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火灾烟气

火灾烟气

火灾烟气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7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安全科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4篇、会议论文57篇、专利文献79492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武警学院学报、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暖通空调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北京力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2015年湖北省暖通空调制冷及热能动力学术年会暨湖北省暖通年会、2014年中国消防协会防火材料分会与建筑防火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等;火灾烟气的相关文献由807位作者贡献,包括甘子琼、刘军军、阳东等。

火灾烟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4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57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79492 占比:99.66%

总计:79763篇

火灾烟气—发文趋势图

火灾烟气

-研究学者

  • 甘子琼
  • 刘军军
  • 阳东
  • 唐胜利
  • 李炎锋
  • 何瑾
  • 郭海东
  • 唐飞
  • 徐志胜
  • 朱国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文康
    • 摘要: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DS模拟了不同开口尺寸、数量及位置对非封闭式天井内火灾烟气蔓延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非封闭式天井温度(烟囱效应)随开口宽度增大先缓慢下降(减弱),然后迅速降低(减弱),当开口宽度达到一定比例后,温度(烟囱效应)几乎不变。开口总宽度相同,仅有1个开口时,开口处巻吸气流较为集中,对火灾烟气蔓延的扰动较大,开口数量增加到2个和3个时,火灾烟气受开口数量的影响较小。与开口位于火源同侧相比,开口位于火源不同侧更容易产生火旋风,更有利于火灾烟气竖向蔓延。
    • 岳宁芳; 蔡国斌; 高文静; 权岩萍; 王帆
    • 摘要: 针对运输巷胶带蔓延火灾及火灾期间高温毒害烟气严重威胁下风侧人员和救援工作等问题,借助FDS软件构建运输巷胶带蔓延火灾模型,并基于水雾冷却降温和稀释阻挡火灾烟气扩散原理,研究胶带蔓延火灾烟气中的水雾阻烟抑制性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雾对运输巷的胶带蔓延火灾具有冷却和熄灭作用,可减缓或者抑制蔓延火灾的进一步发展,对水雾下风侧的火灾救援具有积极作用;水雾对高温火灾烟气颗粒扩散具有阻挡、冷却、吸附和凝聚作用,且通过减小通风速度,选择向下喷射设置多层高密度和大流量的水雾可提高阻烟效果;在水雾水源中添加特定的促溶剂,可提高水雾对难溶性烟气颗粒的吸附和阻挡效果。研究结果为运输巷的防排烟设计以及对火灾下风侧烟气蔓延控制和救援具有重要意义。
    • 杨继光
    •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火灾事故中烟气对人的危害,提出防止烟气危害性的一些针对性措施,从而达到在火灾中减少人员伤亡的目的。
    • 郭海东; 杨润芳; 何瑾; 刘军军; 李宏霞
    • 摘要: 目的探讨氧疗联合羟钴胺治疗火灾烟气中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火灾伤员的应急处置和后续治疗研究提供参考。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中毒组、联合治疗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中毒组选取市售羊绒毛线,按GB/T 20285-2006《材料产烟毒性危险分级》设计的产烟装置设定产烟浓度为35 mg/L,染毒30 min,染毒成功的10只动物1 h后股动脉采血,测定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COHb%)、CN^(-)、乳酸浓度。联合治疗组染毒成功后,立即腹腔注射羟钴胺200 mg/kg,吸氧(浓度>95%)30 min,同样的方法测定其中10只大鼠血液中COHb%、CN^(-)、乳酸浓度,考察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中毒组和联合治疗组剩余10只染毒成功的动物观察24 h后解剖,行血生化、血常规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考察干预措施的安全性。