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棒
间隔棒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685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89418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中国金属通报、电力建设、广西电力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5输变电年会、2014年中国计算力学大会、第二届全国输配电技术协作网年会暨2013中国国际输配电技术创新与应用交流会等;间隔棒的相关文献由4233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宽军、姚建生、牛海军等。
间隔棒—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9418篇
占比:99.82%
总计:89575篇
间隔棒
-研究学者
- 朱宽军
- 姚建生
- 牛海军
- 刘彬
- 卢明
- 杨晓辉
- 吕中宾
- 刘臻
- 朱小强
- 魏建林
- 孔德春
- 张博
- 刘胜春
- 李新民
- 任欢
- 张军
- 张宇鹏
- 司佳钧
- 庞锴
- 张静华
- 李新春
- 赵书杰
- 黄良忠
- 孙娜
- 王银春
- 丁晓亮
- 冒新国
- 李清
- 沈啸峰
- 詹玲
- 史小龙
- 李军辉
- 王超
- 谢凯
- 万建成
- 张立春
- 朱玉鹏
- 陈龙元
- 宋高丽
- 江良虎
- 展雪萍
- 庄大清
- 杨磊
- 王景朝
- 王茂成
- 郑哲
- 尹泉
- 庄大宏
- 贾迪
- 郭树龙
-
-
任佳颖;
李小雨;
房体育;
董子昊;
李金屏
-
-
摘要:
针对输电线舞动危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间隔棒跟踪的输电线舞动检测方法;利用纹理、灰度分布等特征分割出天空区域,结合穿线法和旋转投影实现输电线的精确定位;采用滑动窗口遍历输电线,并根据窗口内投影曲线的Laws纹理能量值检测间隔棒;通过跟踪摄像头获取的输电线视频信息中的间隔棒并生成其运动轨迹,计算输电线舞动幅值和频率,进而判断输电线舞动。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八分裂间隔棒的输电线上的检测准确率、误报率、漏报率分别为96.9%、3.12%和3.03%,能够有效地检测输电线的舞动。
-
-
张涛;
高绅;
陈万培;
杨钦榕;
韩恒;
陈舒涵
-
-
摘要:
间隔棒作为输电线路的重要金具,对输电线路和电网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人工巡检、 仪器探测和传感器监测等方式巡检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结合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了一种智能高效的间隔棒故障诊断方法.选择全卷积神经网络DenseNet预训练模型和单发多盒探测器目标检测算法(Single Multibox Detector,SSD),建立间隔棒故障样本数据集,对算法模型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算法有效地对间隔棒的故障区域进行检测,与基于VGG-16网络模型的SSD算法相比较,取得91.2%的平均精确度,在满足高识别率的同时满足实时性要求.
-
-
陈杰
-
-
摘要:
间隔棒因其具有防止子导线跳跃鞭击等诸多优良特性而被广泛运用于超高压、特高压线路的分裂导线中.在微风作用下导线会发生高频低幅的微风振动,易造成导地线断线、金具的疲劳损害等故障,对输电线路的平稳有序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文章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计算安装间隔棒后分裂导线的稳态幅值,并与不安装间隔棒时的稳态幅值进行对比,研究间隔棒的微分振动抑制能力.
-
-
郑建军;
史贤达;
田峰;
高云鹏
-
-
摘要:
利用X射线能谱检测、傅里叶红外光谱测量、热重分析、邵氏硬度测试,通过宏观及微观形貌观察对阻尼橡胶块的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阻尼橡胶块的开裂主要与应力加速老化有关.连接板与夹头的连接螺栓预紧力过高,导致阻尼橡胶块一直承受高应力作用,较高的压应力将使橡胶中的分子链发生取向变形,老化进程加快.运行过程中,橡胶块外圈在压应力、高温及紫外线等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于表面形成微裂纹.微裂纹不断由表面向基体内部扩展并逐渐于基体内部形成气隙.在雨季或雾天等潮湿的环境下,气隙内逐渐凝结小水滴并引发尖端放电.此外,气隙的存在还导致少量铝屑颗粒扩散至橡胶基体内部并在电场的作用下引发尖端放电.电应力的作用将导致底层橡胶进一步快速老化.最终,阻尼橡胶块在压应力、自然因素及电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加速老化,并引发开裂故障.
