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管网
雨水管网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3年内共计30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80857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化工安全与环境、工业用水与废水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二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2013城市雨水管理国际研讨会、2012城市雨洪管理国际研讨会等;雨水管网的相关文献由719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玉文、刘子龙、刘兴坡等。
雨水管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0857篇
占比:99.74%
总计:81069篇
雨水管网
-研究学者
- 周玉文
- 刘子龙
- 刘兴坡
- 娄富豪
- 邵知宇
- 刘伟
- 刘原
- 卢兴超
- 吕谋
- 吴献平
- 张晓媛
- 杨伟明
- 柴宏祥
- 王中正
- 郑飞飞
- 高琳
- 周荣
- 康晓平
- 徐颋
- 朱峰
- 李志刚
- 李文红
- 李晓黎
- 李立军
- 杨彪
- 查恩尧
- 梅荣武
- 王帆
- 王辉
- 缪程武
- 许明海
- 钱原铭
- 陈良志
- 陶涛
- 韦彦斐
- 黄黎明
- 丁钰
- 乔栋梁
- 于洋
- 于鹏飞
- 付小江
- 何少灵
- 何岩
- 何强
- 何必安
- 何震
- 傅金祥
- 冯琳耀
- 刘京
- 刘建明
-
-
本刊通讯员
-
-
摘要:
2022年2月17日获悉,近日,《广西城市市政地下管网建设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十四五”时期,广西将投入539亿元,建设高效的供水管网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的污水管网绿色低碳体系、通畅的雨水管网易涝防治体系、安全稳定的燃气管网供应体系、高度集约的地下综合管廊体系、智能的城市市政地下管网信息化管控体系6大重点工程,形成规模合理、等级有序、联系密切、绿色智慧的城市市政地下管网网络。
-
-
王凌云
-
-
摘要:
近日,经自治区政府同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广西城市市政地下管网建设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全区将投入539亿元,全面提升城市市政地下管网服务质量及能力,建立绿色、低碳、高效、安全、智慧的管网体系,形成规模合理、等级有序、联系密切、绿色智慧的城市市政地下管网网络。根据《规划》,全区"十四五"将建设高效的供水管网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的污水管网绿色低碳体系和通畅的雨水管网易涝防治体系等6大重点工程。
-
-
张容芳;
刘飞
-
-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广东省四会市排水设施存在的问题,对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的现状进行了评估,确定了各分区排水体制,并探讨了雨水管网规划和防洪系统规划,对类似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四会市地理位置优越,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圈,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中国柑桔之乡、中国玉器之乡。近几年来,四会市城市发展十分迅速,而一直以来四会市城区内多个片区,在暴雨后依然存在内涝问题。因此,迫切需要编制具有超前性和可操作性的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建设一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对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促进四会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
-
兰世祥;
卢艳梅
-
-
摘要:
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延伸,道路的修建与调整,对地下雨水管网的规划与建设形成了巨大挑战。因此,对市政道路雨水管网设计与规划建设进行分析与研究。对雨水管网设计指标参数进行计算,并设计雨水管网检查井结构,建立排水管网双向定线体制及配套设施,在此基础上,创建有限定向的网格规划建设布局,进行重叠层级处理,实现雨水管网的规划建设。通过试验分析表明:在经过不同测试组的验证后,提出的市政道路雨水管网设计的出流率相对较高,表明规划效果更佳,有潜在的应用意义。
-
-
余颖男;
顾韫辉;
黄菊文;
李光明;
徐竟成
-
-
摘要:
针对城市放江雨水中微污染物的特征及风险控制需要,本文利用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了上海市中心城区某雨水收集排放系统中挥发性有机微污染物及四大类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的赋存特征,并对其中的三种典型微污染物,采用生态风险模型评估了其对受纳水体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该雨水排放系统中共检测出129种挥发性有机微污染物及6种抗生素,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双酚A和氧氟沙星这三种典型微污染物对受纳水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风险,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从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及末端处理三方面的微污染物阻断措施,以期为降低微污染物入河生态风险、保障城市水环境生态安全提供参考和借鉴。
