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祝同
顾祝同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共产党、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专利文献43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福建党史月刊、炎黄春秋、炎黄纵横等;
顾祝同的相关文献由93位作者贡献,包括史名、童志强、贾晓明等。
顾祝同
-研究学者
- 史名
- 童志强
- 贾晓明
- 陈宇
- 丁星
- 万介甫
- 乔海东
- 伏弩
- 何大明
- 侯玉强
- 倪良端
- 储孔玉
- 冯晓蔚
- 刘以顺
- 刘学民
- 刘德军
- 刘苏闽
- 卢荻
- 史恒
- 叶介甫
- 叶衍傅
- 周富洪
- 周渝
- 周继强
- 周而复
- 周重礼
- 姜树祥
- 孟昭庚
- 宅巍
- 安宁
- 封思倩
- 庞振月
- 张凯
- 张士杰
- 张学继
- 张峥嵘
- 张文俊
- 张福兴
- 张鉴安
- 徐世江
- 徐海涛
- 德英
- 散木
- 朱健安
- 李振墀
- 李文密
- 李琳
- 李良志
- 李锐
- 李鹤生
-
-
张文俊
-
-
摘要:
中共是蒋介石的劲敌,也是西安事变善后的主要对象。蒋介石欲收服中共,中共要联蒋抗日。双方不同利益取向却有共同的抗日诉求。抗日促使双方和谈,以达成共识。红军安置问题是双方谈判的重中之重,以此为中心,国共展开较量,围绕红军防地、人数、编制和领导权等进行博弈。蒋介石极力压制中共要求,中共借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还未完全撤离西安,以及国内的抗日氛围,要求蒋介石满足红军改编条件。受国际博弈和国内政争影响,蒋介石在红军改编问题上时而妥协、时而强硬,中共有限度忍让同时对原则性问题坚决不让步,最终蒋氏不得不妥协,在人数和编制上满足中共要求,但蒋介石觊觎红军领导权并欲控制中共,加之掌控了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导致红军改编未能实现。
-
-
童屹立
-
-
摘要:
没有根据的传闻1937年8月13日在上海爆发的淞沪会战,是一场空前激烈的大会战。会战历时3个月,中国军队先后投入70多个师又8个旅70余万人,日军先后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当中日双方在淞沪战场激战正酣的时候,时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的顾祝同,在给蒋介石、何应钦等人发去的密电中,多次声称有伪满军队参加淞沪会战。
-
-
许颖辉
-
-
摘要:
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将军不幸被捕,身陷囹圄。面对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和蒋介石许以高官厚禄的诱惑,他高昂起不屈的头颅,宁愿在烈火与热血中永生,也不愿从狗洞里爬出来苟且偷生。
-
-
王祖远
-
-
摘要:
1941年1月4日,蒋介石调集顽军7万余人,由顾祝同、上官云相指挥,对我奉命北移的新四军突然发起围攻,九千名新四军抗日将士,在前有大山、后有大河的安徽省泾县茂林地区,浴血奋战七昼夜。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
-
刘苏闽
-
-
摘要:
1938年6月初,日本华中派遣军为了牢牢控制长江航线,运送兵力和物资,接济第3军团对武汉的作战,命令驻芜湖的日军沿青弋江不断南犯。国民党第32集团军的两个师以青弋江附近的红杨树为界,驻守江防。红杨树以西,为第144师防地,红杨树以东为第108师防地。由于国民党军节节失利,第3战区司令顾祝同电令新四军加强青弋江一线的防务,遂由新四军第3支队接替国民党第144师的防务。
-
-
程刚;
葛欣(图)
-
-
摘要:
贺龙元帅两把菜刀闹革命,戎马一生,立下了不朽功勋.在长期的革命战斗中,贺龙凭借高超指挥艺术和丰富的作战经验,打了许多漂亮仗.1936年,贺龙率领红二、红六军团在贵州毕节地区开展土地革命,搞得风风火火,根据地和红军规模迅速扩大.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坐不住了,他亲自飞到贵阳,当面召集贵阳行营主任顾祝同等人,面授“围剿”红军事宜.
-
-
周渝
-
-
摘要:
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第88师第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关于四行孤军的诞生,还得从1937年10月26日日军攻陷上海大场说起。留守部队一缩再缩大场沦陷对淞沪战场影响巨大,第三战区中央作战军侧背受到严重威胁,战区代理长官顾祝同为保障中央作战军与左翼作战军的联系和安全,只能被迫放弃上海北站至江湾地区的阵地,于26日凌晨下令中央作战军全部退守苏州河南岸。
-
-
无
-
-
摘要:
主持人:这是一份由河北省档案馆保存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一到九期学员名录》(图一),翻开这份名录(图二),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众多耳熟能详的名字。叶挺、赵博生、董振堂、邓演达、张治中、傅作义、李济深、蒋介石、陈诚、白崇禧、顾祝同等,都曾在保定军校学习。他们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保定军校也因此蜚声海内外。
-
-
-
贾晓明
-
-
摘要:
1926年1月25日,军校调国民革命军第2师官长回校接受训练。第2师是国军中一支历史悠久的部队,最初由党军第1师教导第4、第5两团组成。该师自成立至结束,历时28年。执掌第2师者先后14人,其中任职时间最长者为刘玉章,五年;最短者为上官云相,仅一月。第2师自成立起,以黄埔军校师生为主,可谓国民党中央军之嫡系正统。师长中出身黄埔官校者8人,日后进阶上将者3人(刘峙、顾祝同、刘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