-
-
-
潜力群;
吴芳芳;
杜昭启;
谢声益;
叶成;
林雪;
李世民;
张潮海
-
-
摘要:
间隔棒用于稳定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多分裂导线的线束间距,以维持电气性能并减小分裂导线的舞动.在交流输电线路中,间隔棒因工频交变的电磁场产生能耗,造成电力能源的流失.为研究间隔棒能耗的分布规律,建立500 kV四分裂导线间隔棒及适配导线的物理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工频电流有效值1000 A、750 A和500 A通流情况下的四分裂导线间隔棒涡流电流密度、磁场强度分布.仿真结果表明:由于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传导电流密度主要分布在适配导线外绞线,可以达到106 A/m2量级;涡流电流密度在104~105 A/m2范围,随着通流工频电流有效值的升高而增大,且随着与外绞线距离增大而急剧减小.最后,针对间隔棒线夹涡流的分布规律,提出两种降低间隔棒能耗的可行性方法.
-
-
-
-
摘要:
4月9日8:40,一架红色直升机从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缓缓升空,由机身吊挂的30 m长的绝缘绳索,将作业人员和物资精准平稳地投放至500 kV东骅I线导线上,准备实施导线间隔棒安装作业。这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次利用直升机开展输电线路停电检修规模化作业,填补了国内直升机水上开展输电线路检修作业的技术空白。
-
-
-
-
摘要:
2021年4月9日8:40,一架红色直升机从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缓缓升空,由机身吊挂的30 m长的绝缘绳索,将作业人员和物资精准平稳地投放至500 kV东骅Ⅰ线导线上,准备实施导线间隔棒安装作业。这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次利用直升机开展输电线路停电检修规模化作业,填补了国内直升机水上开展输电线路检修作业的技术空白。
-
-
肖聪
-
-
摘要:
针对特高压输电线路分裂导线间隔棒受向心力情况,选择六分裂导线间隔为研究对象,介绍了间隔棒受向心力分析计算方法,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六分裂导线间隔棒有限元分析模型,结合Workbench平台分析了间隔棒受向心力后的应力及变形情况.分析的结果能够为输电线路间隔棒结构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
-
谭琳;
熊维持;
刘之毅
-
-
摘要:
为了满足国际工程中电力金具的设计及制造需求,推广我国标准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的电力金具标准及应用情况,详细地对比研究了我国标准、IEC标准、英国BS标准和NGTS规范以及巴西NBR标准中的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标准和间隔棒、防振锤技术标准的异同点.结果表明,我国的金具标准基本等效于IEC的金具标准;英国标准和巴西标准与IEC标准相比,部分要求略高,使用我国标准制造的金具产品基本可满足IEC标准要求.
-
-
王明华;
吕熙;
朱勇
- 《2017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
| 2017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对220kV某新线水平排列子导线间隔棒大量松动、脱落的现状进行落实,对间隔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并从材料选型、设计审查、施工管理、验收及运维分析间隔棒松动、位移的原因进行探讨,提出了防止子导线间隔棒松动、脱落的整改措施.现场通过对松动、脱落的间隔棒缺陷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确保了线路安全运行.
-
-
邢军;
段庆权;
孙锋;
严行建
- 《EPTC第四届输电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由于碳纤维复合导线在相同条件下,输电容量大幅优于普通导线,其机械和电气性能也与普通导线不同.若采用碳纤维复合导线作为分裂导线时,普通间隔棒就会存在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不相匹配的问题,本文通过科学研究和设计计算,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技术,供间隔棒应用于碳纤维复合导线分裂形式时设计、建设和运行时参考.
-
-
-
张瑚;
李雨蔓;
李健;
周魁;
张冯硕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送变电设计技术交流会暨送变电专家委员会2015年工作会议》
| 2015年
-
摘要:
本文首先论述了次档距振荡对输电线路的危害和国内外常规的处理措施,对分裂导线最大次档距取值的主要遵循的有关理论进行了阐述,主要为抗扭转和抑制次档距振荡.然后,本文对±800kV特高压线路6×JL/G2A-1250/100大截面导线的次档距振荡特性进行了算例分析,从覆冰和不覆冰两种情况下的次档距振幅进行了计算,得出了不同覆冰下满足条件的最大次档距取值,同时对导线扭转恢复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扭转恢复要求的次档距不起控制作用.最后本文推荐了±800kV特高压线路大截面导线间隔棒最大次档距推荐取值.
-
-
-
-
-
时峰
- 《第二届全国输配电技术协作网年会暨2013中国国际输配电技术创新与应用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应用对比统计的方法,对500kV多乐永丰Ⅱ回线间隔棒频繁断裂的情况进行了介绍,深入分析了该线路间隔棒频繁断裂的深层次原因,并针对故障频发区段的受损特征,提出了采用加装复合柔性相间间隔棒、阻尼间隔棒、安装双摆防舞器、防舞动鞭、子间隔棒的不等距安装法等措施改善间隔棒频繁断裂的防治对策和运行建议,对保障500kV多乐永丰Ⅱ回线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积累了500kV输电线路高海拔地区的运行经验。
-
-