-
-
黄棚兰;
庞晶津;
于连泽;
吴军
-
-
摘要:
SWMM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通常应用于降雨径流和雨水管网的数学模拟。SWMM模型中雨水管网水力学的计算方法和污水管网水力计算方法相似,因此文章将尝试应用SWMM模型针对小区居住处污水管网的水力状态进行模拟计算。为模拟动态条件下污水管网中的水力状态,将居民用水的平均日用水量,按照24小时用水统计规律进行分配。并且在污水管网模拟过程,加入了降雨径流入流污水管网的影响。文章的SWMM模型应用表明,SWMM模型可以应用于污水管网的动态计算模拟,并且可以评价雨水入流对污水管网运行的影响。
-
-
王荔珊;
余萍;
黄海(图)
-
-
摘要:
“臻姐,昭明街那边雨水管网改造已经施工了,工程竣工后咱们就不用趟水上班了。”5月27日上午,在马鞍山市的省人大代表、安徽金星钛白(集团)有限公司成品技术部部长张修臻刚到公司门口,就被同事拉住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
-
卢靖宇;
黄明;
陈帅;
刘欣
-
-
摘要:
针对雨水管网与河道、湖泊的耦合问题,结合合成雨量数据使用SWMM模型对马鞍山市博望区的三条河流及其南部的湖泊与城区雨水管网进行耦合。通过将河道概化成渠道、湖泊概化为蓄水池并与雨水管网连接的方式搭建“管网-河道-湖泊”模型。使用ArcGIS对研究区域的地形、地貌等进行分析,为SWMM模型的参数选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并辅助搭建模型。结果表明,使用SWMM模型可以将雨水管网与河道、湖泊进行很好的耦合。
-
-
刘丙生;
邓亚宏;
袁小兵;
张永清;
邵知宇;
蔡春良;
邓从蓉;
王展威;
汪洋;
曹国凯;
无
-
-
摘要:
获奖情况:2022年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成果研究背景城市老旧区改造城中村雨污分流关键技术针对老旧城区普遍存在的管网新建难、老旧管网检测及清淤难、修复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处理难等问题,提出基于地下管网精准化检测设计、自动化智能化清淤施工和河涌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联合重庆大学对方案中的老旧城区复杂地形雨污管道叠合分流系统设计、装备化智能化及可视化管网改造技术、基于水平定向钻的地下排水管道清淤施工技术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河涌生态修复4项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SWMM水力模型和雨水管网新算法,突破了有限空间的管网施工设备在精确控制和装备化方面的技术障碍.
-
-
李成志;
王东杰;
王天宇;
陈伟;
徐健;
张晓菲;
梁凤琪;
张岩
-
-
摘要:
目前国内建设项目的雨水调蓄池大部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其存在施工周期长、施工人员数量多以及场地操作空间要求较大等缺陷,对场地有限和工期紧张的工程则不适合。在北京市长辛店C地块项目室外工程中,将现浇钢筋混凝土雨水调蓄池优化为模块化雨水调蓄池。结果证明,模块化雨水调蓄池弥补了现浇钢筋混凝土雨水调蓄池的缺点,充分发挥了工厂预制化的优势,产品质量可控,流水线制作,节约了大量现场劳动力,符合我国建筑业“绿色建造、智能建造”的发展趋势。同时,还节约了建设成本,为工期紧张和施工场地受限的项目积累了宝贵的施工经验,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
-
吴健;
李婷婷;
聂俊坤;
霍毅鹏;
朴希桐;
张思瑶;
廖昭华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针对集中暴雨气候区雨水管网及河道排涝能力不足造成的城市内涝灾害问题,选取北京城市副中心典型雨水管网区域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改进水力学方法的有压串联雨水管网模型,探索考虑城市多种不利下垫面条件的雨水管网水力学计算思路,优化了雨水管网在多种工况条件下规划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改进有压管道模型适用于城市雨水管网系统性模拟且相较于传统规划计算方法具有更高精确性及计算效率.研究区域雨水管网在适当有压出流条件下可满足规划排水及内涝风险控制要求,推荐保留建成区现状雨水管网系统且无须新建排水管道,规划区合理布置排水管道且无需填垫地面.研究可为城市开发地块雨水管网系统性规划改造及精细化竖向控制提供决策依据.
-
-
YIN Hai-long;
尹海龙;
ZHANG Lun-yuan;
张伦元;
XU Zu-xin;
徐祖信
- 《第二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我国分流制排水系统普遍存在雨污混接问题,严重污染了受纳水体,制约着城市水环境的改善.混接污染来源解析中,由于同一种混接类型中多个混接源浓度的空间差异性、水质特征因子浓度的监测误差、混接源浓度测定和末端排放口浓度监测的非同步性等导致不确定性的存在,造成解析结果的偏差.本文采用贝叶斯分析理论解决混接污染来源解析的不确定性问题,采用吉布斯(Gibbs)抽样来生成混接源和排放口旱天水质浓度的贝叶斯后验分布.以上海市陆家嘴街道的3个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总氮和硬度分别做生活污水和地下水的特征因子,基于雨水管网旱天入流和出流的化学质量平衡方程,解析出雨水管网混接生活污水和地下水的比例.结果表明,解析水量总和为95%,精度较高.该方法对于水环境中污染来源解析具有借鉴意义.
