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烟
防烟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95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安全科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62957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城市建筑、福建建筑、暖通空调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二0一0年全国铝门窗幕墙行业年会、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等;防烟的相关文献由1619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嘉鹏、傅福信、林美荣等。
防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62957篇
占比:99.96%
总计:563182篇
防烟
-研究学者
- 何嘉鹏
- 傅福信
- 林美荣
- 谢木海
- 黄军定
- 黄法枝
- 王东方
- 郎良成
- 郑荣俊
- 张泽江
- 王宽
- 王丽
- 蒋军成
- 龚红卫
- 刘明海
- 卢国建
- 奚峰
- 方宏伟
- 李泽华
- 王水平
- 胡忠日
- 蒋卫艇
- 谢元一
- 郑晋丽
- 郭伟
- 韩丽艳
- 颜可跃
- 高然
- 黄晓露
- 黄材山
- 吕建忠
- 唐川东
- 孙勤华
- 平春
- 方廷钟
- 郑世云
- 兰彬
- 刘晓光
- 姜正良
- 宋琳
- 张全灵
- 张旭涛
- 张涛
- 张立胜
- 彭伟
- 施皓天
- 时国华
- 李伟
- 李安桂
- 李长勇
-
-
宫治国;
高然;
魏涛;
倪琪昌;
杨仪威;
张成刚;
王保林;
陈欢欢;
刘美欧;
李世影;
李刚;
曹志新;
孙继瑞;
万金林;
路洪涛;
无
-
-
摘要:
获奖情况:2022年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一、成果研究背景以商场、机场、地铁等为代表的大型公共建筑每年消耗了我国大量的能源,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碳。这些消耗的能源很大一部分都被用于营造健康、舒适、安全的空气环境。大型公共建筑空间复杂,输配系统构件较多,导致输配系统阻力巨大,能耗作用显著。由于空间巨大,导致送风有效性差,营造的环境既不节能,也不能满足舒适要求。大型公共建筑需求多样,包含空调、通风、排烟、防烟、除霾等一系列功能,现有空气环境营造系统分设,设备冗杂,初投资及运行费用较高。
-
-
曹培雄
-
-
摘要:
本文重点说明在实际防排烟工程设计中,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相关规范内容,应用规范要求所能达到的设计效果.通过此次防排烟系统工程设计,对储烟仓、清晰高度等概念有了更深一步认识,以工程实际情况结合规范要求对各层防烟分区自然排烟(窗)口面积、机械排烟量、最小清晰高度、储烟仓厚度的核算,达到合理设计的目的.
-
-
孙亚璐
-
-
摘要:
在国家最新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中,对于新建及改造项目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的防烟排烟系统有了进一步的明确,对防烟分区的划分也有了明确的界定.围绕《规定》的实施过程中,对建筑走廊的排烟的影响,以及在建筑建造过程中走廊的排烟设计要点进行简述.
-
-
鱼晟睿;
邓保顺;
郭永桢;
高然
-
-
摘要:
根据GB 51298-2018《地铁设计防火标准》的要求,当对地下区间进行纵向控烟时,应能控制烟流方向与乘客疏散方向相反,而在面临区间隧道车中火灾这一极致情况时,纵向通风无法有效保证所有乘客疏散时处于洁净区.通过理论分析,结合三维数值模拟,忽略土建因素制约,基于保障区间疏散平台洁净区这一理念,探究了区间隧道防灾气流组织的新模式,并对比了传统模式的防烟效果,给出了应对区间隧道车中火灾的一种新思路.
-
-
鱼晟睿
-
-
摘要: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超长区间隧道的防排烟系统设计,通常做法是设置中间风井,将着火列车和非着火列车分隔在两个独立的通风、排烟区段,以保证非着火列车乘客疏散不受到火灾列车的烟气影响.但中间风井的设置容易受到室外地面条件、区域管控、城市景观、工程投资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在工程实施中存在困难.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的研究方式,从乘客疏散安全及人员逃生区空气洁净的理念出发,通过对隧道内疏散平台采取防烟措施,结合隧道内纵向排烟,给出了一种新型超长区间防排烟系统模式,从而取消了中间风井,供其他工程参考.
-
-
周韩
-
-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安全变得更加重要.而建筑消防系统在建筑安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加压送风系统是至关重要的防烟设施,基于此,笔者将在下面的文章中,从多个层面入手,对建筑加压送风系统设计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希望与专业人士相互切磋交流。
-
-
刘伊江
-
-
摘要:
国内防排烟设计由原指令性设计向性能化设计转型,地铁防排烟系统设计介于二者之间,尚未建立针对地铁工程消防性能化设计的基础理论体系及评价体系.性能化设计应根据设计火灾场景,聚焦于确保人员疏散路径上的逃生条件.从性能化设计角度探讨了地铁区间隧道防排烟原则、列车火灾功率取值、排烟量计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
-
陈必宙
-
-
摘要:
当前,隧道疏散通道及其横通道(前室)相关通风规范只有防烟设计要求,尚无设计实施细则,致使设计常常无从下手。以现行规范、标准为基础,通过分析民用建筑防烟楼梯间和隧道疏散通道的共同点和差异性,隧道横通道防火分隔采用何种防火门的争议与取舍,建立单洞双向隧道防烟设计CFD模型,给出具体的防烟设计过程。本研究可作为包括双洞单向隧道在内的城市、山岭隧道防烟设计参考。
-
-
-
-
摘要:
CEN/TC127“建筑防火安全”技术委员会于2019年8月启动了prEN 1366-10《服务设施耐火测试-第10部分:排烟防烟阀》的修订工作,将于2021年5月20日进入投票阶段。该标准规定了高温或火灾条件下排烟防烟阀测试方法。该标准在使用时应同时参考EN 12101-8、EN 13501-4、EN 1366-2和EN 1363-1。排烟防烟阀测试也可以要求依据EN 1366-2的有关要求进行。在进行测试前,应考虑EN 12101-8对燃烧炉测试的相关要求。排烟防烟阀的分类应根据EN 13501-4的相关规定进行。EN 1363-1详细规定了耐火测试的相关要求。安装细节以及排风管的相关要求,可参考EN 1366-8和EN 1366-9的规定。
-
-
周珣树;
彭亮;
易莉
-
-
摘要:
自《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等正式实施以来,各地设计师对于此类标准的理解和运用存在一些争议和不同设计做法.本文主要针对此类标准中通风空调消防阀门与风口分类定义和适用场所的疑难点和争议点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希望给同行设计师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