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平衡
静电平衡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教育、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6篇、专利文献165827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物理教学等;
静电平衡的相关文献由309位作者贡献,包括康苗苗、柴宏玉、王恪良等。
静电平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5827篇
占比:99.88%
总计:166033篇
静电平衡
-研究学者
- 康苗苗
- 柴宏玉
- 王恪良
- 刘玲
- 厉立锋
- 孔晓峰
- 孙玲
- 宋森涛
- 徐志强
- 杨兴军
- 杨鸿珍
- 汤亿则
- 王斌
- 邵炜平
- 丁海涛
- 不公告发明人
- 于志毅
- 刘会芹
- 刘慧英
- 刘雪松
- 吴浪
- 吴秋平
- 周博远
- 周跃发
- 周金秋
- 周金苟
- 崔健
- 常月红
- 徐福春
- 权海洋
- 李永兵
- 李良春
- 杨振川
- 林龙涛
- 梁建均
- 沈育新
- 渊小春
- 熊开利
- 王传坤
- 王元章
- 王天会
- 王文宝
- 王素霞
- 王鹏
- 赵前程
- 赵升频
- 邬君
- 郑树文
- 郭中洋
- 闫桂珍
-
-
耿乙淇
-
-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导体接地与否对静电感应结果的影响,给出了一种巧妙的处理方法,即先把导体接地之前的原有电荷(不论是否外显电性)全部传输给大地,然后根据其他带电体对它的影响,向大地中再取回所需的电荷量,笔者将这种方法总结为“先给再取”,这种方法形象生动,对初学者而言很有帮助。由于某些球形问题中计算电荷量需要计算导体的电势,故又给出了一种计算球形带电体在空间中任一位置电势的巧妙方法,经过口算就能够得出结果。本文给出了几个经典的例子,有助于加深对新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
-
陈逍
-
-
摘要:
静电场中导体的静电平衡是指导体上的电荷及电场分布不随时间变化的现象.该现象在高校物理课本中对学生进行了介绍.文章旨在讨论大学物理课本中对静电场中导体静电平衡解释过程中所忽略的情况,即外电场的电场强度大于导体所能产生的最大感应电场强度.通过简单易懂的计算证明了这种情况在自然界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解决了读者的困惑,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补充.
-
-
李祖斌;
赵欣;
宋峰
-
-
摘要:
静电平衡和静电屏蔽是电磁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其关键在于导体中存在大量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形成新的电荷分布,由此产生的附加电场抵消外加场使得导体内部电场处处为零.那么如果持续增大外加电场,静电平衡和静电屏蔽是否能一直实现?静电平衡和静电屏蔽是否有极限?本文分析了静电平衡在外加电场逐渐增强下,从开始被打破的临界状态到完全被打破的极限状态的变化过程,并以铁质外壳为例分析了静电屏蔽被打破所需要的场强和电势差.
-
-
郭铁梁;
姜洪喜;
张文祥
-
-
摘要:
大学物理课程对于静电平衡这一知识点的教学,通常是介绍基本原理之后,简单列举几个实例,而没有对静电平衡理论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挖掘.另外,在举例过程中,也未能对静电平衡理论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细节进行讲解.针对这些问题,通过理论分析与史料分析相结合,详细论述了静电平衡理论与库仑定律的关系及静电屏蔽有效性问题,再通过避雷针这一具体实例,结合国家标准,对静电平衡理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细节进行了阐述.实践表明,这种理论挖掘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更有助于学生对静电平衡理论的深层次理解及对工程实践应用方面更具体的认知.
-
-
李慧;
吴世永;
周鸣宇;
郭冰
-
-
摘要:
文章针对《静电场中的导体》这次课进行了教学设计,首先对教学内容和学员特点进行分析,并制定了教学目标.根据教学任务分析与教学目标做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主要的方法与手段有通过团队合作调动学员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利用教学互动反馈系统进行实时检测,随时了解学员的课堂掌握情况.采取过程性的教学评价方法,通过团队成绩督促每一位学员,共同进步.最后对本次课进行教学反思,希望和各位专家同行交流,相互借鉴.
-
-
谷巍
-
-
摘要:
静电平衡问题无论是在高中还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都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困惑.判断导体上电荷的移动及分布情况,需要以电场线为工具,从静电力和电势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找到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经过长期摸索,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方法来解决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电荷分布的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