-
-
赵现勇;
程方;
王秀朵;
赵乐军
- 《2013城市雨水管理国际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利用SWMM软件对研究区域内的现有雨水管网进行模拟,分析其在3a、10a、20a和50a重现期下的出水口流量、节点最大水深和管段最大流速.通过在概化模型的节点J14和J15处分别设置雨水调蓄池St1和St2,使管段最大流量和节点最大水深削减率最高达到62.8%和79.5%,有效地解决了管网中管段过载和节点溢流问题.
-
-
WANG He-jing;
王赫婧;
ZHANG Zhi-cheng;
张志成;
YOU Xue-yi;
尤学一;
JI Min;
季民
- 《2012城市雨洪管理国际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以《天津市市政工程预算基价》为基础,建立了雨水管网建设费用模型,并在给定设计流量、起始管埋深和管长条件下,利用枚举算法,全局搜索出造价较优的5种设计方案.利用遗传算法,拟合出管网与检查井的造价函数,公式拟合精度高,可靠性强,为管网造价优化奠定了基础。利用图论中有向图的原理与思想,把上游管道终点与下游管道的起点连接起来,形成管道与检查井之间的连接关系图,运用关联矩阵表示出复杂的雨水管网结构。与MATLAB联用和枚举算法的思想找出全部的雨水管网的设计方案。选取造价相对较优的五种方案,与规划方案相比,造价分别降低了10.1%,9.47%,6.25%,5.57%,4.82%。利用SWMM建立雨水管道水力模型,进行各管网结构在不同降雨重现期下的溢流量的模拟,定性和定量地确定出各种工况下的雨水管网系统的溢流量,经过数据分析确定出溢流与暴雨重现期和管网结构之间的关系。
-
-
-
MA Jin-ming;
马金明;
Dong Shu qiu;
董淑秋;
Zhang Yi bin;
张义斌;
He Ting;
何婷;
Pan Xiao yue;
潘晓玥
- 《2016第十一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以桂林市凤凰旅游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为例,从水系工程、道路竖向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四个层面统筹规划区的排水防涝系统,梳理了城市排水及防涝专项规划的内容与特点.规划采用MIKE模型模拟了规划区现状淹没情况,为排水防涝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结合规划区用地、汇水分析结果及水系特点确定水系工程平面、断面规划,构建安全的防洪体系,合理预留片区排水通道,针对规划区的山地地形特点,采用雨水边沟和雨水管道结合的雨水管网设计方式,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的方式.规划区道路竖向尽量依据原始地形,减少土方量,同时考虑满足防洪、排涝需要.内涝校核是排水防涝规划编制的重要部分,规划从水系、竖向、雨水、污水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内涝校核计算,确保规划区防洪排涝安全.
-
-
Piotr Falkowski
- 《2011年(北京)国际塑料管道交流会》
| 2011年
-
摘要:
保持自然界水循环是十分重要的,就雨水管理而言,雨水渗入土壤就地利用降雨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城市化加快,城市地区的渗透率降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雨水管网的措施,并研究了雨水和污水合流系统与分流系统的利弊,及其面临雨水流高峰问题的解决方案——缓冲储槽,即在管道中或者在管道外,储槽可以临时储存一定量的雨水,并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排放少量雨水。然后分析了雨水利用的必要性及可利用空间有限性。最后得出结论:所有就地利用雨水的可能解决方案,如软SUDS或地下缓冲和渗入槽,可以如“Lego”拼装积木一样使用。意思是可以根据利用的雨水量,提供解决方案所需空地,推荐适当的设备,如同积木一样组合成解决问题的完整方案。
-
-
付征垚;
赵见;
王伟强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北方城市局地性、短历时、高强度暴雨发生频率的增加,城市内涝积水问题凸显,影响城市的安全正常运行.北京城市副中心多河汇聚,自古有“九河之梢”之称,其境内地势低洼,排水困难,内涝频发.本文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涝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因地制宜制定“强排、蓄排、垫排、自排”相结合的排水防涝方案,对解决北方严重低洼易涝城市的防涝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
付征垚;
赵见;
王伟强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北方城市局地性、短历时、高强度暴雨发生频率的增加,城市内涝积水问题凸显,影响城市的安全正常运行.北京城市副中心多河汇聚,自古有“九河之梢”之称,其境内地势低洼,排水困难,内涝频发.本文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涝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因地制宜制定“强排、蓄排、垫排、自排”相结合的排水防涝方案,对解决北方严重低洼易涝城市的防涝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
付征垚;
赵见;
王伟强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北方城市局地性、短历时、高强度暴雨发生频率的增加,城市内涝积水问题凸显,影响城市的安全正常运行.北京城市副中心多河汇聚,自古有“九河之梢”之称,其境内地势低洼,排水困难,内涝频发.本文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涝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因地制宜制定“强排、蓄排、垫排、自排”相结合的排水防涝方案,对解决北方严重低洼易涝城市的防涝问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