结果染毒结束后,动物呈明显的中毒症状,表现为四肢无力、呼吸浅弱,偶伴惊厥抽搐。腹腔注射羟钴胺并吸氧30 min后,动物状态明显好转,呼吸正常,除观察到药物注射动物出现由羟钴胺自身的深红色导致的色素尿和皮肤发红外,未见明显异常。血液检查发现联合治疗组血液中COHb%、CN^(-)、乳酸浓度显著低于中毒组(P<0.05),但COHb%、乳酸浓度仍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血常规、血生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氧疗联合羟钴胺腹腔注射可以有效缓解大鼠烟气中毒的症状,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为开展火场伤员的应急处置和治疗措施研究提供参考。
    • 贾云鹏; 张泽超; 林鑫
    • 摘要: 随着消防安全逐渐得到重视,有关于消防安全的研究逐步增多,空旷大空间建筑因为其设计简单,建筑功能适用性强的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基于Pyrosim数值模拟软件,以某一在建工程为模型进行火灾仿真模拟,得到烟气与能见度、CO浓度分布、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此模拟条件下,火灾发生38s内对于人体伤害较小,此后温度将超越安全临界温度,CO浓度、烟气高度也将逐渐影响人员的疏散,此外大空间建筑火灾烟气蔓延存在着分层与壁面射流以及短时间的烟气停滞现象,停滞沉降规律对于火灾疏散方法的制定可提供一定的参考。
    • 汪金辉; 黄意钧; 崔欣; 张少刚; 张睿卿
    • 摘要: 火灾烟气传输延滞行为是火灾早期烟气传输过程中的重要特性之一,直接影响到火灾探测器动作响应时间.为了研究狭长空间中火灾烟气传输延滞行为与准稳态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弱羽流理论和狭长空间火羽流研究现有成果,从理论上提出了火灾烟气传输延滞时间计算的时间链表法,依据准稳态假设成立的判别条件,建立了狭长空间非稳态火准稳态假设成立的临界时间模型,并给出了临界时间计算方法.案例分析表明:在相同工况条件下,狭长空间中顶棚给定纵向距离处烟气传输达到准稳态的临界时间比在开放空间中的长.而对于开放空间羽流,由于贴顶棚羽流较薄,卷吸空气量较小,保持了相对较高的流速,导致相同工况条件下狭长空间中的烟气传输延滞时间比开放空间中的更长.
    • 李国栋
    • 摘要: 以武汉两湖隧道为例,通过建立全长3720m的FDS数值模型,研究非对称V形坡(-2.2%/-1%/1%/4.5%)隧道的烟气控制方案。针对不同火灾场景共设置27组全尺寸模拟实验,分析不同坡度火源位置、不同纵向补风+不同排烟口开启方式下的烟气控制效果。构建了以60°C烟气蔓延长度、排烟效率、清晰高度处温度与能见度为约束条件的排烟效果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发生在任意坡度段的火灾,均采用上游隧道洞口处单向机械补风、排烟口上游、下游各开启3个、机械补风风速为1m/s时,可以保证隧道不同火源位置均能达到较好的烟气控制效果,且满足隧道内人员安全疏散要求。
    • 范丁丁; 牛国庆; 李志; 贾强
    • 摘要: 为探究相对风速对高速列车车厢火灾烟流及温度分布的影响,利用PyroSim建立我国复兴号某型二等座车厢火灾数值计算模型。在着火后3 min关闭外端门条件下,研究车窗破裂状态及不同的相对风速对车厢火灾烟流及温度分布的影响,评估火灾作用下高架桥列车运行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对于人为砸碎应急逃生窗的情况,无论是形成单侧开口还是对流开口,对客室内部整体温度没有明显影响,火灾初期车厢火势主要向逃生窗破裂一侧蔓延;随着相对风速的增加,车厢走道温度降低,烟气抵达两侧客室端门的时间延长;在火灾初期,相对风速的增加对两侧通过台的冷却和排烟作用较为明显,缩小了危险区的范围;50 s前火源点附近很小范围为轻危险区,大致在(-2,2)m,车厢走道大多处在安全区,是人员逃生的最佳时段,综合考虑人员疏散及火势的蔓延情况,提出列车车厢发生火灾后安全运行速度为40 km/h。
    • 摘要: 2022年第9期《基于火灾烟气累积伤害的人员疏散研究》(作者:李梅杰、崔辉、纪荷怡)中公式(4)“V=V0+max(1,min(0.2,-0324x(3-VIS))”改为“V=V0xmin(1,max(0.2,1-0.34x(3-VIS)”
    • 梁瑞; 戴淑灵; 文博
    • 摘要: 为了研究竖井排烟口对L型高层建筑烟气流动特性的影响,建立L型高层建筑火灾的数值模拟模型,以温度、CO浓度和窗口气流速度为指标,探讨在不同排烟面积下高层建筑内部结构的烟气流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6层为建筑的中性层位置,随着排烟口面积增大,烟气蔓延到竖井顶部的时间缩短,对中性层以下走廊的烟气控制效果增强;火灾发生在中性层以下时,中性层以上窗口气流速度为负,烟气溢出;320 s为温差变化的分界点,在320 s之前,排烟口面积与温差绝对值成正相关,320 s之后则成负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