-
许堃;
于健;
赵静文;
舒宝成
- 《第四届全国BIM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三维建模、切片软件、打印材料以及打印相关设备进行应用研究,为混凝土构件的3D打印技术推广提出整体解决方案.非标混凝土构件,因造型结构复杂导致模板制造困难、制造成本高,而在FDM(熔融沉积成型)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混凝土3D打印技术,通过切片软件对混凝土构件的三维模型进行切片分层,生成打印机运动代码,由打印机三坐标移动平台驱动挤出机逐层挤出特制水泥砂浆快速堆叠成复杂的造型,从而适合各类非标混凝土构件的制造.
-
-
许堃;
于健;
赵静文;
舒宝成
- 《第四届全国BIM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三维建模、切片软件、打印材料以及打印相关设备进行应用研究,为混凝土构件的3D打印技术推广提出整体解决方案.非标混凝土构件,因造型结构复杂导致模板制造困难、制造成本高,而在FDM(熔融沉积成型)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混凝土3D打印技术,通过切片软件对混凝土构件的三维模型进行切片分层,生成打印机运动代码,由打印机三坐标移动平台驱动挤出机逐层挤出特制水泥砂浆快速堆叠成复杂的造型,从而适合各类非标混凝土构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